莫超亞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云會中心小學 浙江杭州 311100)
新學期剛剛開學,一年級小朋友剛剛走進校門的第二天,我們班的一個小女孩欣欣就發(fā)生了一起不小的安全事故。那天的語文課剛剛下課,我剛剛離開教室沒有幾步遠,就傳來了一陣哭聲,我趕緊往回跑,只看見欣欣的下巴處已經鮮血淋漓了,把我也嚇得不知所措了。反應過來后,我趕緊抱著孩子去醫(yī)務室先簡單處理,然后聯(lián)系家長送孩子去醫(yī)院治療。欣欣的下巴處縫了3針,我和家長都心疼不已。對這件事情我進行了后續(xù)調查:欣欣在下課后去衛(wèi)生間,結果一出教室就被在追打的五年級孩子撞到了,一個沒站穩(wěn),她的下巴磕到了窗臺邊的桌子上??粗佬老掳吞幍膫?,我心里總是在想,我們的孩子對安全的這根弦如何才能繃緊呢?
近年來,小學生安全事件頻發(fā),翻閱新聞報道:2014年10月,福建小男孩頭部被卡車窗導致休克事件;云南明通小學“9.28”踩踏事件;2016年5月,福山7歲男童教學樓墜亡事件等。每年小學生走失的事件更是不勝枚舉。小學生的心智、身體發(fā)育均不成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重,缺乏安全意識,加之老師和父母不能對其時時刻刻進行監(jiān)督,在監(jiān)護人不在的情況下往往容易出現(xiàn)難以預料的安全事故。那么,開展小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在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F(xiàn)階段,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內容,加之目前互聯(lián)網技術在教學中的大量使用,教師便可結合班級學生特點以及學生所處環(huán)境特點,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提升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及安全防范技能,滿足小學安全教育目標,更好地達成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的。
根據(jù)多年來小學生溺水、猥褻、走失、墜樓等諸多案例,教育部為了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于2016年將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程改為“道德與法治”,旨在讓小學生從小培養(yǎng)起安全意識與法律意識,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開展小學安全教育,對于保障小學生生命財產安全,提高小學生安全意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安全教育不是無水之源,只有依托具體的情景和環(huán)境,才能提升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涉及很多安全教學知識與場景,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開展安全教育,可以讓學生更真實地感受到掌握安全知識的重要性,同時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安全認知水平[1]。
“互聯(lián)網+學校家庭”模式:通過以學校安全教育平臺為中心的互聯(lián)網資源的運用,學校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以及家長的參與,開展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中的安全教育。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不只是針對學生,還要讓父母重視孩子的安全,參與學生的安全教育,“互聯(lián)網+學校家庭”模式,有力地推進了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這樣可以打造孩子安全管理監(jiān)督網,讓孩子的安全每時每刻都處在家長或老師的監(jiān)督之下。
信息技術具有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為優(yōu)化道德與法治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我們要發(fā)揮信息技術直觀的優(yōu)勢,營造生動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帶入到生動的場景中,激發(fā)學生對道德與法治中安全教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比如,學習“別傷著自己”這一課時,很多學生對書上提供的幾幅圖畫的感受不深,很多學生對圖畫上畫的事情為什么是危險的,為什么不能這樣做還是不理解。我就利用互聯(lián)網和多媒體技術制作了課件,我在課件中插入了大量圖片,來豐富書上的內容,很多圖片在一起就像是一本連環(huán)畫,讓學生感受到了這幅圖片發(fā)生的前因后果,真正好像把學生帶進了畫面。其中一幅圖是吃爸爸的藥。我為這幅畫加了三幅配圖,一幅是孩子太無聊了,在家翻找東西;第二幅是孩子找到了一瓶藥,吃了;第三幅圖是孩子吃了藥肚子疼痛難忍。這樣幾幅畫生動地解釋了為什么我們不能隨便亂吃藥,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
安全教育平臺相對應的安全主題學習都有相對應的練習題。在學校進行了這一主題的安全教育教學以后,我布置了這一主題的相關練習題。在完成練習題之前,還需要觀看相關視頻。這些視頻相當于利用微課進行課后的溫習,我要求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先進行課后溫習,之后再獨立完成專門的練習題。
在每一次的一個主題的安全教育結束以后,聯(lián)合家長的力量,帶學生去社會真實的場景環(huán)境中去體驗,鞏固安全知識。
比如,學完“上學路上”這一課后,我們學習鞏固了安全教育平臺的“交通安全主題日活動”這一課,學生對交通安全有了更加深的認識。我們通過微信向家長發(fā)出倡議,帶孩子去現(xiàn)實生活中體驗交通安全。于是在那一個周末,家長帶著孩子走上街頭,進行交通安全知識體驗活動。有的家長單獨行動,讓孩子自己體驗過馬路,更多的家長組團行動,組成了活動小隊帶孩子走上街頭,不僅自己體驗如何做一個文明交通參與人,還宣傳要文明出行,給孩子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膽識。
在每一個安全主題的教學結束時,發(fā)動全班家長和學生根據(jù)這個主題設計相對應的安全游戲。引導學生在學校的課間、午間等時段玩班級設計的各個主題的安全游戲,使學生對安全知識的掌握更加扎實,通過游戲這種學生喜愛的方式加深學生的安全意識。同時,這樣的游戲必定是安全文明的,很好地規(guī)避了學生在校期間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一舉多得。
比如,“請幫我一下”這一課學習結束以后,我又讓學生學習了安全教育平臺相對應的一課“學會撥打緊急電話”。這樣相對應的一個關于求助的安全專題學下來,學生對于如何在緊急情況下求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是離學生的生活很近的安全知識,所以必須確保孩子真的掌握好。對此,我找到了學校的法制副校長,提出了一個一年級學生“求助知識游園會”的想法,根據(jù)不一樣的緊急情況,設置了正確撥打報警電話、火警電話、急救電話、交通事故報警電話這幾個游園活動,請了專門的警察同志來幫忙充當游園活動的考官,給孩子們進行打分。游園結束后,又請警察同志幫忙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課,學生對于緊急情況下如何求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好地掌握了如何撥打電話[2]。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理解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尊重和認可學生個性化的價值取向,做到“因材施教”。為此,我們制定了每學期一次的安全知識考級評價方式。
考級的內容就是本學期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安全知識的內容,題目基本源于道德與法治學生活動手冊和安全教育平臺,考級的題目也不會太難,以選擇題和判斷題為主。100分為安全知識十級,90分以上為安全知識九級,80分到90分為安全知識八級,以此類推,而這些考級的分數(shù)還與期末的道德與法治成績掛鉤。這樣,有效促進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中安全教育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學生參與安全知識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評價應注重對學生的全面考察,并且應該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應該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給他們成功的體驗,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起點為標準的具體評價。在進行安全教育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課前調查的參與完成情況,課中表現(xiàn)的情況,以及課后實踐拓展參與情況,安全游戲參與情況等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為每個同學打造具體的、符合實際的、有鼓勵促進作用的“星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那璀璨的星星,給人們帶來耀眼的光芒,寓意著美好。
安全教育在小學教育中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社會的發(fā)展使得孩子所處環(huán)境的危險因素越來越多,讓孩子清晰地認識到安全問題,并樹立起自我保護意識,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加強與改進安全教育的方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改革,給小學教師教學目標給出了明確的指示,小學教師要通過情感與孩子交流溝通,開展情景式教學,從生活小事做起,利用各種先進技術保障小學生的安全。利用學生安全教育平臺這一免費的教育教學資源,利用現(xiàn)在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技術,開展“互聯(lián)網+學校家庭”模式的安全知識教育,一起牽起一年級孩子稚嫩的小手,叩響他們學習安全教育的第一扇門,讓“安全”二字牢牢印在學生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