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蓮
摘要:目的 探討風險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2019年12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430患者隨機分兩組,各215例。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研究組給予風險管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及干預前后焦慮情緒變化。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滿意度較參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進行風險管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高其滿意度。
關鍵詞:血液透析;護理管理;風險管理;焦慮情緒;患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0-166-01
血液透析屬于急慢性腎衰竭患者常有的一種腎臟替代療法,其通過將患者體內血液引流到體外,經透析器物質交換,清除其中代謝廢物與多余水分,最后將凈化的血液回輸至患者體內[1]。因血液透析對于技術水平的要求較高,所以在進行護理時所面臨的風險也較高,所以為了確保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提高血液透析期間的安全性,但常規(guī)護理缺乏針對性安全管理措施,干預效果不理想[2]。因此,我院對215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風險管理干預,旨在為血液透析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多參考信息,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9年12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430患者隨機分兩組,各215例。所有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較好,未合并任何精神疾病,且患者及其家屬在知情后自愿簽署加入研究同意書。研究組中男135例,女80例;年齡28-73歲,平均年齡(56.39±9.10)歲;疾病類型:慢性腎病93例,高血壓腎病77例,糖尿病腎病45例。參照組中男132例,女83例;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56.33±8.26)歲;疾病類型:慢性腎病95例,高血壓腎病78例,糖尿病腎病42例。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評估患者病情,營造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透析完成后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對患者及其家屬給予心理疏導與健康指導。(2)研究組給予風險管理干預:①技能培訓:定期邀請專家到院開辦講座,讓醫(yī)護人員了解血液透析護理期間需注意的細節(jié)及目前最新的相關醫(yī)療信息;在培訓護理人員時要從風險管理意識方面著手,提高其責任感,主要涉及加強護理知識的宣教與技能的應用,加強崗前培訓,已上崗護理人員需熟知血液透析原理、方法及并發(fā)癥處理等。②制定風險預案:護理期間一旦遇到危險情況需按風險條例中相關措施進行風險管理:a失衡綜合征。對于首次血液透析者,需視其耐受性,給予小劑量、短時間以及多次透析,而對于持續(xù)性血液透析患者需采用序貫透析、鈉濃度曲線透析法等,減少失衡綜合征的發(fā)生;b心衰。透析間期避免患者體重增長,并隨時對干體重給予調整,同時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狀;c高血壓。對患者加強健康宣教,避免因對血液透析認識不足引起緊張情緒,同時適當使用不易被血液透析所清除的降壓藥;d噪聲、電磁波危害。保持室內安靜,對于水處理的安置要遠離透析室,同時指導患者多食用卷心菜、胡蘿卜及海帶等,并養(yǎng)成飲茶的習慣,從而降低減少電磁波對機體造成的危害。③透析期間管理:a持續(xù)監(jiān)測患者的意識與生命體征,每間隔1h紀錄1次呼吸、血壓及脈搏等;b持續(xù)監(jiān)測失衡綜合征、高血壓等一系列緊急性并發(fā)癥,并及時上報給予積極處理;c查看穿刺、置管部位是否出現滲血、腫脹、管路受壓或扭曲等,一旦發(fā)現及時上報給予積極處理;d加強對透析機相關知識的學習,及時準確判斷透析機報警并給予有效處理,同時安撫患者情緒,防止其出現緊張、恐慌等情緒;e檢查透析濃縮液量,檢查管道是否存在扭曲、漏氣,濾網是否存在阻塞,并檢查動靜脈壓、跨膜壓,每隔1h檢查1次。
1.3 觀察指標 (1)焦慮情緒: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焦慮情緒,評分高代表焦慮嚴重。(2)患者滿意度:用自制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估,結果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患者滿意度=滿意率+一般率。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22.0軟件處理數據,SAS評分用x±s表示,以t檢驗;患者滿意度用百分率表示,以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焦慮情緒 干預后,兩組SAS評分均下降,研究組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滿意度 研究組滿意、一般、不滿意分別有142例、68例、5例,參照組分別有83例、112例、20例,兩組患者滿意度相比(97.67% VS 90.70%),研究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556,P<0.05)。
3 討論
急慢性腎衰竭患者通常會依賴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主要是通過血液透析清除血液中代謝廢物與多余水分,進而有效凈化血液。大多數血液透析患者的機體抵抗力較差,常合并免疫功能缺陷,極易受細菌、病毒感染,引發(fā)近、遠期并發(fā)癥,導致患者病情加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3]。因此,在血液透析期間,為了提高血液透析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實施相關風險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常規(guī)護理是處理護理工作中已存在的危險事件,并未主動分析護理管理工作中潛在的危險因素,無法發(fā)揮預防的作用。風險管理通過建立完善的管理與操作流程,從而更好地規(guī)范透析護理行為,有助于提高護理工作效率與質量,降低因人為因素導致的風險。對醫(yī)護人員加強技能培訓,可有效避免因技術不足導致的風險,從而可進一步避免風險事件的發(fā)生[4]。而當患者安全得到保障時,其對于血液透析的緊張、焦慮情緒也會得到明顯緩解。制定風險預案可通過嚴謹的護理方法,及時地處理一些潛在的風險,從而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失衡綜合征、心衰、高血壓及噪聲、電磁波危害等[5]。透析期間管理通過對患者生命體征、相關并發(fā)癥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并定時查看穿刺、置管部位及透析濃縮液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相關風險事件的發(fā)生[6]??傊L險管理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血液透析患者治療與護理期間的風險,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率,讓患者處于一種低風險環(huán)境下接受血液透析,有助于促進患者滿意度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SAS評分低于參照組。研究組患者滿意度較參照組高??梢娫谘和肝鲎o理管理中進行風險管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高其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馬蘭,張曉媛,王秋芳,等.護理風險分析及安全管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貴州醫(yī)藥,2019,43(12):1998-1999.
[2]竇海川,王慧穎,邵曉紅,等.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的護理管理策略[J].世界中醫(yī)藥,2015,v.10(S1):723-723.
[3]董麗潔.風險管理結合前瞻性護理干預在預防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發(fā)癥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7,37(z1):45-46.
[4]王麗華,高楊,梁爽.血液透析護理管理中風險管理的應用探討[J].世界中醫(yī)藥,2015,v.10(S1):695-695.
[5]龍小蓮,吳靜,楊文霞.護理風險管理對血液透析患者腎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20,v.42(5):159-161.
[6]鹿香花.護理安全管理對血液透析室護理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5):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