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容
(重慶市武隆區(qū)實驗中學 重慶武隆 408500)
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一門語言的學習不能單純依靠記憶,而是需要學生主動質(zhì)疑發(fā)現(xiàn)學習英語的竅門和方法,從而提升英語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要學會運用有技巧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知識有一定的思考,有思考之后一定會有疑問,這時候教師乘勝追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即可。
培養(yǎng)質(zhì)疑能力的第一步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英語本身就非常枯燥無聊,加上學習的主要途徑就是記憶和背誦,導致學生對英語始終提不起興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
例如,我們在教學《making new friends》中的“welcome to China”主題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以在播放一個視頻,有關外國學生剛來到中國與中國學生交流但是雙方語言不通,一方面是讓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的是依此為引子提問。教師可以提問學生:“Who can explain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video in English?” 一位學生站起來回答說:“They introduced their name and hobby.”另一位學生說:“Is it about interest?”剛剛回答問題的學生說:“yes!”這位學生再次質(zhì)疑道:“Isn't it about body language?”在過程中兩位學生通過彼此質(zhì)疑和回答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備來調(diào)動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質(zhì)疑的層面不能僅僅停留在興趣上,而是要對英語知識本身產(chǎn)生思考,進而產(chǎn)生質(zhì)疑才對。教師可以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且隨機提問,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壓力并且認真之后回答問題,在思考中就會有問題產(chǎn)生[2]。
例如,我們在教學《making new friends》中的一個關于Ted Best的小故事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師首先讓學生閱讀文章并且將課后題完成,這個過程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在這期間,教師在給班上寫一些問題: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iven name and the family name? Why is the link verb "is"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在這里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出題目。一位學生說:“文中說Ted is my given name and Best is my family name.我的名字是王曉宇,王就是我的姓,曉宇就是我的名,因此這個given name應該是姓的意思,family name 應該是名的意思。”部分學生表示贊同,突然一位學生說我喜歡的女歌手是Taylor Swift,為什么我知道的Taylor是她的名字,不是形式啊,這是怎么回事?所有學生表示疑惑。教師告訴學生因為外國人的名字就是名在前,姓在后的。大家恍然大悟,然后教師隨機叫一位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學生說given name是名,family name是姓。還有一位學生說:“family不就是家庭的意思,family name自然就是家族名字的意思,那不就是形式”。其他學生紛紛贊同。但是學生有問題之后盡可能讓學生先思考,這樣不僅會讓學生對知識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過程中盡可能用英文,如果學生的神態(tài)比較茫然,可以適當用中文進行解釋。
學生產(chǎn)生疑問之后就想要問[3]。如同前兩個案例中的學生,但是這部分學生往往是膽子比較大的,并且對自己非常有自信,再加上英語基礎比較好。其他的學生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不好意思,或者認為自己提出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自己卻不知道會很丟人,還有一些學生不敢問老師害怕挨罵。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如下的“分三步走”教學法:
首先教師要樹立和藹可親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學生和睦相處,當有些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贊揚和肯定,并且防止其他學生說出一些不當?shù)难哉摗F浯谓處煱凑諏W生的學習程度成立提問興趣小組,可以一天或者兩天將小組產(chǎn)生的問題集中收集起來讓教師回答。最后為了鼓勵學生,教師可以給評定每周問題之星。例如,我們在教學《Does he speak Chinese?》的時候就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當講到用Lucy,come from England, live in,like,very much,speak English,Chinese組成句子回答上面的問題的時候。教師提問學生:“誰能把自己組成的句子站起來說一說,有獎勵哦!”,一位男同學站起來回答說:“Lucy come from England.” 學生剛說完這句話就有人笑出聲,教師警告學生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要說話,這是對人的基本禮貌。教師繼續(xù)提問這位學生:“she like apple.昨天剛講了這句話,這樣表達對不對?”學生說不對,應該在like后面加一個s,然后學生提問筆者說,這句話是不是也是錯的,我少了s,教師不說話,學生思考了一下確定了應該是Lucy comes from England.雖然學生回答有一些小瑕疵,但是教師依舊給學生獎勵。其他學生收到了鼓舞,紛紛回答問題并且提問老師問題。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行動上和思想上都不是特別自覺,教師要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動起來,只有自己思考才會有疑問,再加上教師從旁鼓勵和引導,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會逐漸得到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調(diào)整問題的難度和提問的方式,以滿足學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