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美
(新疆布爾津縣布爾津鎮(zhèn)神仙灣路小學 新疆 836600)
一句無心的話、一個忽略的眼神、一個不經(jīng)意的行為、一種習慣的態(tài)度……課堂教學中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之處,都能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平,折射出教師的教學思想,表達出教師的教學風格。筆者聽完烏市姜鋒老師的幾堂精彩展示課后,感觸頗深,進行了教學反思。
照本宣科,照教學設計走程序,這似乎是教師在教學中的固定模式。我們每次備課,總覺得沒有顧及全面,忙碌中總是無法把知識點雜糅在一起……當聽完姜鋒老師的群文閱讀教學后,我恍然頓悟:教師不能只為教教材而教,而應當為教語文而教,要讓語文綻放出它的生機與活力。
姜鋒老師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是我們在林林總總的教案中所找不到的。他是用自己厚重的文化積淀來設計語文課堂教學的。在欣賞美文朱自清的《春》時,姜教師在開課時充滿激情、抑揚頓挫的朗讀激起了多少聽課師生從心底里對他的欽佩之情。隨著課堂的深入,姜老師有坡度地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找有趣——到發(fā)現(xiàn)寫作奧秘——找出寫作特點——表達共同的情感:對《貓》的喜愛之情。他以一文帶三文,教學設計大膽、獨特,對大作家豐子愷、季羨林、柏楊筆下的文章了如指掌,對這些作家的寫作特點如數(shù)家珍。他不是在教語文,而是在以文熏陶學生。他傳遞給學生的是:同樣的事物卻能展示出不同的文風;同樣的喜愛卻能敘述得如此迥異。這就是語文!他沒有分段,沒有支離破碎地解析,卻讓學生體會到大師筆下貓的可愛。姜老師讓一堂課充滿著活力,散發(fā)著文學氣息。這是一堂語文味十足的課堂。
姜老師在講《貓》的時候,第一次預設是先讓學生說出作者寫出了貓的什么特點,接著問道:你寫小動物時寫過它的性格、動作、叫聲嗎?學生齊聲答:有。姜老師話鋒一轉(zhuǎn),同樣是寫這幾點,為什么人家的文章就是經(jīng)典之作呢?它有什么奧秘嗎?再讓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恰當?shù)脑O問激起了學生主動思考:寫作方法的不同,表達特點的不同……通過學生的主動思考,實現(xiàn)課堂由已獲取的“溫度”向尚未獲取的“深度”轉(zhuǎn)換。當學生找出老舍先生表達愛貓的方式是明貶實褒時,姜老師又推薦了作家柏楊、季羨林、豐子愷寫貓的文章,讓學生進行對比學習。第二次預設是緊承著第一次預設后的探究而進行的。課堂教學由“深度”向“廣度”推進,讓學生眼界大開。學生受認知水平和生活閱歷的局限,決定了他們所能達到的廣度和深度是有限的。在這種教學情境下,教師的精心預設,大量材料的補充和完善,也就成為了課堂走向廣度和深度必不可少的部分。
語文教師怎樣教學生,才能讓學生輕松地學習語文,才能讓學生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呢?姜老師在教《吹牛大王歷險記》這課時,課堂教學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激趣、一氣呵成。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被激發(fā)出了強烈的讀書愿望。在一步步出示書中怪誕的故事情節(jié)后,教師每每設計一問:你們信嗎?學生皆曰:不信。于是,姜老師引導學生大聲喊出:明希豪森,你吹牛了!但隨著教師精心挑選的故事片段的出現(xiàn),學生口中說的“明希豪森,你又吹牛了!”變成了“明希豪森,我們喜歡你!”學生讀書的欲望就這樣被教師一點一點地激發(fā)出來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時隔多日,精彩之課仍然縈繞在我心頭!這就如姜老師所說:我們在教學生涯中,給自己上一堂好的語文課,就是給自己的教學生涯留一點值得記憶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