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燕玲
(廣東省河源市江東新區(qū)臨江中心小學 廣東河源 51747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與內容”中明確提出并反復強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2017 年,教育部、國家語委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文件明確指出:“教師會朗讀、學生會朗讀要成為基本功”。
全國特級教師余映潮曾說過:“課堂上的朗讀,小而言之,是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的極為重要的途徑;大而言之,是教學改革和教師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培養(yǎng)文明的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笨梢姡Z文教學中朗讀是何等重要。朗讀能有效地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提高習作水平,是最好的語文實踐[1-3]。
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應是語文教師重點研究的課題。筆者認為情感是朗讀的靈魂,但朗讀也需要技巧,技巧是為情感服務的。靈活地運用朗讀技巧,會使朗讀錦上添花。此文將從四個方面論述如何巧用外部技巧提升朗讀能力。
文本里面的文字是靜態(tài)的,用有聲語言去表達這些文字,文字就插上了聲音的翅膀,從而更加形象地表達文字的內涵。有些文本運用了不少動詞,描寫非常生動,因此引導學生用動作表演出來,文字中的畫面就變成動態(tài)的,學生自然就更容易理解文本內容了。
因此,在朗讀教學中,適當地引導學生用動作表演再現文本的畫面和情景,能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增強形象感,有助于快速背誦文段。如《少年閏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魯迅先生用生動形象的文字描寫了少年閏土看瓜刺猹的機智勇敢的形象。教師引導學生自然地邊讀邊進行動作表演:伸開右手手臂手掌指向天空,眼看手掌方向左右手掌合成圓形→右手食指指向右前側遠處,隨后兩手臂形成圓形→生站立,左手手指輕觸脖子處,隨后右手做緊捏鋼叉狀做向前用力刺去的動作。
學生邊動作表演邊朗讀,學得興趣盎然,因為借助動作加深了記憶,熟記速度快,大部分同學能快速地背誦這些文段。朗讀伴隨著手勢、表情等肢體動作表演有助于文本的表達,但要做到適度,不需要演得太過。
角色體驗的朗讀方法對學生來說也非常有實效。如一些游記體裁的文本,讓學生扮演導游來朗讀課文或介紹文本內容,學生會興致盎然。如《頤和園》《鳥的天堂》等。像寫人物體裁的文章,語言動作描寫非常豐富,引導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來朗讀或表演,其效果更甚佳?!痘⒖诓貙殹芬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朗讀,一女生扮演聰明機智的娜塔莉,一男生來扮演惡狠狠的高個子歹徒,另一男生扮演憂心忡忡的威廉叔叔進行朗讀,學生地躍躍欲試,情緒高漲。
因此,在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人物情感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基調和表現人物的語氣和情感。
人們常說的弦外之音就是指內在語。朗讀時,如能充分挖掘文段中的內在語并表現出內在語中的妙不可言之處,就更能發(fā)揮朗讀的作用。如下面例句至少可體現三種不同的內在語。
明天期末考試了。
①以陳述事實的語氣來朗讀這個句子,語氣是平靜平和的。
②以滿心期待的心情讀這個句子,朗讀的語調是上揚的,語速稍快。
③表現害怕期末考試的心情朗讀這個句子,則語調下沉,語速較慢。
在朗讀時,能巧用內在語,就可體現出文字不同的韻味和情感,在無形當中為朗讀加了一個助跑器,從而更好地體驗文本的內涵,提高朗讀者的感受力和表現力,使朗讀更有感染力。
入情入境的朗讀能體現畫面感,朗讀者在理解感受作品時,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這樣才能進入文本的情境,使文本內容在眼前浮現起來,仿佛親眼見到或親身經歷了這些情境一樣。許多文本都適合引導學生采用合理的想象,充分體驗文本的角色和意境,這也是提高朗讀能力的好方法。
如《火把節(jié)》這篇文章描寫了彝族人民摔跤、斗牛,圍著篝火跳舞歡度火把節(jié)的情景。這樣的活動對農村小學來說極少有學生去體驗過,但他們在電視里看過。因此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在眼前仿佛出現這種情景,學生的朗讀自然也會更有情境感和畫面感,能夠感受到彝族火把節(jié)的熱鬧場面。
朗讀是豐富多彩、意義非凡的,非常值得探討。因此,在朗讀時充分調動生活體驗及各種感官,用動作表演、角色體驗、巧用內在語、運用聯想等方法加以豐富和補充,這樣做有助于幫助學生提升對文本的感受力,提高朗讀能力,使語文學習更有滋有味。引導學生用情感、用技巧,用瑯瑯的讀書聲去演繹書中美好的文字,讓朗讀引領學生成為口才越來越好,寫作水平越來越高的現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