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0日,中國高鐵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歷史:北京至張家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崇禮鐵路同步建成投產,時速350 km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xiàn)自動駕駛,進一步提升了我國高鐵領跑全球的優(yōu)勢。這兩條鐵路將助力京津冀一體化協(xié)同發(fā)展,為北京冬奧會提供交通運營服務保障。
在同樣的起點和終點,110年前,“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主持設計了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干線鐵路——京張鐵路;如今,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京張高鐵在這條歷史之路上開智能鐵路之先河。
京張高鐵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guī)劃》中“八縱八橫”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崇禮鐵路是京張高鐵的支線鐵路,自京張高鐵下花園北站引出,至張家口市崇禮區(qū)太子城奧運村,設太子城站,線路全長53 km,規(guī)劃進一步延伸至內蒙古錫林浩特。開通運營初期,鐵路部門將安排開行動車組日常線36對、高峰線6對。北京至太子城間開行了智能京張高鐵體驗列車,北京至張家口、呼和浩特、大同間也將安排開行智能京張高鐵體驗列車。
從北京北站開出不久,復興號列車就鉆進長6 020 m的清華園隧道。這座隧道穿過近90條城市管道線路和人口稠密區(qū)、眾多古建筑,我國自主研制的“天佑號”盾構機閃轉騰挪、大顯身手,施工作業(yè)如微創(chuàng)手術一樣精準。
“不到20 min就到長城腳下,太快了!”坐在3號車廂的徐先生難掩興奮。據相關部門測算,每年將有6 000多萬人次乘高鐵從長城腳下穿過。八達嶺長城站站房采取尊重自然、形隱于山的理念,建筑與長城相協(xié)調,也是全線10座車站中唯一一座地下車站。建設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埋深102 m、最大地下建筑4.1萬m2達嶺長城站。
復興號列車一路疾馳,跨過官廳水庫。為最大限度保護這一北京市備用水源地,全長9 077.89 m的官廳水庫特大橋施工中采用了岸上拼裝法,橫梁不留痕跡就“飛躍”水面。
174 km濃縮的是萬里山河,47 min激活百年千年的時光,代表不同時代智慧的萬里長城、京張鐵路、京張高鐵遙遙相望,訴說著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榮光。
當天,京張高鐵向西與張呼高鐵、張大高鐵相連,向東與北京樞紐連通,形成內蒙古東部、山西和河北北部地區(qū)快速進京客運通道。今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將突破3.5萬km,高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