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
【摘要】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朗讀提示從字詞到句段再到篇章,為培養(yǎng)學生朗讀素養(yǎng)提供了方法和策略。本文借助第一學段教材中的朗讀提示從讀準字音、詞素連讀到恰當停頓、把握語氣,再到讀懂內容、清晰文體三個方面談一談指導低年段學生學習朗讀課文的策略。
【關鍵詞】朗讀提示 詞素連讀 停頓 語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于第一學段(1~2年級)關于朗讀的目標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苯y(tǒng)編版語文第一學段教材共109篇課文(含識字),其中104篇課文朗讀提示均是“朗讀課文及相關提示”,這為學生朗讀課文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和策略,也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關于第一學段朗讀目標中的“學習”兩字。
教材中朗讀提示有意識地滲透了從字、詞到句、段,再到篇章的朗讀訓練梯度。本文從字詞、句到段、篇談一談如何借助教材中的朗讀提示指導學生朗讀。
一、讀準字音,詞素連讀,建立詞語的概念
“正確地朗讀”通俗地說就是學生朗讀時要做到:不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斷讀、不重復。要做到這些對于初學朗讀的學生來說并不容易,教材中的朗讀提示給了學生讀準字音的指導。
(一)讀準字音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及《語文園地》后的朗讀提示,幫助學生在朗讀起步時過好讀準字音這一關。除了讀準聲母、韻母外,讀準聲調也經(jīng)常被我們忽視:如第三聲的調值應該是214,讀成211,只降不升。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神州謠》中四個動詞“奔、涌、長、聳”中,尤其是“涌”和“聳”的第三聲一定要把214的調值讀滿,否則滾滾江水奔涌向前的氣勢和珠穆朗瑪峰高聳入云的壯觀就無法體現(xiàn)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區(qū)分“字音正確(拼音正確)”和“朗讀正確(字正腔圓)”。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的朗讀提示,不僅告訴學生哪些字的音節(jié)是什么單韻母,還提示如何讀準字音,口型大小開合度不一樣,讀出的音就不一樣。讀準字音要咬字清晰,吐詞響亮,字正腔圓,這是低年段學生朗讀訓練非常重要的一步。
(二)詞素連讀
詞素是構成詞的要素。詞,從語音形式來說,有單音詞、雙音詞和多音詞。單音詞本身就是一個字,對于雙音詞和多音詞,就必須把它看成一個整體。朗讀時要力避學生拖腔拖調地信口唱讀或一字一頓地頓讀。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四個太陽》中“我畫了一個綠綠的太陽”這句話,如果讀成“我—畫—了—一—個—綠—綠—的—太—陽”就不能準確表達出我們的思想感情。只有以詞為單位,把詞素連起來讀(有時還要把一個詞組的幾個詞連起來),才能清楚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
教材中的朗讀提示和《語文園地》里的“詞語加油站”及“字詞語運用”欄目中都有詞語、短語的朗讀訓練和積累的要求。
教師在指導詞語朗讀時要幫助學生建立詞的概念,朗讀時把詞素連緊一點,相應地,詞和詞之間的空隙就稀疏一點,這實際上是流利地朗讀的基礎。
詞語朗讀提示中既有實詞也有虛詞。朗讀實詞要讓學生結合語境聯(lián)想、通過聲音表現(xiàn)事物的形象及自己的感受。
朗讀虛詞要放在語境中體會,第一學段課文中的結構助詞和語氣詞特別多,教師要精心指導。例如,“的”字在課文中是高頻詞,“金黃的沙灘、雪白的浪花、快活的腳印”,朗讀要注意“的”字輕而快,聲音往前靠,讀出什么樣的沙灘、浪花和腳印。
二、恰當停頓,把握語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句子是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語言單位,我們說話、寫文章,總是一句一句地進行的。朗讀也是如此。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學生能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從而建立相對應的句子概念。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的朗讀提示“注意句子的停頓,讀好帶感嘆號的句子、問句、長句子,讀出不同語氣的句子等”為指導朗讀提供了方法。
(一)恰當停頓,建立句子的概念
所謂停頓,是指夾在一串音節(jié)中的空隙,這個空隙有長有短?!巴!保ㄓ谩?|”表示),指語音間的斷;頓(用“∧”表示),指語音間稍長一點的停留(語音不斷)。
1.標點符號的停頓
讀好停頓,首先要學習讀出標點符號的停頓。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jù)標點符號來確定停頓的相對長度。其規(guī)律大致是:句號、問號、嘆號>分號、冒號> 逗號>頓號。如:
朗讀時讀出逗號和句號停頓時間的長短不一,逗號停短一些,句號停時間長一些。讀出句子大體的意思:“多長時間,有花有草的地方怎么樣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又怎么樣了?!?/p>
2.語法要求的停頓
句子是按照語法的規(guī)律構成的,要清楚地讀出它的意思,必須根據(jù)語法的要求,作出恰當?shù)耐nD。
①句子中的主語、謂語之間要停頓。如:“誰——做什么”“什么——怎么樣”“什么——是什么”。這種訓練,從開始學習句子的時候就要進行。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就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句的概念,按照語法結構停頓進行流利的朗讀。
②長句子中的停頓。必須分清長句的主干和枝葉。低年段教材中的長句子常常帶有介詞結構,讀的時候要注意前后要停頓。如:
(二)準確把握句子的語氣,體會句子的情感
閱讀中緊扣句末標點,指導讀好句末語氣詞,可以很好地體會句子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和情感。
1.不同的語氣詞,不同的語氣
朗讀這三句話,可以從三個語氣詞“嗎、哪、吧”入手,引導學生對比朗讀,關注句末語氣詞和標點的作用,讀出青蛙和小鳥說的意思。第一句,句尾的輕聲字“嗎”在疑問句中的發(fā)音要上揚,要拖長,強調天很小;第二句,句尾的輕聲字“哪”在感嘆句中的發(fā)音要輕快,重音在前,讀出天非常大;第三句,句尾的輕聲字“吧”在陳述句中的發(fā)音輕而短,帶有肯定的口氣。還可以輔助以動作、表情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青蛙、小鳥說話的神情和心理。
2.相同的語氣詞,不同的語氣
句末的語氣詞“呢”在疑問句中朗讀,要把“呢”字拉得比較長,讀出疑惑的語氣;而用在陳述句中,是告知原因。教師還可以把“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同“我要用尾巴撥水呢?!弊寣W生對比朗讀,體會語氣和情感的強弱程度,讓學生發(fā)現(xiàn),在陳述句中是小魚告訴小壁虎自己尾巴的用處,語速不急不慢,語氣平和,而在感嘆句中小魚突出自己的尾巴很重要,把重音落在了“撥水”上,讀出了不能借尾巴的肯定語氣。
讀好句子與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緊密聯(lián)系的。朗讀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過程。
三、讀懂內容,清晰文體,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一)讀懂內容,讀清層次,理解段落
1.讀懂課文
準確地讀懂一段話,是流利地朗讀的基礎,如果對“寫什么”一知半解,那么在不理解的情況下是無法讀流利的。同時,讀的過程也是有效理解內容的過程。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朗讀提示:“說一說、想一想、畫一畫、想象、借助插圖”等,對如何讀懂一段話,提供了很多方法。
2.讀清層次
一個段落的篇幅有長有短,特別是稍長一點的段落,作者寫作時都有他的思路和層次。理清了段的思路,朗讀時通過適當?shù)耐nD、重音等處理就能讀出段的層次。從課本來看,段的形式多種多樣,最為常見的有以下三種:總分。包括“總—分”“總—分—總”“分—總”等幾種模式。②并列。主要特點是句與句之間緊密聯(lián)系,并列相連。③遞進。主要特點是句與句之間也有很強的邏輯關系,層層遞進。例如上表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中第一自然段。
(二)清晰文體,把握基調,激發(fā)情感
1.清晰文體,讀出特點
統(tǒng)編版第一學段語文教材,兒童詩占了35%,記敘文占了33%,童話、寓言占了26%,古詩占了5%。
根據(jù)文體特點,借助朗讀提示,可以更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①詩歌。朗讀時要注意其獨特性,一邊想象一邊朗讀,講究韻律和諧,節(jié)奏鮮明。如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提示:聽老師講雷鋒的故事,再朗讀這首詩歌,注意有問有答的特點。讀句子,想畫面。②記敘文。朗讀時,要接近于口語,就像在敘說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一樣,要讀得親切、流暢、有聲有色,使聽者喜聞樂見。如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的提示:朗讀課文。畫出課文中提到的兩種稱象的辦法,說說為什么曹沖的辦法好。③童話。朗讀時重在分清角色,注意轉換,平穩(wěn)敘述,合理停頓。注意讀好獨特的修辭手段,如象征、比喻等。如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動物王國開大會》的提示:分角色朗讀課文。
2.把握基調,讀出情感
作家寫文章,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朗讀就要通過聲音、氣息,準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謂“基調”,即作品總的態(tài)度感情、總的色彩和分量。一般來說,不同的文章基調各不相同。如《秋天》的心曠神怡,平緩輕舒;《找春天》的生機勃勃,輕松歡快。教材中的朗讀提示和課文中的小氣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文本的基調。如:
朗讀時為了體會氣泡中的提示,教師可引導學生感受小白兔對雪孩子離開時的不舍,可以把“飛呀,飛呀,飛上天空,變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麗的白云”和“飛呀!飛呀!飛上天空,變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麗的白云”兩句對比朗讀,讓學生發(fā)現(xiàn),“,”更能表達小白兔難過不舍的情感,而“!”則是表達高興激動,顯然這里用逗號更加恰當,從而把握文本的基調,體會雪孩子舍己為人的品質。
觸摸母語最好的辦法就是朗讀。我們要用好教材的提示,提升學生的朗讀素養(yǎng),把閱讀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