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曉麗
幼兒美術作品評價的目的是激勵幼兒,使幼兒對美術活動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增強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xiàn)力。因此,教師在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時應站在幼兒的角度,尊重幼兒的獨特見解,懷著欣賞和愛護幼兒的心態(tài)去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以發(fā)揮美術教育教學的激勵作用,讓更多的幼兒發(fā)展繪畫的天性,用手中的畫筆抒發(fā)自己特有的情感、創(chuàng)造更美的世界。
幼兒美術活動的本質(zhì)是一種游戲活動,是幼兒真實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少幼兒認為畫畫好玩又有趣,可以一邊畫,一邊自言自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幼兒天真稚拙的畫,總是不假思索地說:“看你又亂畫,畫得什么也不像?!边@種評價會打消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赡苡變旱漠嬛械教幎际峭嵬嵝毙钡狞c、線以及失去比例的描繪、令人費解的抽象著色等,但是教師不能簡單地以像或不像來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幼兒需要教師或家長分享他們美術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快樂與悲傷,需要教師或家長的鼓勵與引導,教師或家長應該學會欣賞幼兒的美術作品,用科學的方法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事實上,如果教師或家長能夠靜心、細心地欣賞一下那歪歪扭扭、門小窗大的房子與頭重腳輕的人物,葉比樹大的“怪樹”,還有那充滿溫情的“笨鳥”,也許能夠重溫自己孩童時那充滿神奇與想象的快樂時光。
欣賞幼兒的美術作品不應只在乎畫中的具體形象,重要的是這幅畫給人們帶來了什么的感覺。如幼兒在畫大樹葉時,有的幼兒將樹葉畫得參差多變,像美妙的“夢幻交響樂”;有的幼兒將大樹的葉子按自己的主觀意愿從上至下層層排列,讓人聯(lián)想到蓬勃向上、鏗鏘有序的“軍隊進行曲”。這樣感受與欣賞評價方法比用“像”與“不像”來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有價值得多。
“教育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泵佬g教育教學何嘗不是如此呢?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對幼兒美術作品進行評價的基本出發(fā)點應該是發(fā)現(xiàn)幼兒美術作品的優(yōu)點,并給予表揚、欣賞、鼓勵和贊美,堅持這樣的評價導向尤其重要,特別是對美術創(chuàng)作有困難的幼兒。在一次美術活動中,繪畫主題是在畫好的手套外形中添加各種顏色的花樣,一位小男孩突然高興起來,因為媽媽給小男孩織的一雙手套正擺在桌上呢,自己的手套上織著美麗的花紋,他認為誰的手套也沒有自己的漂亮。于是這位小男孩挑著顏色相近的水彩筆認真地畫起來……此情此景,被教師看得一清二楚,于是教師輕輕地來到這位小男孩的身邊摸著小男孩的頭,笑著對小男孩說:“你真細心,畫的手套比媽媽織的還要漂亮,能把你畫的手套拿出來讓大家欣賞嗎?”這位小男孩高高興興地將畫好的手套送到教師手中,教師及時地對這位小男孩的手套作品進行了表揚、贊賞,小男孩臉上露出了開心的微笑。教師對幼兒美術活動科學的評價,會讓幼兒體驗、感受到被表揚的快樂,激發(fā)起幼兒對美術創(chuàng)作的興趣與熱情。
傳統(tǒng)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少教師習慣將評價安排在美術活動的結尾部分,或者挑選幾幅好的作品進行點評,形式比較單一。這樣的評價方式幼兒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較少,大部分幼兒只能充當“聽眾”,被要求安靜地聽,導致幼兒將等待較長時間而得不到表達的機會,還有的幼兒沒有完成美術活動任務,正埋頭進行創(chuàng)作。此時,組織幼兒進行集體評價,教師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才能讓幼兒集中注意力,評價效果并不理想。筆者認為,教師此時可以對幼兒進行個別評價,評價時應結合本次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目標,簡明扼要,且評價應全面。而集體評價可安排在下次美術活動的“導入”部分,教師可在下次美術活動開始時,花幾分鐘的時間講講上次美術活動的總體情況,并表揚表現(xiàn)特別出色或進步顯著的幼兒,既要評價結果也要評價過程,給幼兒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教師還應對幼兒的相互評價再次作出科學合理的評價,以引導幼兒正確對待自己與他人的美術作品。
總之,教師應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策略去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用科學的評價激發(fā)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努力提升評價的藝術效果,以不斷地提升幼兒的藝術核心素養(yǎng),促進幼兒的良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