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晶
薈薈,我家的大寶,6歲,幼兒園大班學生。她是最先接觸說寫的“老手”。暑假里,童喜喜說寫課開班,每天一大早,她喜歡“聽故事速讀”,然后在我的啟發(fā)下自己畫思維導(dǎo)圖說作文。
琳琳,薈薈舅舅家的姐姐,8歲,二年級學生。那天看到薈薈在說《假如我是_______》的時候,她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動,一個勁兒向我嚷嚷“姑姑,我也要做,我也要做……”于是,我給她申請了新的賬號,在我的指導(dǎo)下她開始了說寫。
薈薈一個人說寫的時候,有點像完成任務(wù),這時加上姐姐琳琳,開始好玩起來,似乎是展開比賽了。她倆要求每人單獨一間屋子,說寫內(nèi)容不能被對方聽見。琳琳看到自己說寫的“作文”字數(shù),突然問我:“姑姑,薈薈說了多少字?我一定要超過她?!闭f完,她又認真地思考起來。相互比賽著做有意思的事情,何樂而不為?
怡怡,薈薈小姨家的姐姐,7歲,一年級學生,家住蘇州。怡怡暑假來姥姥家,作業(yè)之一是每天一篇日記,這可愁壞了怡怡和她的媽媽。正好這段時間,薈薈和琳琳在說寫,何不教她說寫日記,然后抄在日記本上?于是,我把這種方法告訴了她。
三姐妹炸開了鍋,一個說“說寫真好玩”,一個說“妹妹,妹妹,我來教你”。于是,琳琳打開手機給怡怡做示范,薈薈教怡怡畫思維導(dǎo)圖,忙得不亦樂乎。
參觀完“常山文博苑”,姐妹三人都說寫了一篇日記,互相交流。當她們看到怡怡在導(dǎo)圖上畫了個黑臉姨夫在粘知了時都笑開了懷。當她們看到琳琳寫的自己光想到吃冰激凌時,都說琳琳是小吃貨。薈薈說寫的“廟里有很多神仙”,她們就討論雕像是不是神仙。說寫完成后,這些自戀的小家伙們還喜歡選擇不同的說話聲音,來聽自己說寫的小作品,一臉的自豪。
怡怡說寫的這篇日記很成功,有三四百字。這三四百字的日記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似乎是奇跡,而她輕松地完成了——說寫作文讓孩子跳過不會寫字的障礙,及時地抓住自己的瞬時想法,讓思維順暢表達成為現(xiàn)實。每天,三姐妹都要說寫自己的故事。怡怡回家了,薈薈和琳琳還在討論怡怡的“月亮像大餅”,捧腹大笑。
回到蘇州的怡怡,也堅持用說寫的方式寫日記。她還把《杭州游》《玩水槍》《去同學家》發(fā)給琳琳和薈薈分享。因為網(wǎng)絡(luò)助力,姐妹三人互發(fā)日記,打開了彼此的世界,這種交流互動也讓她們攜手堅持下來。
最感動的是,姐妹三人分處不同家庭,不同地方,但說寫將她們的心連在了一起。這個暑假,三姐妹說寫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有深度地交流學習,愉快而有收獲。
(作者單位:山東省諸城市龍源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