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慧玲
〔關鍵詞〕非暴力溝通;戲劇教學法;初中生;活動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36-0044-03
【理論依據(jù)】
非暴力溝通(NVC)又稱為愛的語言,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于1963年提出,它強調(diào)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礎上,以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為溝通的四要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努力傾聽別人。研究表明,非暴力溝通在實際項目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1]。
教育戲劇不以追求藝術上的戲劇演出效果為最終目的,而是以戲劇為工具,通過劇場游戲、創(chuàng)作活動、戲劇表演的方式,讓參與者在戲劇活動中認識自我和社會,實現(xiàn)人的成長與發(fā)展[2]。在心理課堂中,戲劇教學法具有很強的互動性,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達成共鳴,實現(xiàn)教學目的。
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情緒易激動,在同伴交往過程中,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愿意理解他人的感受,面對同伴之間的小矛盾,缺乏人際交往技巧,不能正確化解。這個時期的學生非常需要學習一些與人溝通的方法和技巧,改善與他人的關系。本課帶領學生用教育戲劇的方式了解非暴力溝通,更好地領悟人際溝通技巧。
【活動目標】
1.學生能夠懂得有效溝通需要建立在表達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基礎上。
2.學生能夠感受到有效溝通的愉悅,在人際交往中產(chǎn)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
3.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有效溝通的句式。
【活動重點】
學生能將有效溝通的句式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活動對象】
初中學生
【活動準備】
1.事先調(diào)查學生中容易起沖突的事件和情景。
2.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班級特點。
3.制作PPT。
【活動過程】
一、視頻引入
目的:引入課題,活躍氣氛。
觀看視頻: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2018年10月28日上午10:08分,一輛公交車上,女乘客劉某與司機起爭執(zhí),從言語沖突上升到肢體沖突。劉某毆打司機,司機也不甘示弱與劉某對打,導致車輛失控,最終釀成悲劇。
視頻結束后,教師提問:看完這則新聞,你有什么感觸?
請2~3位學生回答,教師給予回應。
教師引導語:我們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一個小小的沖突和爭執(zhí)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演變成肢體沖突,甚至導致嚴重的后果。那么當遇到?jīng)_突的時候,我們應如何跟對方溝通?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
引出主題:“佛系”溝通化沖突。
二、情景再現(xiàn)
目的: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回憶自身的經(jīng)歷,啟動學生對于良好同伴溝通的思考,并引導他們思考科學的溝通方式,了解非暴力溝通的相關知識。
1.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
(1)情景:教室里,學生小A買了一杯可樂,置于課桌上。學生小B從室外進來,不小心把桌上的可樂打翻在地。小A怒目:“你有毛病啊,干嗎把杯子打翻?”
提問:小B應如何回應?
(2)情景創(chuàng)作:教師提供前三句臺詞,學生兩兩一組創(chuàng)作一個具有沖突的情景,一人扮演小A,一人扮演小B。
PPT展示前三句臺詞。
小A:(怒目)你有毛病啊,干嗎把杯子打翻?
小B:我又不是故意的,誰叫你把這個杯子放在這個位置的?
小A:這是我的桌子,我想放就放。你打碎了杯子,難道還有理?你必須道歉,賠我東西。
師:接下來請每位同學創(chuàng)作兩句臺詞,讓這個沖突往下發(fā)展。
(3)情景表演:兩位同學為一組,確定角色—定格(可樂倒下的那一刻)—表演。先確定好自己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然后定格,當老師喊“開始”之后,大家一起演繹。
表演結束—定格—思路追蹤。表演結束之后,學生定格畫面,教師選擇1~2組學生展示請學生輕輕拍對方肩膀,問對方的感受和想法。然后示意全體學生坐下。
重新演繹:定格—表演。假設時光倒流,我們了解了A和B的想法,請同學們重新演繹一遍剛才的情景。
(4)思考:為什么小小的一杯可樂會引發(fā)校園沖突?(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總結)
師:我們發(fā)現(xiàn),當對方帶著責怪的語氣、憤怒的情緒開始溝通的時候,另一方也會針鋒相對,甚至引發(fā)肢體沖突,讓矛盾加深。(引出非暴力溝通的技巧)
2.講解非暴力溝通的技巧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通過非暴力溝通,世界各地無數(shù)的人們獲得了愛、和諧和幸福。
神奇的非暴力溝通四部曲:
(1)描述事實(觀察)——我看到……(什么)
(2)表達感受(感受)——我覺得……(難過、傷心、委屈……)
(3)表達需求(需要)——我希望得到……(尊重、被理解、肯定、贊美)
(4)提出請求(請求)——你可以……嗎 (原諒、夸夸我……)
案例講解:有一天你考試考砸了,不小心被媽媽發(fā)現(xiàn)了成績單,媽媽對你說:“你怎么那么笨,才考這么點分,要你有什么用呀!”你會如何回應她?
描述事實。描述事實就是像照相機一樣記錄這件事,不帶任何評價。媽媽看到我沒有考好,很生氣地罵了我。
表達感受。沒考好被媽媽罵了,你的感受是什么?我覺得很傷心、委屈、難過。
表達需要。你內(nèi)心的渴望是什么?我需要媽媽的關心和理解(尊重和愛)。
提出請求。你希望媽媽做什么?我想說:媽媽,你能給我一些鼓勵嗎?
反過來,對于媽媽來說,如果媽媽主動跟你溝通,那么對于媽媽來說事實是什么?事實——看到你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我罵了你。
罵人之后的媽媽有什么感受?感受——我感覺很后悔也很抱歉。
這時候的媽媽需要什么?需要——我需要得到孩子你的原諒。
最后是請求。請求——孩子,你能原諒媽媽嗎?
3.情景回放
情景:教室里,學生小A買了一杯可樂,置于課桌上,學生小B從室外進來,不小心把桌上的可樂打翻在地。小A怒目:“你有毛病啊,干嗎把杯子打翻?”小B應如何回應?
小A:你有毛病啊,干嗎把杯子打翻?
小B:我把你愛喝的可樂打翻了(事實),我感到很抱歉(感受)。
小A:就是呀,人家剛買回來就被你弄倒了,也不小心一點。
小B:我希望你能原諒我(需要),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待會兒下課我去重新買一杯可樂給你,行嗎?(請求)
小A:算了,小事一樁,下次注意。
小B:謝謝你的理解,我下一次會注意的。
兩個人的情緒都恢復了平靜。
三、團體工作階段:實踐體驗
目的:設計具體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實際情景的練習中更好地掌握非暴力溝通的句式,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1.設置情景
情景一:小明上完體育課興沖沖地跑進教室,不小心撞到了小星,還把小星心愛的眼鏡踩壞了。小星說:“你什么意思呀,走路沒長眼睛嗎?你看看你把我的眼鏡弄成什么樣子了?”……
情景二:小紅最近很苦惱,她一運動完臉就會通紅。班里調(diào)皮的小浩喜歡跟人開玩笑,當眾給她取了一個外號,叫作猴子屁股。一次上完體育課剛進門,小浩又當著班里同學的面笑話小紅:“猴子屁股進來啰?!毙〖t說:“小浩同學……”小浩說:“怎么了?猴子屁股有啥吩咐呀?”
2.情景練習
將所有學生分為兩大組,每個大組選擇一個情景進行實踐體驗,大組內(nèi)部兩個學生為一組,完成情景內(nèi)容。每個人有三句臺詞,設計三個對白,先定格,后表演。三句對白中要用到非暴力溝通四個句式中的至少三個句式,句式可以稍作改變,只要表達清晰、合理即可。
3.小組表演
練習完畢,每個情景請1~2組學生表演。
教師總結:經(jīng)過這節(jié)課,我們要嘗試改變自己,如果心中有委屈和不滿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別人的需要,不能光顧著自己。這樣我們在交往中就會減少很多沖突。
四、團體結束階段:回歸現(xiàn)實
師:課程的最后老師想問同學們,我們要想把非暴力溝通的技巧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中容易嗎?
生:(齊聲)不容易。
師:如果不容易,原因是什么?
生1:習慣了原有的溝通模式,一時間難以改變。
生2:很難控制情緒,一方面,當沖突發(fā)生的時候,很難冷靜下來;另一方面,如果對方挑事或者說話很難聽,自己就更生氣了。
生3:愛面子,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擔心被打擊和拒絕。
師:是的,有時年少的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容易沖動,沒有經(jīng)過大腦思考,傷人的話就脫口而出了;也不少同學即使受委屈也不敢表達出來,一直憋著,憋到內(nèi)傷,某一天再爆發(fā)出來。無論是暴力打擊對方還是一味忍讓都是不正確的,當我們在溝通中遇到了不愉快,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很重要的一點是當我們感覺到憤怒時,我們應對自己喊停,當自己冷靜下來的時候再去溝通,效果會更好。
【活動反思】
1.教學設計。這節(jié)課是在香港戲劇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一開始課堂圍繞著讓學生去表演情景進行,在老師的指導下發(fā)現(xiàn)定格畫面特別重要,因為學生只有在定格的時候才能靜下心去思考,如果一直在活動,很多微妙的情感變化和想法會被忽略掉。因此在思路追蹤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定要問問學生A和B的想法,不同的想法會引發(fā)不同的情緒,導致不同的行為模式。
2.學生表現(xiàn)。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保持高度的熱情,要能放開自我,引領學生用肢體表達自己。整節(jié)課上,每位學生都需要參與表演,有個別害羞的學生會出現(xiàn)觀望的行為,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專注在兩兩一組的表演之中,在表演中感受人物的心情與溝通的方式。
3.教學效果。學生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分享了許多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溝通的困境,例如控制不住情緒、害羞難以表達、好面子等,很多學生意識到了自己平時與同伴發(fā)生沖突的原因是什么,也意識到未來需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及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溝通過程中語言表達要注意方式方法。整節(jié)課上,學生都能很好地投入課程之中,不停地站起來表演并靜下心思考,課堂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1]陳立軍.“非暴力溝通”——師生有效溝通的金鑰匙[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0):35-36.
[2]靜鑫凡,王乃弋.讓教育戲劇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8):26-28.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實驗中學,佛山,528000)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