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冬季是感冒的高發(fā)季,有傳言說,洋蔥是“細菌磁鐵,房間內放入洋蔥,靠其氣味可殺滅病菌、預防流感”。
真相:沒有食物會主動吸附病菌,在辦公室或家里放一顆洋蔥可以吸附病菌、預防流感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雖然洋蔥鱗莖和葉子里含有一種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揮發(fā)物,這種物質能抗寒,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能殺滅包括呼吸道和腸道里的細菌,但通常是要每天口服一定的量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只把洋蔥擺在那里是完全沒有用的。此外,病毒需要寄主才可以增殖,它們在寄主體外根本不可能移動、穿過房間。所以無論是把切開的、剝皮的,還是完整的洋蔥放在房間中,都不能起到預防流感的作用。
謠言:人的骨骼礦物質密度在冬季呈減低的季節(jié)性變化,部分骨頭會變得極其脆弱,即“一到冬天骨頭就變脆”。
真相:天冷時出門少加上運動少,受太陽光照射時間短,這確實會影響鈣、磷的正常吸收和骨化作用,造成體內鈣質流失較大,但不一定會導致人體骨骼在冬天變脆。冬天因為曬太陽少導致人體骨骼出現的鈣流失等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彌補回來。骨頭變脆是一個長時間漸變的過程。冬天骨折的人多可能與冬季地面變得堅硬,且與人們衣服穿得比較厚、行動笨拙,在冰雪天容易滑倒有關,中老年人尤其如此。但并不能因此就說冬天骨頭會變脆。
謠言:天氣越來越冷了,出門在外靠秋褲,晚上睡覺就只能靠電熱毯了。但是,關于電熱毯“有輻射會致癌”的說法,卻在朋友圈里廣泛流傳。
真相:現在的科學實驗還沒有證據證明電熱毯輻射與癌癥具有相關性。生活中,任何電器只要插上電就有電磁輻射,大到空調、電視機、電腦,小到吹風機、手機、充電器,甚至接線板都會產生電磁輻射。雖然輻射無處不在,但是并非所有的電磁輻射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普通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都在300赫茲以下,屬于極低頻的非電離輻射,并不會損傷DNA和細胞,更不要說致癌。盡管如此,孕婦、老人、嬰幼兒、過敏性體質人群等群體還是要慎用電熱毯。
謠言:有文章指出,春茶中含過量農藥殘留,一喝就中毒。而夏秋季的茶葉更是可怕,連茶農自己都不喝。
真相: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樹第一輪萌發(fā)的芽葉采制而成的茶葉。我國很多茶區(qū)尤其是名優(yōu)綠茶區(qū),春茶生產期間因氣溫較低,受病蟲害的影響非常小,因此基本不用藥。隨著溫度升高、降雨量充沛,茶葉病蟲害較為集中,才會較多地使用農藥。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最大農藥殘留限量》對茶葉的農藥殘留有嚴格的規(guī)定。在茶園中使用農藥是正常的農業(yè)措施,問題是農藥的品種、劑量和安全間隔期,只要按照規(guī)定采摘的茶葉,經加工制成的茶葉產品都是安全的。
謠言:有商家稱,這些補腦健腦的保健品能起到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等功效。
真相:市場上號稱有補腦功能的保健食品肯定是不可信的,還有可能對孩子有負面影響,沒有必要花冤枉錢。迄今為止的研究并沒有揭示出哪種食物或保健品能明顯改善腦力或提高智力。因為人的大腦在3歲時就已經發(fā)育完全,之后使用任何產品都很難產生促進發(fā)育的明顯效果。市面上的補腦產品最多提供營養(yǎng),保持大腦正常運作,但不能促進大腦發(fā)育。此外,我國從未批準過任何具有補腦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市面上聲稱具有補腦功能的保健食品存在誤導消費者的行為。
謠言:一篇文章指出,節(jié)能燈紫外輻射會導致皮膚癌,節(jié)能燈里的汞會致人死亡,通電后會釋放多種致癌物質。
真相: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燈的紫外輻射只占功率的千分之六。15瓦節(jié)能燈的紫外功率僅為0.09瓦,而且,節(jié)能燈里的長波紫外線不會穿透人體的真皮層。一般來說,只要是合格的節(jié)能燈,都會符合我國《燈和燈系統(tǒng)的光生物安全性》標準,把紫外線輻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圍內。汞是有毒的,這一點沒錯。但1只節(jié)能燈中只有幾毫克汞,而且被封在燈里面,即使燈打碎了,也要幾百只燈同時碎掉,并且是在一個很小的密閉環(huán)境下,全被一個人吸入才有可能對人造成危害。但現實中發(fā)生這樣的事概率極低。
謠言:網傳純凈水呈弱酸性,缺乏礦物質和礦物元素,飲用后會形成酸性體質,降低免疫力,引發(fā)疾病。
真相:在醫(yī)學上并沒有“酸性體質”或“堿性體質”這種說法。如果一個人的pH值低于7.35的話,實際上應該發(fā)生酸中毒,正常人沒有疾病的情況下,pH值很難達到這樣的水平。實際上,人體內有一個保持酸堿平衡的穩(wěn)定系統(tǒng)——酸堿緩沖體系,這個系統(tǒng)會自動調節(jié)人體內的酸堿度。不管是弱堿還是弱酸性的水,其中酸堿物質的含量非常低,與人體酸堿緩解系統(tǒng)相比,只是滄海一粟,并不能改變人體的酸堿度。另外,堿性水、離子水改變酸性體質等說法也是不成立的。胃酸的pH值是0.9-1.5,酸性極強,即便是喝下所謂弱堿性的水,到胃里已經徹底酸化了。沒有科學證據表明純凈水對人體可以形成危害。
謠言:傳聞稱,近年來多地曝出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很大程度上和“咬鉛筆”有關。
真相:雖然名字叫“鉛筆”,但筆芯根本不含鉛,其主要成分是石墨。咬鉛筆只是不衛(wèi)生,兒童不會單純通過咬鉛筆導致血鉛超標。反倒是鉛筆上色彩艷麗的油漆,以及兒童常會接觸到的彩色鉛筆、油墨、油畫棒、彩泥、玩具涂料、含色素的零食和污染的空氣環(huán)境等會含有鉛的成分,若兒童有啃咬上述物品的習慣,或密切接觸后未及時清潔,是可以導致兒童血鉛超標的。兒童的血鉛水平一般在50微克/升以下,超過80微克/升就須臨床干預,超過100微克/升則可診斷為鉛中毒。
謠言:近日,一條“四川豬肉大面積出現鉤蟲”的消息在網上流傳,并聲稱“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
真相:這條“談豬色變”的消息其實是一條流傳多年的網絡謠言。專家表示,鉤蟲是一種寄生在人和動物腸道內的線蟲,不可能長在肌肉里面。網上流傳的“豬肉鉤蟲”相關圖片,大部分都是豬的血管、淋巴管、神經纖維、肌腱以及筋膜等結構,只是看起來像蟲子。此外,寄生蟲及微生物均可通過高溫處理后被滅活。網上所說的“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是因為它們本身不是蟲子,而是肌腱等致密結締組織,所以一般烹飪方法很難煮爛。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表示,我國早已建立較為完備的生豬屠宰檢疫法規(guī)標準體系,生豬從產地到市場要經過多次檢驗檢疫,經檢疫合格的豬肉不會有寄生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