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儀
【摘要】評價是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目前整本書閱讀研究中相對薄弱和滯后的環(huán)節(jié)。本案例嘗試將《史記》整書閱讀評價與真實世界對接,以整書閱讀探究為基礎,以對接真實世界的展示任務為驅動,淺探整本書閱讀評價的操作。閱讀成果展示設計新穎,與真實世界對接、從文字向現(xiàn)實延伸、在學生自學基礎上探究、創(chuàng)造性解讀歷史人物是本案例的重要特征。
【關鍵詞】成果型評價方式? ?整書閱讀? ?《史記》
近幾年,整本書閱讀教學在全國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如何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效卻一直莫衷一是。要評價什么,能怎樣評價,以及評價的信度都是目前整本書閱讀研究中相對薄弱和滯后的環(huán)節(jié)。有見及此,筆者在本校高一級開展《史記》整書閱讀時對整本書閱讀評價的操作進行了粗淺的探索。本文將以《史記》整書閱讀成果展示活動為例進行分析。
傳統(tǒng)的整本書閱讀評價最常見的是測試型評價和筆記型評價。不可否認這兩種評價形式都具有可量化、較直觀、易操作的特點,所以也是最多老師采用的。但是測試型評價局限于對基本內容、基礎認知能力的考查,難以真正考查批判性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和個性化閱讀等高階思維能力。而且凡涉及測驗,學生多少都會產生抵觸心理,容易造成閱讀的壓力和焦慮,不利于閱讀興趣和閱讀個性的培養(yǎng)。而筆記型評價則側重反映閱讀中獲得的靜態(tài)儲備性知識,這種“僅僅被大腦所接受卻沒有實踐或驗證,或與其他東西進行融會貫通的知識”,是一種“呆滯的思想” 。為彌補傳統(tǒng)評價的不足,我們在開展《史記》整書閱讀時試著運用成果型評價方式。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以記人為主,所選歷史素材、運用的寫作手法都是圍繞人物來展開和布局。這就適合讓學生把它的內容排演成戲劇作品,效果一點都不遜色于莎翁的《哈姆雷特》。《史記·刺客列傳》之《專諸刺王僚》就被學生排演成戲劇在全級閱讀分享中獲得一等獎。相聲《史記新說》融會貫通了《史記》的內容及思想精髓,在全校的文化藝術節(jié)上大放異彩,榮獲校級的一等獎,被前來參觀的上級領導和家長交口稱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在具體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形成與發(fā)展,并通過具體、多樣的實踐活動表現(xiàn)、展示出來的”,如果說演繹《史記》戲劇、創(chuàng)作《史記》相聲這些展示活動已經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但總覺得在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方面仍有不足。
筆者讓學生利用寒假的時間,完成以下任務:給任意一個《史記》里的人物寫一份求職簡歷(要提交彩打紙質版用于學校宣傳欄張貼展示),制作成一份精美的PPT(要提交電子版),回校開展一場《史記》群英招聘會。
溫馨提示:
1.對人物的生平背景要有足夠的了解
2.清楚人物有哪些工作經歷
3.擅長做什么
4.有哪些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人脈資源
5.他應聘的企業(yè)文化是怎樣的、那份工作需要具備什么能力
6.穿越人物內心,站在他的立場上,幫他通過這份求職表,完成一次自我推銷。
這個活動的設計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提供一個具有操作性的、對接真實世界的展示平臺,來完善學生對《史記》整本書內容的認識,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促進各學科知識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
活動說明:
本次活動共有十四名同學擔任應聘者角色(由全級海選決出名單),身份設定為從《史記》穿越而來的人物。每位應聘者可邀請最多三名同學充當自己的智囊團。應聘者向人力資源部面試官作自我展示,再由人力資源部面試官向應聘者提問。應聘者回答完問題后,由鯰魚團代表向應聘者提問。應聘者在回答問題過程中有一次機會向智囊團求助。最后由人力資源部宣布是否錄用。人力資源部共十人(由級海選決出名單),每人必須對每位應聘者擬定兩個問題,通過篩選后得出二十八個問題來分工提問。剩下的同學都是鯰魚團成員,可自由向任何應聘者提問。
規(guī)則明細:
1.應聘者有3~5分鐘的自我展示時間,可結合PPT講解。將從內容深度 3分、創(chuàng)意 3分、風度 2分、表達 2分、PPT美觀度 2分這五個維度賦分決出等級。
2.智囊團只能通過提示幫助應聘者,不能直接代答。
3.人力資源部對同一位應聘者有兩次提問的機會。
4.鯰魚團對一位應聘者只有一次提問的機會。
獎項設置:
應聘者獎項為特等獎一名,一等獎三名,二等獎、三等獎各五名。
智囊團獎項為金助攻獎,銀助攻獎,銅助攻獎。
人力資源部獎項為最有深度獎,最具慧眼獎,最有創(chuàng)意獎。
鯰魚團獎項為金鯰魚獎,銀鯰魚獎,銅鯰魚獎。
為了完成上述分享的任務,學生必須反復閱讀文本,查找信息并梳理、分析、討論、協(xié)商,這樣,以任務驅動學生閱讀、思考與探討,有效培養(yǎng)和發(fā)展他們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在開展《史記》整書閱讀時通過運用成果型評價方式,對接真實世界,放大了閱讀成效。從同學們的活動后記:《跨越時空的“對話”——今天,我們這樣子讀<史記>》可見,他們學會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多種能力要素,提升了綜合能力。
2020年廣東高一的學生將使用以任務學習為主的新教材、高三學生也迎來以素養(yǎng)測評為主的新高考,在新時代語文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評價探索和研究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莊蓮平,王立中.譯注,上海:文匯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