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學祥
無論人們干什么,都需要具有表達能力。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人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高水平的表達能力可以促進人們之間愉快而又成功地交流。語文教學當是促進人們訓練順暢表達的一門課程,語文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表達力。對此,筆者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實踐。在多年的語文教學中,筆者總感到學生在表達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應當引起語文教師的仔細反思和剖析自己的教學流程、方法。那么,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如何在學生廣泛閱讀基礎上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力呢?
一、加強廣泛閱讀需要激發(fā)閱讀興趣
高中學生普遍對閱讀的興趣不是太高??陀^原因是學生的學習時間緊,學習任務重,沒有時間開展廣泛的閱讀。平時語文教師要利用語文教學去拉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內(nèi)需,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熱情和積極性。語文教材所選擇的篇目往往都是大家的經(jīng)典之作,都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優(yōu)秀典范。如在教學一些名著的節(jié)選課文時,我們就可以利用文本中的人物關系牽出名著原本中的許許多多的人物,促使學生對原著進行閱讀的渴望,深入了解原著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并由此對節(jié)選部分的故事和人物有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解和認識。
二、加強廣泛閱讀需要切實閱讀引領
高中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但由于比較復雜的原因,往往還有許多學生的廣泛閱讀是不得要領的。加強學生的廣泛閱讀,就必須切實在學生的閱讀方法上予以正確有效的指導,并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監(jiān)督。如在學習李密的《陳情表》時,我們可以向學生詳細介紹“表”這樣一種文體形式,它主要是以向皇帝陳情為具體內(nèi)容的一種文體,所以,這種文體是有特定的閱讀對象的,除了一般意義上的陳情之外,還要通過邏輯嚴密的說理深刻地打動和說服皇帝,讓皇帝能接受自己的陳情。只有當學生熟悉了這種文體的作用和功能,學生才能真正領悟《陳情表》中作者的敘述目的是為了打動皇帝,接受自己的陳情。通過這一篇課文的學習,就讓學生了解了一類文本的內(nèi)容和形式,學生再到課外閱讀到相同類型的文章時,就能熟練自如地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遷移到新的文本當中去。
三、加強廣泛閱讀需要檢閱閱讀效果
加強學生的廣泛閱讀,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教師將其作為一種學習任務布置給學生就完事了的。高中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還存在著消積的惰性,所以,我們在布置了相關的課外閱讀任務以后,還要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具體要求,并持續(xù)地加以檢查督促。我們可以按照一定的閱讀主題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并設置相應的閱讀目標和閱讀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及時完成,并隨機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抽查。也可以借助小維合作學習探究的方法,定期開展閱讀報告會,讓學生向大家講述自己的閱讀心得和體會,以及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互相取長補短,找到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共同促進廣泛閱讀的深入開展,并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廣泛閱讀需要長期的堅持訓練
為了實現(xiàn)學生閱讀的科學省力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開展聯(lián)文閱讀的實踐活動,也可以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嘗試。對于教材中文體不同的文本,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我們要教會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如詩詞作品,我們不能僅要求學生能夠背熟就滿足了,而是應當遵循詩詞閱讀的要求和規(guī)律,讓學生從熟讀開始,給學生以朗讀的機會,還可以搭建學生吟讀的平臺。如教學白居易的《長恨歌》,對《長恨歌》的主題,人們存著許多不同的理解,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也不能用一種固定的解讀模式去限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要放開思想,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對于有爭議的問題,留待學生今后再去做深入的探討。我們現(xiàn)在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不斷地熟讀、朗讀、誦讀和吟讀,讓學生在誦讀中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素養(yǎng)。
五、加強廣泛閱讀需要充分進行表達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睂W生的閱讀感悟每個人都不會一樣。教師應該在學生閱讀感悟的基礎上,拓展延伸,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體會,以此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在閱讀了文本之后,如果沒有相應的表達環(huán)節(jié),我們無法了解學生對文本的閱讀效果,也無法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更無法對學生閱讀中的一些錯誤做法和錯誤認識進行指導和糾正。學生閱讀感悟的個性化表達交流,既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學生相互的表達交流中,大家也能形成思維的碰撞,使全體學生在一種交流互動的氛圍中形成對文本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如在閱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詩時,教師就可以事先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了解毛澤東同志的偉大革命實踐歷程,從中尋找到作為一代偉人的偉大志向和抱負,只有全面掌握和理解了這些材料,我們才能真正理解課文所蘊藏著偉大革命豪情。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分別講述自己了解到的中國革命歷史知識和毛澤東同志偉大的一生,這樣既促進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也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真正實現(xiàn)了以學為主的新課程理念。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海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