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山
(江蘇省寶應縣望直港鎮(zhèn)中心初中,江蘇 揚州 225811)
教學語言是教師的工作語言,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展現(xiàn)教學藝術的主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睆倪@個角度來說,教師熟練掌握教學語言藝術,可以在課堂上通過精彩的表述、恰到好處的點撥、深入淺出的講評,開啟學生心智,啟發(fā)學生思維,使他們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提升人文素養(yǎng)。物理教師必須緊扣所教學科特點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加強業(yè)務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提升語言運用技巧,注重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使整堂課精彩高效。
一臺好戲,往往拉開序幕就能吸引觀眾,教學也是如此。一節(jié)課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巧妙地導入新課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好的課堂導入能從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物理來源于生活實踐,與生活和生產等密切相關。對于初學物理的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普遍很濃,這種濃厚的興趣,不僅表現(xiàn)在學生對新學科的好奇、對物理現(xiàn)象的關切和對實驗的期待上,還在于教師上課時巧妙引導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科學設計。常言道:“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痹诮虒W中,合理巧妙地引入課題、導入新課,并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前提。如果我們在引入新課時,總是用“今天將和大家繼續(xù)學習”“這節(jié)課,我將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導入語,自制力低的學生根本聽不進去,他們的注意力很難被迅速從課間玩耍的情境中吸引過來,造成思維與教學脫節(jié)。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教師都必須抓住學生好奇心強這一心理特征,選擇有趣的故事、奇妙的現(xiàn)象、與常規(guī)思維相左的實驗,并精心設計好導入語,只要導入語運用得好,便會迅速吸引學生的有效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光的反射”的教學中,用《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中“鏡面反光御敵”片斷引入新課;在“浮力”的教學中,用“死海淹不死戰(zhàn)俘”或“懷丙和尚撈鐵?!钡墓适聛硪胄抡n;在進行“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學時,用“曹沖稱象”或“阿基米德鑒別皇冠真?zhèn)沃i”引入新課;在“運動的相對性”的教學中,用“飛行員在高空用手抓住正在飛行的子彈”引入新課等。通過教師精彩的講述,同時配以圖片展示、視頻播放,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牢牢吸引學生,會取得良好的開端。
教學過程由許多教學環(huán)節(jié)組成,它們好比是一顆顆美麗的“珍珠”,教師講課時的過渡語,就是將“珍珠”串聯(lián)起來所用的“絲線”,如果沒有這根“絲線”的串聯(lián),成不了美麗的“項鏈”,就像一首歌曲所唱:“糖葫蘆好吃它竹簽兒串”。在課堂教學中,好的過渡語有搭橋架梯的作用,一般來說,搭橋過渡語適用于同類知識的承上啟下,架梯過渡語則適用于思維活動的進一步提升。許多名師和教育專家的課堂教學幾乎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究其原因,就是他們善于精心設計和靈活運用課堂過渡語,有高超的“搭橋架梯”藝術。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重視過渡語的設計和運用,因為它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內容起到串聯(lián)作用。例如,講授“密度”時,為了使學生深刻理解用比值法表示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可以從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快慢進行類比入手,采用分層分步的過渡語,有序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將課堂推向深入。(1)在物理學中如何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2)教師展示體積相同的木塊和鐵塊模型,問:它們的質量相同嗎?(3)如果有質量相同的木塊和鐵塊,它們的體積相同嗎?(4)質量和體積都不相同的木塊和鐵塊,怎樣比較它們在這一方面的特性呢?此問排除了同體積、同質量的條件,在這個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啟發(fā)過渡:此處的木塊和鐵塊,質量和體積都不相同,是否可以借用“速度”的定義方法來進行類比,計算出它們體積相同時的質量或質量相同時的體積?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利用數據進行計算,整個過程也隨之順暢起來,自然過渡到了密度的定義及表達式。
課堂評價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在聽課時,發(fā)現(xiàn)許多名師的課堂教學評價語幽默風趣,妙語連珠,鼓動性和激勵性都很強,既關注個性又關注共性,還關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學生在受到贊譽的同時也了解不足,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樹立目標。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科學合理,而且巧妙高效。經評課交流得知,在課前備課時,教師都非常注重課堂評價語的設計,精心準備,不斷斟酌,仔細推敲,反復錘煉,有的放矢。有這樣一個報道:在美國課堂上,一個學生得出了“4+5=8”的結論,美國老師用了三句話加以評價:“很好!”“很接近?!薄罢l還有不同意見?”第一個評價是對學生敢于發(fā)表意見的贊賞,第二個評價是對學生積極思考的肯定,第三個評價則提示了回答不正確的信息。事情的真假姑且不論,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借鑒作用。教育需要賞識,大多數情況下,課堂教學時我們多采用肯定、贊賞的評價語,讓學生感受被人尊重的喜悅和老師對自己的褒獎,教師用真誠、贊揚的言辭,彰顯了自身的親和力和人格魅力,激勵學生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另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的同時,還應該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差異,不同問題不同對待。當學生對知識的見解不夠全面時,教師應及時進行補充完善,防止學生認識模糊;如果學生價值觀出現(xiàn)偏離時,教師則更要明確指出并積極引導,絕不能一帶而過,含糊其辭或不聞不問,防止變相的袒護和鼓勵,做到教育與引導相結合,表揚與批評相結合,鼓勵先進,激勵后進,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班級中的學困生在學習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對于他們上課時表現(xiàn)出“大膽舉手、大聲發(fā)言、答對了一個簡單問題”等一點點進步跡象,都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幫助他們維持定力,樹立自信;對于中等生,教師要根據需要或他們的課堂表現(xiàn),適時予以肯定,避免“兩頭問得多,中間沒人問”的情況發(fā)生,防止他們成為被遺忘的“空心族”;而對于那些學習成績非常好、思維能力很強的優(yōu)等生,則要在他們“用力跳一跳摘到果子”時予以夸贊,發(fā)揮他們“領頭雁”作用,從而激勵他們進行更深層次思考。只有這樣,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才會顯得科學高效,學生也才會倍加珍惜。
一場好戲,越是臨近“終場”,往往越能給人以期待,一節(jié)課也是如此,草草收場或匆忙收兵,會使整節(jié)課黯然失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結束語的設計有總結式、懸念式、呼應式、鼓勵式等多種,優(yōu)秀的教師往往會選用其中恰到好處的方式收尾“結課”?!傲舭住笔且环N高超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它會給人留下無窮的想象空間,一節(jié)課的“留白式”結尾可以使學生繼續(xù)保持高昂的學習狀態(tài),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他們的思維不僅局限于課堂之內,而是在空白與充實的結合中深思求解,使學生的學習繼續(xù)向課外延伸,收獲“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教學意境。例如,在“平面鏡”的教學結束時,教師緊緊抓住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和特點,延伸設置課尾的“留白”:除了平面鏡可以成像外,我們在幼兒園見到過“哈哈鏡”,它可以成像嗎?它的成像原理與平面鏡相同嗎?所成的像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課后閱讀教材中“生活·物理·社會”欄目,并查閱資料,分小組交流所得結果,這就很自然地將學生的目光吸引到凸面鏡和凹面鏡知識上來。在“浮力的產生”的教學結束時,教師提出:通過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但為什么木塊漂浮在水面、而鐵釘卻沉入水底?鋼鐵制成的大輪船,為什么能乘風破浪、漂洋過海呢?請同學們課后預習并查閱資料,下節(jié)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繼續(xù)探究。在上述兩例中,教師根據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和教學需要,在結課時恰到好處的“留白”給學生留下課后思考、探究的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既彰顯了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又埋下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的“引火線”,從而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去查找資料、去實驗。
語言是交流和傳播的工具,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教師的教學語言更是如此。在一節(jié)成功的物理課中教師的語言必定是鮮活靈動、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而且并不僅僅局限于引入語、過渡語、評價語和結束語四個方面。初中物理課堂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善用、巧用、活用有效的教學語言,開啟學生心智,幫助學生愉快學習、自主學習、主動學習,享受學習的快樂,收獲學習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