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祚會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長沙 410114)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穩(wěn)步推進,各大交通建筑工程企業(yè)日益壯大,紛紛成立海外事業(yè)部,不斷開拓海外市場,涉外交往日益頻繁,涉外工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的主導語言起著重要的溝通作用。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要素,課程是教育的微觀問題,解決的卻是戰(zhàn)略大問題。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開發(fā)一套適合理工類高等院校的涉外工程英語課程,對培養(yǎng)復合型國際化人才,使工程類學生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是通過內省、訪談、觀察和問卷等手段對需求進行研究的技術和方法,最初被應用于專門用途英語領域,后逐漸應用到普通英語教學領域[1]。課程設置合理與否必須基于正確的需求分析[2]。教學計劃是課程的綱領和藍圖,在設計時特別要考慮需求[3]。如何打造適合理工科院校的涉外工程英語課程并達到“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我們從社會需求,學習者需求和教師需求3個方面來對課程進行開發(fā)設計。
從社會需求的角度來看,進入21 世紀以來,我國建筑與工程企業(yè)在海外市場發(fā)展迅速,目前在地區(qū)分布上基本形成了以亞太地區(qū)為主,發(fā)展非洲市場、恢復中東市場、開拓歐美等其他地區(qū)市場的多元化市場格局[4]。涉外工程是一個工程項目從咨詢、投資、招投標、承包設備采購、培訓到監(jiān)理,各個階段的參與者來自不同國家,并且按照國際通用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的工程,因此,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是使用最廣泛的工作語言,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是開展涉外工程的前提和基礎。但就目前企業(yè)采用的工程翻譯人員來看,有的是由懂英語的工程師兼任,但往往存在不準確或誤譯而導致工程索賠的問題。涉外工程技術人員口語能力普遍不高,很難在即時條件下完成交際任務,這勢必影響問題的有效溝通,從而影響工程的順利開展。即便是專業(yè)外語翻譯也存在因為不精通工程技術知識而導致翻譯出錯的情況。當前,企業(yè)迫切需要的理想的涉外工程人員是既懂工程又懂英語,同時還精通涉外商務的復合型人才。
為更好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發(fā)展倡議,涉外工程英語課程的設計要做到激發(fā)學生對海外工程的熱情、明確自己的未來使命并通過綜合語言技能訓練、跨文化思辨能力培養(yǎng)和國際工程通用技能的培養(yǎng)使其有足夠的信心投身于海外市場。因此,涉外工程英語課程設計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引入各種海外工程成功和失敗真實案例,模擬設計真實交際場景,如招投標、談判、工程技術討論、工地視察等讓學生對海外工程有相對直觀的認識和真切的感受。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看,今后如果要從事涉外工程行業(yè)就必須使用工程領域符合國際慣例的英語標準用語,在國際工程招投標文件、商務談判、合同書技術規(guī)范和來往商務信函中必須用英文。而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側重語言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遠遠不能滿足新時期國家經濟發(fā)展海外戰(zhàn)略需求。特別是大學英語,接近半數學生對大學英語課程并不滿意,認為與高中相比,他們的英語在總體上是退步的。目的含糊性、課程應試性和內容重復性已經成為大學英語明顯存在的缺陷[5]。
為了提高理工科學校學生的國際競爭力,作為特殊用途英語,涉外工程英語具有鮮明的專業(yè)特征和實用性,是理工科院校大學英語后續(xù)課程改革的重要選擇之一。但對剛完成一年大學英語學習的學習者來說是一門全新的且有相當難度甚至是枯燥的課程。筆者所在的長沙理工大學于2017年9月首次嘗試了對大二理工類學生使用自編教材《通用工程英語聽說教程》。兩個學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這門課有一定的實用性,特別是對話部分的設計對涉外交際很適用,但由于涉外工程知識部分沒有真實案例的引入,學習起來感到抽象空洞,學習難度大。筆者2017—2019年做的《全球化背景下工程類大學生海外就業(yè)意向調查研究》表明,大部分學習者不排斥海外就業(yè),但對海外就業(yè)規(guī)劃具有不確定性; 認為語言應用能力是應對海外工程最欠缺的能力;有諸多制約其出國的因素,其中環(huán)境安全、對他國人文、習俗、法律不了解和語言應用能力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6]。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要讓學生在海外工程背景下,不僅具備涉外工程英語方面的通用知識,并且還要培養(yǎng)其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工作能力,這對課程大綱,教材的編寫以及教學方法的設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絕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是英語專業(yè)出身,對商務英語不夠精通,工程類方面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教師本身也有強烈的學習需求。打造一支既懂工程知識又懂英語,同時還精通涉外商務的師資隊伍,對英語教師進行多方面的工程化培訓是當務之急。因此,涉外工程英語課程的設計也要兼顧教師的發(fā)展。
涉外工程英語課程研究目標除了宏觀的教學大綱外,教材的編寫是核心,教材編寫首先要設計的就是課程內容。面向未來的理工類院校外語學科建設和專業(yè)發(fā)展問題,高校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堅持工具性、人文性和科學性的和諧統一。對涉外工程英語課程來說,這3 方面的目標也缺一不可。
基于以上需求,涉外工程英語課程開發(fā)研究應包括以下內容:涉外工程英語通用知識,如涉外工程合同、招投標、合同談判等;商務英語,如各種工作場景使用的聽、說、讀、寫、譯等各項語言技能;跨文化交際,如面臨不同文化背景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對他國文化、習俗、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了解。特別是當前跨文化交際問題已成為時代主題,涉外工程英語課程除了通用工程英語知識的輸入和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外,必須融入跨文化交際類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風民俗、宗教國家的文化禁忌,不同國家的談判風格以及他國的法律法規(guī),從而避免文化沖突和法律意識淡薄帶來的海外工程巨大損失。
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高校涉外工程人才培養(yǎng)不僅要使學生具備工程英語、 商務英語以及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更要著力于學生在海外工程背景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跨文化思辨等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涉外工程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抽象的知識只有以真實案例做支撐才能讓學習者更直觀地認識問題,從而充分調動其課堂參與性,培養(yǎng)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手段的采用上,涉外工程英語教學宜采用“案例教學法”,將典型真實案例貫穿每一個章節(jié),讓學生通過對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和討論,建立起對現實問題客觀、全面和深刻的認識,進而提高面對不同場景涉外工程事務以及風險的應對能力。如果課程目標是掌握投標知識,可以將失敗的投標書作為案例讓學生進行分析,之后再提供理想的投標書范本進行對比,從而明確投標文件的撰寫要領和規(guī)則。如果學習目標是了解工程所在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則可以引入因文化沖突而導致工程失敗或損失的典型案例。
小組合作學習是案例的基本學習模式。小組的劃分可以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綜合考慮學生的成績、學習能力、性別和學習風格等異質,力求任務的最大參與化。引入教學案例環(huán)節(jié)要有所鋪墊,可以采取提問的方式,結合教學內容先設計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問題。有了問題做引導,學生對案例的閱讀才會有的放矢,相比單純的知識灌輸,學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和與同伴交流的機會,其語言輸出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
在對案例關鍵信息進行挖掘后,問題的設計可以進一步提升到思辨的高度,即引導學生對該工程失敗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總結中國海外工程存在的弱點,全面認識中國海外工程應考慮的諸多因素,提出相應的提高海外工程競爭力的解決辦法,小組負責人將組員意見匯總后形成書面文字用于課堂口頭陳述匯報。
對課程內容學習效果的考核方式應多樣化,盡可能兼顧各項語言技能的考查,側重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形成性評估為主。如文本類案例可通過翻譯、寫作和小組口頭匯報的方式進行考核; 視頻類案例可通過視、聽、說、寫的方式進行考核;情境類案例可以通過讓學生模仿真實案例編寫對話的方式進行考核。為了讓學習者加強對他國的了解,也可以在教學中設計國家介紹口語任務,選取“一帶一路”線上各個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課件,用英語介紹他國文化、習俗、宗教禁忌、與中國關系以及中國在該國的工程項目等。
在吳巖司長提出的“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中,“高階性”要求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創(chuàng)新性”課程內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此外,“挑戰(zhàn)度”要求課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教師備課和學生課下有較高要求[7]。
要達到“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就“高階性”而言,涉外工程英語課程在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內容上要改變單一的知識傳授和普通能力的培養(yǎng),而是將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有機融合。比如,除了國際通用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掌握外,還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在海外工程背景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跨文化思辨等方面的能力。就“創(chuàng)新性”而言,其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要多樣化。教學內容要體現時代性和前沿性,通過引入海外工程真實案例,讓學生全面了解中國海外工程的成就以及不足,增強學生對涉外工程事務的法律意識、文化意識、全局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等,潛移默化地引入人類命運共同體、大國工匠精神和國際擔當等課程思政理念。在教學模式上,采用多種形式的互動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 探究式教學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任務。小組的劃分盡量參考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能力,任務的分配必須結合個性需求,分工落實到人,使學生在有效互動中充分發(fā)揮個體優(yōu)勢?!疤魬?zhàn)度”意味著教學資料的準備基于教學目標但不局限于教材,充分調動各種信息資源,參考學生個體特征和需求設計有一定難度的教學任務,尤其是針對其學習知識和能力方面的短板設計相應的強化訓練任務,或增強其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或培養(yǎng)其跨文化思辨能力,或強化其涉外工程風險應對能力。
涉外工程英語作為特殊用途英語,在課程設計上除了體現語言技能實用性和知識通用性以外,還應兼顧趣味性、啟發(fā)性、思辨性和人文性等更高的要求。隨著中國海外事業(yè)的穩(wěn)步推進,對該門課程的需求會越來越多,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此,所謂的優(yōu)化都是相對的,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涉外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才能與時俱進,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長遠發(fā)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