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逸夫?qū)嶒炛袑W 范軍鴻
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發(fā)育尚不成熟,對新奇事物充滿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對于自己并不感興趣的內(nèi)容,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由此教師應(yīng)結(jié)合主流的教學方式,將“激趣教學法”應(yīng)用于語文教學中。
偏科的現(xiàn)象在校園中早已成為屢見不鮮的常態(tài),而對造成其現(xiàn)象的源頭進行追溯,其根本原因無非因為興趣產(chǎn)生了偏差,從而導(dǎo)致偏科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而對該現(xiàn)象進行改善的方法,則是培養(yǎng)學生對各學科的興趣。對初中語文運用“激趣教學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對學習方法有全面的了解,還可以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對多方面的能力具有均衡性的提高。
對于語文這一較為抽象的學科,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教師在教學時所面臨的難題。對于較為枯燥的課文,如何在詳細講述的前提下起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牽引式激趣法可運用在與現(xiàn)實生活較為貼近的課文講述中,由教師拋出與課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文問題,由學生思考,從而可以讓學生將文中所述與現(xiàn)實結(jié)合,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可對該課甚至是語文學科產(chǎn)生自己獨立的思考。
例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一課的講述中,教師可讓學生先進行略讀后,再從第一段開始引導(dǎo)學生,開頭的一句“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苯處熆蓪@句話反問學生,平常和自己的父親是多久見一次呢?為什么朱自清能與父親兩年余都不見面呢?從而引發(fā)學生思考以及在接下來的課文中探索“為什么不見面”的答案,讓學生斟酌“背影”這一詞在課文中的重量,也讓學生意識到,背影雖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但著實被大多數(shù)人忽略了。
不同于小學語文著重于打基礎(chǔ),也不同于高中語文較為深奧,初中語文不論是在教材的難易程度,抑或者是興趣培養(yǎng)方面,都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初中語文教學,教師如何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以及自主探索能力,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在講述較為抽象的課程時,教師可采取比較法,通過學生自身的想象與比較,降低課文的抽象度,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前提下也激發(fā)了學生一定的想象力。
例如,在部編版九年級語文《故鄉(xiāng)》這一課中,教師在講述時可以將該課文與自己的故鄉(xiāng)“串聯(lián)”起來。教師可將“我冒著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去”與“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絲活氣”結(jié)合講解,教師可先自述自身故鄉(xiāng)以及回鄉(xiāng)所感與文中所述進行對比,并向?qū)W生拋出問題“同學們?nèi)绻氐焦枢l(xiāng),會有什么樣的感情呢?”“同學多久沒有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了?”并且在該文章中,魯迅對于兒時玩伴“閏土”的表述,兒時充滿活力的閏土與如今成了“木偶人”的中年閏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大家不禁會想起自己兒時的玩伴,腦海中會不斷想象,抑或是自己變身中年會變成什么樣子……
對于語文教材的選材而言,其中不乏童話故事抑或是古代典故,這類課文雖讀懂容易,但若要對其中人物的性格進行理解和掌握時,對初中生現(xiàn)有的語文水平而言是極其不易的。若想準確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換位思考”對初中生而言是一個較為合適的方式,教師可在具有其特點的課文講述中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進行授課,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中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從而達到最佳的理解效果。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衣》一課中,教師派發(fā)“出演話劇”的任務(wù),并以分組的形式對該課文進行演繹。學生可對該課文進行自愿改編,但需滿足以下要求:“必要人物:皇帝、騙子、小孩;必要場景:騙子制作衣服和皇帝換上新衣進行巡游?!睂W生即可對文章照搬演繹,也可對故事線進行延長,可以是皇帝對小孩說出“可是他什么都沒有穿啊?!敝蟀l(fā)生的事情進行延伸;也可以是兩個騙子在皇帝穿上新衣后是否繼續(xù)留在皇宮中進行延伸。教師可在學生進行演繹后在黑板上寫出“皇帝、小孩以及騙子”三個人物,由小組討論后派出演繹該角色的學生對其角色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在對應(yīng)表格中簡述,最后由教師對學生所描述進行總結(jié)以及更正,從而在話劇的幫助下使學生對該人物的性格描述到達頂峰。
綜上所述,教師可結(jié)合角色扮演激趣法,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等,促進趣味教學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