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向東
《說文解字》是中國語言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字學巨著,經(jīng)世流傳,研究者甚多,形成《說文》學。徐鉉和徐鍇二兄弟因校勘和注釋《說文》著稱于《說文》學史,世稱大徐和小徐。哥哥徐鉉??钡摹墩f文解字》被稱為大徐本,弟弟徐鍇所著的《說文解字系傳》被稱為小徐本,本文將就大徐本《說文》和小徐本《說文》討論“二徐”對《說文》學的影響。
《說文解字》一問世就備受推崇,東漢學者在著作中紛紛稱引《說文》,《說文》的研究自此歷代相沿,形成了一門專門的學問——《說文》學。魏晉南北朝時期和隋代《說文》學發(fā)展緩慢,直到唐代以《石經(jīng)》《說文》和《字林》取士,《說文》才再度中興。唐之前的《說文》研究不成系統(tǒng),真正的《說文》學研究濫觴于唐朝的李陽冰。唐大歷年間,篆書家李陽冰開始??薄墩f文》,修正筆法,徐鉉曾對其贊譽有加,但李陽冰刊本以自己意思說解《說文》,改變許慎原意,自立新說又多缺乏根據(jù),徐鉉亦提出嚴厲批評。徐鍇還在《說文解字系傳》專門辟出《祛妄》一卷批評李陽冰的妄說。盡管如此,李陽冰重刊《說文》為“二徐”研究《說文》準備了條件,對《說文》學發(fā)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發(fā)端于唐代的《說文》學在宋代空前發(fā)展,要歸功于五代末、宋初的徐鉉和徐鍇兩兄弟。弟弟徐鍇注疏《說文解字》,著《說文解字系傳》,哥哥徐鉉??薄墩f文解字》?!岸臁睂笫赖摹墩f文》流傳功不可沒。今天的《說文》就是幾經(jīng)重刊的這兩種本子?!岸臁鄙铣刑评铌柋乜墩f文》,下啟清代乾嘉學派的《說文》研究,在《說文》學發(fā)展中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徐鍇(920-974),曾仕集賢殿學士。尊奉《說文》為經(jīng),為《說文》作注,效法《易傳》,取名為《說文解字系傳》。《說文解字系傳》又名《說文通釋》,通稱小徐本,共八篇四十卷?!锻ㄡ尅啡戆丛S氏原文作出通釋,凡自己詮釋及征引經(jīng)傳之處,均加“臣鍇曰”或“臣鍇按”字樣以示區(qū)別,并按朱翱附以切音。《部敘》二卷,說明540部首的分部依據(jù)?!锻ㄕ摗啡恚U述各個字的結構及意義。《祛妄》一卷較集中地批評了李陽冰的妄說?!额惥邸贰跺e綜》《疑義》《系述》各一卷?!额惥邸肥沁x取同類名物的文字,說明它的取象?!跺e綜》說明古人造字的原因,補通釋之不足?!兑闪x》對《說文》所闕之字及收字與小篆不合之字提出質(zhì)疑與論述?!断凳觥氛f明各篇著述旨趣[1]。
1.祛李陽冰之妄
《說文解字系傳》的《祛妄》篇比較集中地批評了李陽冰的妄說?!鹅钔分蟹治隽?8個字(內(nèi)有兩個重文),其中57個是批評李陽冰的,如“率,《說文》‘捕鳥畢也。象絲網(wǎng),上下其竿柄也?!柋疲骸?,車也……作捕鳥之具,許氏誤用’。臣鍇以為,《爾雅》:綁,緯也,率古蓋同,安得非畢網(wǎng)?陽冰云車,未見此訓,余亦臆說”。徐鍇祛除李陽冰之妄說、竭其所能恢復許書原貌,對后世《說文》學研究《說文》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2.闡許書之體例
徐鍇給《說文》作注時注意到闡發(fā)體例的重要性,如解釋“讀若”時,《系傳》“一”字下注“當許慎時未有反切,故言讀若”,解釋“上諱”時,《系傳》“秀”字下注“禾實也。有實之象下垂也。漢光武帝諱,故許慎闕而不書也”。《系傳》還解釋了“亦聲”“闕如”等體例?!断祩鳌返摹恫繑ⅰ范硌芯苛恕墩f文》部首排列次序,徐鍇沒有遵循《說文》的部首據(jù)形系聯(lián)排序方式敘述部首,另辟蹊徑,從另一個角度按字義推演排列部首,如“水之蒸液為雨,故次之以雨”“有羽者佳,故次之以佳”“告必以口,故次之以口”,徐鍇以義排列部首具有創(chuàng)造性意義,試圖探求部首排列體例的開創(chuàng)之功不可磨滅。
3.注許氏之說解
參閱大量典籍,以古書求證古義。徐鍇作《說文解字系傳》參閱了大量古書,以古書印證許慎的引證,而且引證大量的經(jīng)籍資料充實自己注解,博引旁征。周祖漠先生在《問學集》中贊嘆:“九經(jīng)三傳之外,有周秦漢魏以下各種子書和《國語》《楚辭》《四史》《晉書》《宋書》《南史》《北史》《文選》《文心雕龍》《本草》與雜史、傳記、石刻、文集、字書、韻書之屬,不下百余種?!边@種以古書求證古義的方法影響了后世的《說文》學,清代桂馥所著的《說文解字義證》亦是一部廣征博引的大作。而且《說文解字系傳》引證大量文獻來佐證《說文》的注解,保存了大量現(xiàn)已亡佚的古代典籍資料,《說文解字系傳》的學術價值大大超過文字學范疇,具有相當高的文獻學價值。從《說文解字系傳》中可窺見已佚典籍的風貌,對后世整理和校正古籍有很高價值。
考察語言發(fā)展,以今語解釋古義。依據(jù)經(jīng)典文獻注釋古義固然是好方法,但古代典籍資料是靜止的,而語言在實際應用中是變化的。徐鍇在研究《說文》時注意到語言的動態(tài)性,用南唐時的活的語言材料去注釋許慎的說解,以今語釋古語,發(fā)明了訓詁學的新方法,通過這部著作能探索從東漢到宋初語言演變的歷史脈絡。
以形求義和以聲求義。文字具有形、音、義三要素,以形求義即訓詁學上所說的形訓。形訓是指根據(jù)文字形體來探求文字本義,許慎的《說文》主要運用形訓方法來解說文字本源。徐鍇也相信古人造字是有道理可言的,同意《說文》以形訓方法解字,如“間,隙也,從門從月。臣諧曰:‘夫門當夜閉,閉而見月光,是有間隙也?!背褂靡孕吻罅x方法探求文字的本義和引申義,徐鍇特別注意從聲音探求字義,如“訓,說教也。臣鍇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薄半r,雞子也。臣鍇曰:‘雛猶云初也?!薄P戾|運用有相同聲旁的形聲字或運用形聲字的聲旁解釋形聲字,還運用諧聲的字作解釋。以聲求義的方法對清代訓詁學家有著深刻影響,是清代因聲求義訓詁方法的發(fā)端。
4.釋許書之名物
徐鍇考證山水地名、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進一步印證和完善許慎的《說文》,如注疏藥材“桔”時參考了《本草綱目》。“桔,秸梗,藥名。臣鍇按,《本草》:‘梗主胸脅痛,補血氣,除寒熱。一莖直上,三四葉相對,似人參?!毙戾|進行了大量考證工作,為后人了解許書提供了翔實可靠的注解。
徐鉉(916-991),曾仕南唐,官至吏部尚書。南唐亡,入宋為太子率更令,加給事中,出為右散騎常侍,遷左常侍,后貶靜難行軍司馬,卒年七十六歲?!端问贰份d,“鉉精小學,好李斯小篆,臻其妙,隸書亦工,嘗受詔與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墩f文》”。
1.?!墩f文》之版本
北宋以前,《說文》原本已經(jīng)不傳,通行的《說文》是唐代李陽冰擅改的重刊本,《說文》的體例和解釋都出現(xiàn)了混亂,徐鉉曾在《進說文表》中嚴厲駁斥李陽冰擅改《說文》。徐鍇所作《說文解字系傳》又傳本很少,流傳不廣。徐鉉受詔同句中正等共同??薄墩f文》版本,參考《說文解字系傳》,剔除李陽冰臆說,訂正《說文》,基本恢復許書原貌?!墩f文》成為千年流傳的權威的《說文》版本。
2.補《說文》之闕漏
大徐注中增加十九個字于正文中,并仿《說文》體例一一加以解說。許慎《說文敘》引“幼子承詔”語,但正文漏落“詔”字,大徐遂于“言部”補進“詔”字,并解說“告也。從言從召,召亦聲”[2]。徐鉉等補《說文》之闕漏,使《說文》更加完備。
3.增加反切音
許慎作《說文》時還沒有反切注音法,主要用形聲字的聲符如某聲、某亦聲、省聲注音,或用比況(即讀如、讀若)和直音等方法給字注音。北宋距漢代將近千年,語音的變化很大,當時已經(jīng)很難讀出許慎在《說文》中的注音。徐鉉在《上校訂〈說文〉表》中說:“《說文》之時未有反切,后人附益,互有異同。孫偭《唐韻》行之已久,今并以孫偭音切為定,庶夫?qū)W者有所適從”。徐鉉依據(jù)孫偭《唐韻》為《說文》加注反切是對《說文》的一大貢獻,雖說其音與漢代讀音相去甚遠,卻為后人保存了九千多字的唐代讀音,為研究漢語語音的演變規(guī)律提供了寶貴材料。
4.增加新附字
大徐在《??凑f文解字〉序》中說:“復有經(jīng)典相承傳寫,及時俗要用而《說文》不載者,承詔皆附益之?!贝笮旆钤t為《說文》增加新附字四百零二字,新附字有一小部分是先秦古籍出現(xiàn)過而《說文》沒有記載的字,即“經(jīng)典相承傳寫”的字,更多的是“時俗要用”的俗字。新增俗字為后世了解漢代至宋代語言文字變化提供了歷史資料,這是大徐的一大貢獻。
5.訓釋難解字
大徐對《說文》中難懂的字增加訓釋,使后世更容易理解《說文》。《說文》中重復出現(xiàn)的字,大徐一一指出,如第二篇“口”部有“吁”字,第五篇“于”部又有“吁”字,大徐注曰“口部有吁者,此重出”。大徐注意辨明文字形體,對變化了形體的文字逐個進行說明。對個別沒有注釋的文字補充訓釋,如第一篇“祜”字,許慎不訓釋,但寫“上諱”二字。大徐云“此漢安帝名也。福也。當從示,古聲”[3]。許慎在《說文》中一般運用六書理論訓釋字義,但有時許書深奧難懂,大徐等運用六書理論給許慎的訓釋以再訓釋。如第十篇“立”字,許說“從大立一之上”,辭義難明,大徐注曰“大,人也;一,地也;會意”。
“二徐”保存并恢復許書原貌,對后世的《說文》研究有很大啟發(fā)。博古征今的研究方法和因聲求義都由清代乾嘉學派繼承和發(fā)揚,清代《說文》研究空前繁盛,出現(xiàn)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玉筠、朱駿聲,這與“二徐”的貢獻是分不開的。以章黃學派為代表的20世紀《說文》研究都或多或少地受“二徐”《說文》研究的影響。如果沒有“二徐”的《說文》研究,《說文》這本曠世奇書恐怕不能流傳至今,“二徐”在《說文》學發(fā)展中承前啟后的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說文》學從濫觴于唐李陽冰到清代《說文》研究空前繁盛,乃至以章黃學派為巔峰的20世紀《說文》研究的再度繁榮,如果沒有“二徐”的《說文》學研究,整個發(fā)展過程是難以想象的,“二徐”在《說文》學發(fā)展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