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夷山市教育教學研究室 朱建軍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進步以及人們觀念的逐漸轉變,小學教育的重點已經不單單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注重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而美術教學的課程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通過美術教師對美術作品的講解或學生的觀察、理解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構建一個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念,讓學生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也讓學生明白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雙會發(fā)現美的眼睛。
同時小學美術教學還有利于學生動手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小學美術教學也并非一味地聽教師講解,同樣也需要學生動手。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甚至是智力會得到充分激發(fā),對課標要求的知識也將有很好的吸收效果,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且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都會產生深遠的有利影響。
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的積累,而小學美術教學就是這一漫長過程中的起點。
現如今,人們對于小學美術教育的關注度逐漸增加,但受制于傳統(tǒng)觀念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讓一部分學校與家長對小學美術教學仍然不夠重視。因此,有些學校在課程安排上減少了美術課程的課時,傳統(tǒng)的語數外這些學科依然占比較大,同時美術課程還存在被其他學科占據課時的情況。而大部分家長對這樣的變動也往往會持贊同的態(tài)度,就算有少量的反對觀點也無法影響學校的決策。
因為傳統(tǒng)教學觀念中對小學美術的忽視,對希望從事教育行業(yè)的人們缺乏吸引力,導致從事小學美術教育的教師人數較少,存在隊伍年齡結構的老齡化現象,稀少的教師資源無法滿足教學的需要。同時從事小學美術教學的教師水平也是良莠不齊,部分教師專業(yè)水平不夠,加之學校中的教學資料和設備準備得不夠充分,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下降,影響了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
現在的小學美術教學,課程設計有些不夠合理。一方面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我講你聽”的授課模式,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性,課堂氛圍也比較枯燥,無法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并不密切,這就導致學生與教師講述的知識之間有很強的距離感,加大了學生的理解和接收難度。
想要讓小學美術教學真正地發(fā)揮其具有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讓學校和家長對其充分重視起來。首先是上級教育部門必須加大宣傳,通過定期舉行相關講座邀請學校與家長參加以及制定相關的宣傳手冊發(fā)放等方式宣傳小學美術教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同時上級教育部門也要出臺相關政策,如規(guī)定小學美術課具體的范疇、課標等,給予小學美術教學發(fā)展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學校方面也要加強對小學美術課程的重視,認識到其重要性,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讓家長充分認識到美術教育對于孩子的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針對小學美術教師數量不足以及質量上良莠不齊的問題,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方面需要加大投資力度,增加小學美術教師的待遇,讓更多的人才從事這一職業(yè)。同時也要通過“走出去課程培訓、請進來專家指導”等方式提升美術教師的教育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本身也要通過自學等形式來提升自己,補充自己的藝術造詣,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
一個完整、科學的課程設置是良好教學質量的保障,不合理的課程設置必然會導致教學質量的大幅下滑。首先課程需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用學生熟悉的真實事物以及切身感受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有助于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其次,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小學美術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小學美術教學,社會各界都必須重視起來,加大投資與培養(yǎng)力度,解決尚存的問題,真正發(fā)揮出其本該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