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園園
(江蘇護理職業(yè)學院,江蘇淮安 223005)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教育方針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其作用無可替代。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召開思政教師座談會,對思政課及思政課教師提出“六要”“八個相統(tǒng)一”等更高要求。目前各高職院校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但該??圃盒T趯I(yè)建設、師資力量和學生基礎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相對薄弱,因此,針對不同類型高職院校應分類指導、因地施策[1]。為更好地解決高職類院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問題,該文針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現(xiàn)狀展開調查,尤其從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思政課教學的認同度角度全面、 真實的了解教育教學的情況。
該次調查通過問卷星平臺對淮安4 所高職院校進行問卷發(fā)放,共回收有效問卷1 663 份。通過對結果的分析、歸納、總結,得出高職院校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度,通過個別問題分析得出學生喜愛的思政課形式?,F(xiàn)將結果分析如下。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后備人才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對時事的觀察辨別力,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著正確的認識。調查顯示,67.95%的學生認為當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必要,有30.79%學生認為有必要,但實效不大。在“你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和職業(yè)發(fā)展有促進作用嗎?” 問題中,78.59%學生認為很有用,僅1.38%認為沒有作用。此外,在“通過何種方式了解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提問中,92.48%學生選擇思想政治理論課,可見普遍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價值觀影響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思政課的作用也有著正確的認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課程內容的主體章節(jié)和重點內容,當代大學生作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需要加強學習和理解。調查結果顯示,50.00%以上的學生能夠關注黨的十九大相關新聞和會議報告,有47.93%學生表示一般,0.96%學生表示與我無關。在“對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豐富內涵的領會程度” 問題中,75.35%學生表示只是略知一二,還有5.05%學生表示不了解,僅19.6%學生表示清楚熟悉。在具體問題“現(xiàn)階段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是指什么?”,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錯誤??梢?,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掌握和領悟程度不高,高職院校推動“三進”工作的實效性有待提升。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抬頭率低”等問題,思政教學的實效性不佳。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較多學生從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感染力等多方面提出問題。50.06%學生認為目前學校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形式過于單調乏味且范圍小,45.52%認為不足之處在于開展內容生搬硬套,解說理解性不強。在調查“關于自己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頭腦,您認為還有哪些不足?(多選)”63.38%學生認為過于淺顯,沒有深入學習領會貫徹,44.5%學生認為只存在于口頭,執(zhí)行力度不強,還有23.81%學生認為浮于形式,只是裝裝樣子。在“您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課理論內容的看法”中,70.80%學生認為內容具有實用性,對認知及生活具有指導意義,有22.07%學生認為內容單一陳舊,且重復枯燥。同時在“你喜愛的思政課是何種形式”問題中,較多學生認為思政教師教學感染力很重要,希望能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2]。通過這幾個問題分析可以看出思政理論課教學方式改革已迫在眉睫,學生對思政課的興趣和態(tài)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和改善。
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影響下,西方國家社會思潮不斷涌入,不同民族國家文化不斷交融,其實質是思維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然而西方文化的滲入在很大程度上沖擊淡化本民族文化,他們把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作為文化傳輸?shù)臐撛谀康?,利用宗教、網絡宣傳等顯性方式加速西方多元文化的匯入,同時借助文化娛樂、產品消費、飲食習慣等隱性方式融入學生生活。一方面,在“互聯(lián)網+”的條件下,更為西方不良價值觀念的傳入提供了便利條件,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正在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正處于政治轉型中的中國,民主政治不完善和經濟發(fā)展中引發(fā)的社會矛盾,不利于學生樹立堅定的信仰觀,加之全球化帶來的新思想和新價值觀念影響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思想上容易出現(xiàn)困惑和動搖[3]。
2.2.1 大學生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認識不夠全面
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持正確態(tài)度對待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內容的學習,能夠認識到其重要意義。但有部分學生未認識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不能積極主動投入到課程學習中,尤其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不到位。新時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個性張揚,關注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利益,有著功利化傾向,忽視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他們認為思政課與所學專業(yè)無關,思政課學習的成果在生活中缺乏實用價值,只重視對專業(yè)課程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和認識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思政課的教學效果。
2.2.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綜合素質不夠過硬
在思政理論教學中,思政教師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的道德境界、政治高度、行為態(tài)度和教學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課程的喜愛程度。調查中顯示互動不多、照本宣科、魅力不夠是很多思政課教師存在的問題,總結其原因主要是思政課教師綜合素質不夠過硬。其一是少部分教師在思想觀點上沒有轉變,仍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上,存在職業(yè)倦怠、價值觀模糊甚至政治信仰動搖,對思想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其二在知識積累上不能與時俱進,對新知識掌握不牢固,相關知識運用不熟練、理論分析不透徹等,尤其是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群體居多,理論深度和厚度尚未達到高質量教學要求[4]。其三在教學能力上,有普通話不標準、語言渲染力弱、課堂組織力較弱,課堂上很難吸引學生投入。其四在個人魅力上,部分教師不注重個人形象,個人行為缺乏規(guī)范性,不利于形成模范效應。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觀念、知識積累、教學能力、個人魅力,只有具備這些優(yōu)秀素質才能讓學生真正認可并投入到課程學習中。
2.2.3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體系不夠完善
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可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三進”工作中的實效不明顯,高職院校學生通過思政課這一主渠道達到思想理解的程度不高,部分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脫離,對未來發(fā)展的實用意義不大”“內容單一陳舊,且重復枯燥”,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認同度和接收度不高現(xiàn)象。究其原因在于思政課教學內容不夠完善,教材體系未向教學體系轉化。目前,思政課教學內容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接受程度來進行合理調整,停留在教材理論講授的層面,不注重學生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學內容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缺乏對時事熱點的關注和解讀,不能借助學生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度。此外教材的章節(jié)設置沒有進行二次整合與開發(fā),出現(xiàn)重復闡述的現(xiàn)象,降低學生對課程的熱情度。
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大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如何,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要想改變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必須從改變意識開始,深化學生對思政課意義的認知,增強高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總的來說,新時代大學生普遍有著正確的政治認同,但也有學生政治認同度低,此外,他們對于思政課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高職類院校重視專業(yè)技能的學習掌握,忽視政治意識和思想道德教育。因此一方面,高職院校應從思想上革新,加強認識和重視程度。把思政教育納入學校改革發(fā)展的重要規(guī)劃中來,成立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參加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研討會,加大對思政課財力和物力的投入,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教育環(huán)境[5]。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學生對思政課價值的認知,轉變其認為思政課與專業(yè)課相比不重要的觀念。在具體工作中引導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開展積極有效的黨團和班級活動,嚴格把控課堂紀律,在重要場合加大思政教育的宣傳力度,進一步使學生深刻體會思政課的價值。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稗k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 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高度肯定教師在鑄魂育人、 立德樹人方面的重大作用,在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他提出6 個方面要求,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這6 個方面正是思政課教師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的努力方向。傳道者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作為思政課教師要有堅定的政治信仰、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才能給學生正確的人生引導。思政課教師還需要轉變觀念,因勢而新,面對學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深刻把握長期以來形成的規(guī)律性認識,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成為“學生喜愛、學校認可、社會贊賞”的新時代思政好教師。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因此探索符合高職特點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解決目前高職學生思政課“抬頭率”低問題的關鍵。推動思政教學模式的改革,應從多個方面展開。首先是教學理念的突破,貫徹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突出“知行合一”,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思政+專業(yè)”,注重職業(yè)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6]。其次是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堅持以問題意識為導向,對學生展開學情調研究分析,回答大學生成長成才所關心和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構建研究型專題教學,將理論講授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精確定位、精心設計、精準施教。最后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推動“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改革,立足于思政課堂的主渠道,拓寬課堂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渠道,同時豐富網絡信息資源,構建理論主課堂+實踐大課堂+網絡新課堂,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參與、分析和討論課堂內容,除了教師課堂講授之外,采用啟發(fā)、案例、情境、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因而形成理論主課堂、實踐大課堂、網絡新課堂一體貫通、無縫對接的立體思政育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