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偉
南京鼓樓醫(y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yī)院ICU,江蘇宿遷 223800
臨床上,心力衰竭屬于一種危急重癥,出現的主要原因為心臟結構異?;蛘叽嬖诠δ苄约膊。R床表現為心室充盈功能或者射血功能受損,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3]。 急性心衰時,心臟射血功能會明顯降低,同時也會進一步減弱心肌收縮力, 心臟難以將機體正常代謝與循環(huán)需求滿足,進而出現肺循環(huán)淤血或者體循環(huán)淤血現象,引發(fā)呼吸衰竭[4-5]。 為此,臨床對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將缺氧狀態(tài)及時糾正,促使預后得到改善[6]。 該研究選取該院2015 年1 月—2019 年2月在ICU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36 例患者治療中應用了無創(chuàng)呼吸機, 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探究,報道如下。
72 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該院ICU 接受治療,納入標準:①確診為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②入住ICU。 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嚴重器質性病變;②存在原發(fā)性呼吸系統(tǒng)疾??;③中途退出。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年齡44~82歲,平均年齡(61.25±3.28)歲,共36 例,男性24 例,女性12 例。 對照組患者年齡45~81 歲, 平均年齡(61.02±3.25)歲,共36 例,男性23 例,女性13 例。 該次實驗經倫理委員會許可, 且患者均知曉具體內容,簽署同意書。 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兩組患者入院時均對其行常規(guī)治療,治療措施包括利尿、強心以及采用支氣管擴張劑對患者進行治療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行持續(xù)低流量吸氧治療,將氧流量控制在2.5 L/min; 觀察組患者則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進行治療,治療儀器為美國偉康公司生產的S/D 20 型無創(chuàng)呼吸機, 患者治療時取半臥位, 抬高頭部30~45°,行經鼻面罩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將呼吸模式設置為S/T,呼氣壓控制在4~8 cmH2O 之間,吸氣壓控制在8~15 cmH2O 之間, 氧流量控制在5~7 L/min之間,以患者實際情況為依據,對氧濃度和氧流量進行合理調整。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cTnI (心肌肌鈣蛋白I)、NTpro BNP (血清氨基末端B 型鈉尿肽原) 水平變化情況、血氣指標變化情況,血氣指標包括pH、SaO2(血氧飽合度)、PaC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O2(動脈血氧分壓)[7]。
數據應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治療前cTnI、NT-pro BNP,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12 h、治療24 h 時的cTnI、NT-pro BNP 水平均有所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12 h、 治療24 h 時的cTnI、NT-pro BNP 水平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比兩組治療前pH、SaO2、PaCO2、PaO2,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PaCO2更低,pH、SaO2、PaO2更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TnI 與NT-pro BNP 對比(±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TnI 與NT-pro BNP 對比(±s)
組別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 值P 值cTnI(ng/mL)治療前 治療12 h 治療24 h NT-pro BNP(pg/mL)治療前 治療12 h 治療24 h 2.19±0.85 2.20±0.87 0.049 0.960 6.22±1.05 5.12±0.57 20.188 0.000 5.98±1.15 4.62±1.02 15.632 0.000 458.96±72.05 458.99±72.01 0.529 0.524 685.69±102.56 645.85±112.69 15.632 0.000 598.63±112.85 511.25±105.69 22.025 0.000
表2 兩組血氣指標水平對比(±s)
表2 兩組血氣指標水平對比(±s)
組別對照組(n=36)觀察組(n=36)t 值P 值pH治療前 治療后7.25±0.21 7.22±0.23 0.577 0.565 7.28±0.23 7.41±0.22 2.450 0.016 SaO2(%)治療前 治療后PaC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71.58±12.05 71.62±2.02 0.258 0.332 85.63±7.35 94.58±4.68 6.632 0.000 6.92±1.22 6.98±1.21 0.056 0.632 6.48±0.52 6.02±0.45 11.256 0.000 PaO2(mmHg)治療前 治療后7.35±2.12 7.38±2.09 0.015 0.963 7.65±2.15 7.99±2.58 20.632 0.000
急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發(fā)病率,是在心肌損害等各種因素作用下, 促使心肌收縮力降低,進而出現多器官缺氧、缺血現象[8-11]。 雖然以往臨床上所用的傳統(tǒng)藥物療法與持續(xù)給氧療法能促使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但卻難以將低氧血癥糾正[12]。 該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PaCO2為(6.02±0.45)mmHg,低于對照組,pH、SaO2、PaO2分別為(7.41±0.22)、(94.58±5.68)%、(7.99±2.58)mmHg,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ICU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利于改善患者的血氣狀況。 曹鳳萍等[11]學者經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治療后PaCO2為(56.6±3.6)mmHg,低于對照組,SaO2、PaO2分別為(99.0±6.3)%、(95.3±3.8)mmHg,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該研究結果具有高度相似性,進一步證明了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ICU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性。 其次,NT-pro BNP 為一種心肌細胞合成的天然激素, 心室充盈壓升高, 其分泌量也會有所增加,cTnI 則是用來對急性心衰預后進行判斷的重要指標。該研究結果還顯示,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治療12 h、治療24 h時的cTnI、NT-pro BNP 水平均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ICU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還利于降低cTnI、NT-pro BNP 水平,改善預后。究其原因,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能促使人體通氣功能與換氣功能得到改善,將呼吸機功能損耗減少,緩解呼吸肌疲勞,進而促使患者肺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該治療方式通過將肺泡內壓增加,避免肺泡萎縮,將肺水腫時的液體外滲量減少,能為肺泡氧穿過肺泡毛細血管壁進入到毛細血管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通氣血流比值也隨之得到改善,肺內分流減少,動脈血氧飽和度提高,心肌供氧增加。
綜上所述,ICU 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治療中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