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文貴,王 勤,朱正平,陳 錕
(中南民族大學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必然是電子信息,通信工程和自動化等信息類工科專業(yè)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1,2]。然而,由于存在工科基礎弱和生源主要來自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客觀情況,民族高校的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難以直接照搬其它高校在理論課改革和實驗課改革的成功經驗[3]。
對工科專業(yè)基礎課程而言,僅掌握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還必須重點訓練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應用的能力,并在實際應用中再體會,消化,最終轉化為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5]。若實驗平臺和實驗內容不合適,則課程改革難以達到預期目的。因此,實驗教學改革是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的關鍵。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實驗教學改革進行討論,詳細的實驗課程改革如下:
實驗改革主要包括實驗平臺的選擇和實驗內容的設計,以達到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和設計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為配合課程改革,我們設計了基于FPGA的實驗平臺,同時該平臺也能滿足傳統(tǒng)邏輯門實驗。若進行FPGA實驗,電路設計在電腦上用軟件編程或原理圖完成,下載驗證時只需連接少量輸入輸出線即可。因成本低,操作方便,本實驗箱在2015年首屆湖北省高等學校自制實驗教學儀器設備評選活動中獲得優(yōu)秀獎。從2013和2014級的實驗教學情況來看,該實驗箱完全能夠滿足新版教學計劃對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教學的要求。
為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2015年學校實驗中心設計開發(fā)了一款基于DE1-SOC開發(fā)板為核心的數字系統(tǒng)綜合實驗平臺。除DE1-SOC本身的資源外,底板還增加了大量資源,以方便少量傳統(tǒng)數字電路實驗教學。該實驗平臺高性能的FPGA和多功能外設,為數字電子技術實驗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實驗一共18個學時,6個實驗,其中實驗1、2采用傳統(tǒng)門電路設計;實驗3,4,5,6采用FPGA設計。雖然總學時不多,由于使用效率更高的FPGA平臺,相比傳統(tǒng)實驗箱,新實驗內容反而更加充實和實用。
實驗一是邏輯門電氣特性測試與SSI設計,其中邏輯門測試完成對74LS邏輯門輸入輸出電平,電壓傳輸特性測試以及用與非門實現其他邏輯門,最后采用74LS00和74LS10設計三人多數表決器。
實驗二為MSI設計,一共3個內容,分別為采用74LS38譯碼器設計具有報警功能的電子密碼鎖,采用74HC151數據選擇器設計多路開關控制燈和采用加法器74LS283實現8421碼與余3碼的雙向轉換。
實驗三為Quartus軟件的使用。其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基于Quartus的數字邏輯電路設計的基本流程和關鍵步驟。本實驗內容包括:1) 基于原理圖設計的三人多數表決器;實驗給出詳細步驟。2) 基于VerilogHDL語言的產品等級檢測電路;工程設置,編譯和下載步驟與第1個內容完全一致,省掉這些重復內容,重點介紹基于新建文本源文件和基于文本的管腳指定方法。3) 電子密碼鎖,重點給出功能仿真的詳細步驟。
實驗四是基于FPGA的組合邏輯電路設計,其目的是掌握常用組合邏輯電路的行為描述。本實驗的具體內容為:1) 獨立按鍵編碼及顯示電路。2) 采用VerilogHDL語言設計顯示譯碼器。本實驗可以加強學生對7段顯示譯碼器邏輯功能的理解,鞏固對Verilog行為描述中case語句的掌握。3) 采用混合設計方式設計兩路4比特加法及結果顯示電路。
實驗五為基于FPGA的時序邏輯電路設計。本實驗包含的3個內容分別為:1) 設計分頻器,實現將50 MHz的高頻時鐘分頻到2 Hz的低頻時鐘;訓練學生掌握基于Verilog語言設計計數器或分頻器的基本方法。2) 利用內容1)設計的2 Hz時鐘作為工作時鐘,設計一個5節(jié)拍的順序脈沖發(fā)生器;并顯示時鐘節(jié)拍數。3) 設計可變計數器,其目的是訓練學生對計數器設計方法的掌握,計數器可采用原理圖或硬件描述語言實現。
實驗六為555定時器應用與秒表。第1部分為傳統(tǒng)的555定時器的基本應用,包括施密特觸發(fā)器,單穩(wěn)觸發(fā)器和多諧振蕩器。第2部分為基于FPGA的多功能秒表設計。具體要求為:能夠最大計時到15分鐘,具有暫停,復位,加計時和倒計時功能。學生需要提前設好秒表的代碼,進實驗室完成調試、修改和最終驗證。
上述實驗兼顧傳統(tǒng)與現代數字邏輯電路設計方法,實驗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易于學生理解掌握,又能訓練學生的工程綜合能力。
課內基本實驗主要訓練邏輯電路的FPGA實現技術,其綜合應用相對來說還是偏少。為適應新工科背景下的課程建設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工程能力和創(chuàng)新水平,從2017年開始,我院的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增加了綜合實踐項目。為方便綜合實踐項目的開展,我們還設計了一款便攜式FPGA開發(fā)板。其核心為2012年校實驗技改項目設計的4層FPGA核心板,底板上設計了一個4位一體的數碼管,8個撥碼開關,8個發(fā)光二極管,USB供電接口,8位ADC,8位DAC和溫度傳感器DS18B20等。
學院一共做了120套便攜式FPGA開發(fā)板,并配置了USB-Blaster下載器。在數字電子技術課內實驗做完后,學生分批到學院登記借用,進行課程項目實踐。實踐項目有:數字電壓表,低頻數字頻率計,數字溫度計,DDS信號發(fā)生器,數字頻率計,PWM信號發(fā)生器等。學生選題不局限于這些內容,也可自主選題。在整個設計和制作階段,學生可咨詢老師或高年級學長。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差異性,自由實踐環(huán)節(jié)為1個月時間,基礎較好的同學一般能夠在2周內完成,基礎差一些的同學也能在1個月內完成。
由于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自由項目實踐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查閱文獻的能力和綜合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從近年來的結果看,這種項目實踐對學生綜合電子設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過這些項目的鍛煉,激發(fā)了學生對專業(yè)的興趣,并通過后續(xù)持續(xù)的學習鍛煉,我院學生在近5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智能車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勵20多項和省級獎勵60多項,畢業(yè)生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也得到廣大用人單位的肯定。
本文探討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實踐,重點給出了實驗平臺改革,實驗內容設計和課程項目實踐。在整個課程改革中,一直堅持持續(xù)改進的理念,根據理論和實驗教學反饋情況,每年對實驗內容和實踐項目進行修訂,逐步完善。通過這些改革,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專業(yè)的學習興趣和工程實踐能力。這些經驗對廣大的普通高等學校的電子類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