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旋宇
【摘要】 目的 探析飛秒激光輔助晶狀體破囊在白內(nèi)障手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32例(40眼)接受飛秒激光輔助治療的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患者作為觀察組, 另選取不做激光輔助的32例(40眼)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治療指標, 手術后最佳矯正遠視力(CDVA)達到20/20、20/25、20/40的患者比例。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觀察組中截囊完成30例、完成率93.8%, 另外2例中有1例發(fā)生眼囊膜輕度撕裂、1例發(fā)生眼膜囊膜邊緣贅片。預劈核完成率100.0%。人工晶狀體植入成功率100.0%。角膜切口完成27例、完成率84.4%。手術并無角膜水腫、視網(wǎng)膜脫落、黃斑水腫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觀察組患者術后CDVA的20/20、20/25、20/40達到率分別為40.6%、62.5%、87.5%, 均高于對照組的0、0、28.1%,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隨著飛秒激光輔助晶狀體破囊在白內(nèi)障手術中的推廣應用, 使得手術更為安全、高效。
【關鍵詞】 飛秒激光;晶狀體破囊;白內(nèi)障手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3.041
白內(nèi)障可以說是一個世界性的公共健康問題, 怎樣控制眼部組織損傷、確保人工晶狀體植入位置, 一直以來都是白內(nèi)障醫(yī)生著重研究的焦點[1]。飛秒激光是一種以超短脈沖形式來運轉的激光, 其應用特點有:將近1030 nm近紅外波長, 產(chǎn)生氮、水氣泡促使組織分離等, 是一種精準度非常高的手術[2]。近年來, 該術式在白內(nèi)障摘除、青光眼手術當中運用普遍, 且受到了醫(yī)生、患者的認可。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收飛秒激光輔助的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患者32例(40眼)作為觀察組, 其中男18例(22眼), 女14例(18眼);年齡68~75歲, 平均年齡(71.2±6.5)歲。另外以同期本院收治但并未做激光輔助的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患者32例(40眼)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20例(24眼), 女12例(16眼);年齡69~75歲, 平均年齡(71.7±6.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標準 ①年齡<18歲;②正處于妊娠和哺乳階段的婦女;③同時還參加其他臨床實驗者。
1. 3 方法 手術委派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進行操作。觀察組患者采用接觸式LenSx飛秒激光白內(nèi)障手術操作平臺和超聲乳化儀開展手術。前囊膜截開、晶狀體預劈核、主切口和輔助切口的制作均在接觸式LenSx操作平臺上開展。在確定完手術日期后于術前3 d開始做手術準備, 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 4次/d。術前1 h使用復方托呲卡胺滴眼液滴眼, 對瞳孔進行分散。手術開始前使用愛爾卡因眼藥水滴眼3次, 做表面麻醉。手術具體操作流程:先進行飛秒激光手術操作, 在平臥位體位下開展手術, 行表面麻醉處理之后開瞼, 裝設患者切口與軟鏡, 引導患者直視指示燈, 通過操縱桿相應的調整接口(patient interface, PI)位置、慢慢降低PI高度, 保證PI處于術眼角膜緣正中, 同時保持和結膜的良好接觸, 進行鎖定, 之后再對PI位置進行調整, 開啟負壓吸引, 于顯示屏上依次設定角膜緣中心、切口和囊膜中心位置, 開啟高分辨率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掃描, 設定前囊膜的最高點、最低點, 晶狀體囊膜的前后位置以及角膜切口位置, 所有設置皆獲得了滿意效果后開始踩腳踏, 啟動激光發(fā)射, 進行激光治療。松開腳踏以結束治療, 將負壓接觸, 至此完成飛秒激光操作, 轉送患者到另外手術間做超聲乳化手術。此時患者正是前囊膜截開狀態(tài), 受到激光作用, 晶狀體核也進行了四分預劈核, 基本完成了對角膜主切口、輔助切口和角膜弧形切口的制作。進入到超聲乳化手術間之后, 常規(guī)消毒鋪巾、開瞼, 取切口分離器對切口進行分開處理, 將黏彈劑注入到前房中, 手持撕囊鑷, 將前囊片取出, 行水分離處理, 采用超聲乳化手段徹底吸除晶狀體核, 將皮質注吸于囊袋當中, 隨后植入折疊式人工晶狀體, 水密切口。完成手術操作后, 每天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 4次/d, 逐漸減少次數(shù)直到手術后2周。對照組患者不做激光, 其余手術步驟同觀察相同。
1. 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治療指標, 兩組患者手術后CDVA達到20/20、20/25、20/40的患者比例[3]。
1. 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手術情況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觀察組中截囊完成30例、完成率93.8%, 另外2例中有1例發(fā)生眼囊膜輕度撕裂、1例發(fā)生眼膜囊膜邊緣贅片。預劈核完成率100.0%。人工晶狀體植入成功率100.0%。角膜切口完成27例、完成率84.4%。手術并無角膜水腫、視網(wǎng)膜脫落、黃斑水腫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2. 2 兩組患者CDVA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CDVA的20/20、20/25、20/40達到率分別為40.6%、62.5%、87.5%, 均高于對照組的0、0、28.1%,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臨床手術技術水平的提高, 對于白內(nèi)障的治療采用超聲乳化白內(nèi)障手術技術也獲得了良好效果。但怎樣才能更為精準的進行屈光性白內(nèi)障手術治療, 在飛秒激光的輔助下使白內(nèi)障手術變得更高效。
將LenSx飛秒激光用在白內(nèi)障手術的前囊膜截開、預劈核、角膜切口和矯正散光弧形切口制作上。經(jīng)本次實驗研究結果分析可見, 能夠肯定的是由飛秒激光輔助的白內(nèi)障手術具有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4]。人工晶狀體植入成功率及預劈核完成率皆高達100.0%、角膜切口完成率84.4%、截囊完成率93.8%, 而且也并未見有任何不良事件發(fā)生。另外, 觀察組患者術后CDVA的20/20、20/25、20/40達到率分別為40.6%、62.5%、87.5%, 均高于對照組的0、0、28.1%,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這也進一步證實了該術式的有效性。對解囊完成情況中有2例未完成的分析來看, 其中
1例是發(fā)生囊膜輕度撕裂的問題, 在手術過程當中因為涉及到要用撕囊鑷手工輔助進行撕開處理, 這可能就是和接觸式PI造成的角膜褶皺和眼動導致的激光焦點改變存在關系;另外1例是發(fā)生了皮質液化,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晶狀體發(fā)生全白色混濁, 影響到飛秒激光的作用[5]。
本次實驗當中, 角膜切口完成率84.4%, 飛秒激光制作的角膜切口有主切口、輔助切口和散光矯正的弧形切口, 皆會有分開不完全的問題存在, 本次實驗當中皆是主切口存在未徹底分開的問題, 對此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作出下述分析:切口所選位置和角膜緣比較接近, 這樣一來反而會受到老年環(huán)、角膜血管翳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不良影響, 導致激光傳統(tǒng)性弱, 所以會繼而出現(xiàn)眼位偏移、激光輸出能量不穩(wěn)定等問題[6]。
總之, 隨著飛秒激光輔助晶狀體破囊在白內(nèi)障手術的推廣應用, 使得手術更為安全、高效, 成為屈光性白內(nèi)障手術的首選。
參考文獻
[1] 徐凌霄, 宋慧. 飛秒激光截囊術與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術晶狀體前囊瓣超微結構比較. 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 2016(1):11-15.
[2] 左志高, 尹黎, 馬寧, 等. 飛秒激光輔助的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手術的臨床應用. 武警醫(yī)學, 2015(11):1111-1114.
[3] 徐凌霄. 飛秒激光輔助超聲乳化術與傳統(tǒng)超聲乳化術的對比研究. 天津醫(yī)科大學, 2016.
[4] 王靜, 王涵, 馬立威, 等. LenSx飛秒激光輔助白內(nèi)障手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臨床研究. 國際眼科雜志, 2016, 16(10):1858-1861.
[5] 張駿, 孫艷麗, 童奇湖, 等. 飛秒激光輔助超聲乳化白內(nèi)障吸除術治療白內(nèi)障的 Meta 分析. 中華眼科醫(yī)學雜志(電子版), 2016, 6(4):153-160.
[6] 王梅艷, 李之忠, 徐鳳, 等. 白內(nèi)障手術中飛秒激光輔助的研究進展.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5, 21(z1):321.
[收稿日期: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