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斌
(吉林大學 行政學院,吉林長春130012)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是促進學生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高校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模式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和挑戰(zhàn),在新的時代,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勢在必行。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始終圍繞“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引導;要始終圍繞學生的成長需求為工作主要目標,實行多種管理模式并行運用,實現(xiàn)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學是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的成型期,要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幫助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要始終圍繞“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結合實際,分析和總結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達到高效率、高精度地處理學生個體的問題。在此過程中,尤其要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注重管理者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這樣不僅使得學生管理工作開展游刃有余,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以及良好品格的養(yǎng)成會起到明顯的帶動和示范效應。
網絡的快速發(fā)展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網絡以其獨特的魅力也時刻吸引著大學生,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網絡深深嵌入其中。網絡改變了大學生的交往方式、學習方式以及生活習慣等,成為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也不會例外的。網絡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由于網絡自身的特點,網絡文化侵蝕、網絡暴力、網絡黃色污染等,嚴重干擾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近期,媒體報道的大學生身陷貸款軟件、交友軟件、傳銷軟件的沼澤,最終被騙取大量金錢的事件屢屢頻發(fā),在高校校園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破壞了大學生的正常生活。由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高校教師以及學生工作管理者還不能完全適應,對網絡新名詞的解讀都還不是很透徹,因此不能對癥解決學生面臨的此類軟件陷阱、網絡欺詐等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就需要教師以及管理者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快對網絡技術的了解和學習。另一方面,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要提前預知,做好防范。對已經發(fā)生的網絡負面案例進行分析,在學生中廣為宣傳,做到“有提前預防,能有效制止”。通過會議講解、座談交流,海報、走訪學生寢室和對目標學生進行談話等多種形式,向學生正面解讀網絡的優(yōu)勢和便利,避免不正確利用網絡帶來的危害。
如今,大學生群體已經開始由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組成,他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個性化要求高,這是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面臨的一個難題,也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一刀切”等傳統(tǒng)管理方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學生群體,這就要求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更新管理方式,創(chuàng)新管理工作方法。
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是當今大學生的主體,他們正處于青春期,極易存在和滋生逆反、攀比、自卑、敏感等心理問題。年齡的差距和觀念的差異,以及對社會認知的不同,使得很多教師以及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與這些學生之間的代溝越來越大,這也是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針對這個問題,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和想法,走進學生心里去,要對學生進行分類管理,認真了解、分析學生個體的心理和思想狀態(tài)。對于情緒波動異常的學生,教師以及管理者應積極對待,及時向學院匯報,向心理咨詢教師請教,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以轉變其偏激甚至是錯誤的思想,消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操之過急,以免造成學生更大的心里陰影。對于2000后出生不愿意同他人接觸的學生,他們個性常常較強,要有目的地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意識,使其參加到各種組織、團體和活動中去,增強互相間的學習和交流,使之更多地接觸和了解外界,從而找到群體生活的樂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盡量做到使他們能夠敞開心扉,放飛自我。
另外,大學生群體尚未形成穩(wěn)定的思想,容易出現(xiàn)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思想變化。當外界向大學生傳送錯誤信息時,很可能造成大學生價值觀的扭曲。所以,在校期間,作為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要對學生的價值觀做一個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首先,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在和學生的日常接觸中,要注意言傳身教,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給學生樹立樂觀的形象;其次,由學?;蛘邔W院組織,對學生和教師進行正確思想養(yǎng)成的培訓,或者通過組織主題班會等形式,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步了解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途徑和意義,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真正受益,鍛煉辨別正誤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錯誤思想的侵襲。
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是以學校或學院為管理主體,再逐級地開展管理工作,這種老式管理模式雖然在某種程度上省去了一些人力物力的成本,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該管理模式不斷暴露出弊病,如不能夠制定出有效反映學生需求的規(guī)章制度。這就需要管理者改變舊有方式,實現(xiàn)自下而上的管理,讓管理者融入到學生中,先了解學生的需求,在可操作的范圍內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從根本上改革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形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和諧的交往氛圍。
具體來說,就是要轉變管理者隊伍的固有思想,研究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從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中吸取可利用的部分,使之與新模式相結合,或完全采用“以學生為第一主體”的新型模式,讓學生們進行一次“角色轉換”,參與到管理工作中去。例如,學生當一天管理者,管理者與學生身份互換一天,實行學生干部輪崗制等等,一方面促使每名學生都能夠體會到學生管理工作的艱辛。另一方面,對于管理者來說,深入到學生內部,感受學生真正的想法、意見和需求,迸發(fā)新火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要注意“度”和范圍的把握。不要讓某一個學生的權力過大,可能導致學生干部打著管理者“命令”的幌子,為自己謀利益等類似現(xiàn)象出現(xiàn)。要規(guī)避這種問題,就需要分配和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加進來,輪換班長、團支書等崗位,在管理者與學生地位平等的前提下,達到提高團隊向心力等積極目的。
對于獎學金評審程序及獎學金制度建設,一直以來都是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學生甚至是學生家長等各方面都很關注和重視的焦點。為了更好地規(guī)范學生管理,促進學生學業(yè)水平的提升,鼓勵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各級組織設立了各種形式的獎學金等。但是,獎學金發(fā)放沒有統(tǒng)一標準,獎學金評審程序存在隨意性,特別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管理者以個人感情的親疏遠近為標準,向學生發(fā)放獎學金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甚至還存著學生使用不正當手段爭取獎學金等。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容易造成學校形象的失信,更會導致學生失去勤奮學習的勁頭,更嚴重的甚至會在學生的心里留下陰影,產生對學校獎學金制度的歪曲理解和對社會運行規(guī)則的失望。由此,這個問題應該得到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的嚴肅對待。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強獎學金評審的制度建設,規(guī)范獎學金評審流程,重視學生反映的問題,以積極心態(tài)解決大家關注的焦點問題,要形成反饋機制,要加強對獎學金獲得者進行多輪次的嚴格審核;評審細則要注意制度化加分維度設計,比如參加活動、考試成績、品德情操等,以促進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加強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贝髮W作為育人機構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應成為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淬煉器,不斷增強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大學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地方,學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可以接觸到最新的發(fā)展方向,把握最新的時代脈搏,更便于學生加深對這方面的了解。課堂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平臺,現(xiàn)代教育不能只用灌輸的方法來實施,同時也要重視“第二課堂”的建設,應該適應新時代大學生的思維邏輯。要加強英雄、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來教育和啟迪新時代的大學生。比如,參觀名人故居、請模范人物召開座談會,觀看革命歷史電影等形式,讓大學生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艱難,體會到模范人物的艱苦經歷,使學生珍惜現(xiàn)在來之不易的生活,從而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讓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走近學生,深入學生當中,跟他們同吃同住同生活,及時了解學生思想的動態(tài),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對國家未來的發(fā)展至關重要。要培養(yǎng)學生求實創(chuàng)新,勵志圖強的精神,要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滲透到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其社會價值的行為規(guī)范,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當前,“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的基礎。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意識的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民主意識、權力意識和競爭意識也逐漸增強,校園內部的整體環(huán)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為了構建和諧校園,促進校園形成更加有序的教育教學氛圍,“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要整合資源、優(yōu)化手段,以滿足學生的合理需要、解決學生的基本訴求為前提,增強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運用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幫助,例如,心理咨詢、經濟幫扶、就業(yè)指導、社會實踐、假期兼職等等,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的全方位服務,讓學生感受到身在學校的溫暖,以便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為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奠定基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潛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帶給他們學習的動力。管理者要多以學生的角度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的根源,盡量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實事求是,注重實際效果。同時,更要尊重學生,認真對待和接納學生的反饋,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能的自由空間。教師必須放下“高高在上”的優(yōu)越感,和固有思想的“權威”,貼近學生、融入學生。要讓趣味性、開放性和綜合性的“對話方式”管理方式融入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在實際工作中,切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盡可能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工作鍛煉的機會,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學習、工作方面自主發(fā)揮的空間,加強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教育。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認真找出問題根源。同時,學生工作管理者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促使他們樹立信心,增強主人翁意識。
高校經過幾次擴大招生,使得學生群體越來越龐大。高校學生生源不均衡,民族信仰不同等問題的出現(xiàn)形成了各種多樣化的元素,促使管理者必須進行精細化的分類管理,對應每名(類)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服務,來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管理者要做到精細化管理的方式,適應不同學生的需要,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進行談話和溝通,如微信聊天,QQ群討論等形式,正確引導學生。同時做好相關記錄,對日常管理工作、宿舍情況、家長電話交談、與任課老師的溝通、社會實踐的情況、網絡使用的情況要做詳細的記錄,以便應對突發(fā)狀況,完善日常學生管理。
管理者要加強自身的服務意識,提升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端正學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態(tài)度,誠心和愛心要貫穿工作的始終。學習和培養(yǎng)精細化管理的服務意識和服務理念,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和管理水平,將學生管理工作做到細致入微,這樣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xiàn)了諸多的問題和不當之處,給大學生的成長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因此,管理者必須端正態(tài)度,用積極的心態(tài)去思考、應對和解決,要從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高度出發(f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為了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管理者要高效解決學生所需,不僅僅用傳統(tǒng)模式來管理學生,還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以新舊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對高校學生工作進行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