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璽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喪文化”“錦鯉文化”“尬文化”等網絡亞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廣泛流行。每種亞文化流行的背后,都折射了社會轉型時期的青年心理問題。因此,全社會要時刻關注網絡環(huán)境下青年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多渠道的心理調適機制,引導青年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tài),讓青年持續(xù)擁有獲得感。
【關鍵詞】網絡亞文化 青年 社會心態(tài)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根據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統(tǒng)計數據,截至2019年6月,我國的網民規(guī)模已經達到8.54億,10—39歲的網民群體占網民整體的65.1%,其中20—29歲網民群體占比最高,達24.6%。網絡不僅是人們工作之余的消遣之地,更成為人們工作、生活、學習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青年群體中,網絡媒介早已成為他們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的主要途徑。網絡特性與亞文化粘連性結合產生的傳播特性使網絡亞文化在青年群體中迅速興起。如何透過流行的網絡亞文化了解并正確引導青年群體的社會心態(tài),成為青年心理健康建設的又一重要議題。
在社會時代特性、網絡傳播的特殊性、亞文化的粘連性、商業(yè)資本推波助瀾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網絡亞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廣泛流行。首先,當代青年成長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在外來文化沖擊和社會時代特性的影響下,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念較之以前都發(fā)生了變化。“喪文化”“錦鯉文化”“佛系青年”“尬文化”等網絡亞文化的出現(xiàn)引起了青年群體的共鳴并迅速在青年群體中傳播開來。這種利用網絡的虛擬特質以及在網絡中實現(xiàn)雙向自主選擇的交流方法,使青年群體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逃避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不愿意面對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和挫折,在網絡上宣泄負面情緒。
其次,網絡傳播的特殊性與亞文化的粘連特性結合產生了較強的滲透性。網絡亞文化是相對于網絡主流文化而言,在網絡技術快速發(fā)展以及傳播語境的變化過程中生成、發(fā)展、傳播以及衍變,并被多數青年所接受的亞文化形態(tài)。網絡傳播具有傳播形式多樣、傳播范圍廣泛、傳播內容覆蓋全面等優(yōu)勢,而亞文化的非主流特性、不確定性、消遣性和叛逆性與青年群體網絡交往特性十分契合。因此,網絡傳播方式的多樣化與亞文化的粘連性、參與性等特性相結合,迅速滲透并盛行于青年群體中。
最后,商業(yè)資本借助網絡平臺推波助瀾。從借助“喪文化”迅速走紅的“喪茶”到支付寶錦鯉“信小呆”的一夜暴富引爆網絡,網絡亞文化無疑已貼上商業(yè)的標簽。商業(yè)資本的注入為其發(fā)展和傳播帶來了不竭動力,亞文化的盛行也為商家提供了巨大的商機,資本、媒介以及受眾的“一拍即合”促使網絡亞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廣泛流行。
社會對青年綜合素質與學習能力要求較高,綜合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大部分青年倍感壓力。“賣喪信佛”式文化以戲謔的方式表達出他們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不滿,最初這種文化的出現(xiàn)被認為是以自嘲的方式進行自我慰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對青年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大。對于青年來說,長期處于這種主觀上不愿奮斗的消極狀態(tài),而客觀表現(xiàn)為自我嘲諷、自我貶低,實際上卻抗拒外界的評價,這對青年身心健康發(fā)展十分不利。如何有效矯正這種心理,已成為青年社會心態(tài)引導的重中之重。
“錦鯉”是近年引爆網絡的文化符號,“錦鯉”一詞自古便是吉祥的象征,但其作為幸運的符號被大眾用來祈福是源于某選秀節(jié)目的選手。而“錦鯉”一詞引爆網絡則是支付寶的一次抽“錦鯉”活動,豪氣的獎單讓人瞠目結舌,從此“錦鯉”活動流行于商家之間,資本的注入使“錦鯉”成為商家吸睛式經濟手段。資本的推波助瀾使“錦鯉”文化助長了部分人群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使他們沉醉于“錦鯉”帶來的幸運的精神麻痹中,以此慰藉心靈,抵抗生活帶來的壓力。但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年長期在此文化影響下容易養(yǎng)成寄希望于外物而失去自我奮斗的意識,并極易造成價值觀混亂。在狂歡式的參與下逃離現(xiàn)實困境,對青年的成長成才極為不利。
“尬文化”源于“尬舞”一詞的出現(xiàn),之后因出現(xiàn)“尬聊”“尬演”“尬唱”等各種和“尬”相關的詞匯而成為被關注的一種亞文化現(xiàn)象?!稗挝幕绷餍械脑蚩梢詮膬蓚€方面分析。從心理學來看“尬”本身是一種心理不舒適、不和諧的體驗,而很多事明知尬卻做,體現(xiàn)了當代青年敢于自我突破、關注自身、不在意外界眼光的精神,“尬文化”這種追求真我、不做作的文化標榜使其在青年群體中備受推崇。從社會心理層面來看,“尬文化”看似不在意外界眼光,實則追求外界身份認同以及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和理解,在追求真我的同時也是一種對外界的溫和反抗?!稗挝幕敝凶非笳嫖摇⒖释徽J同是青年群體成長必經的心理狀態(tài),但對任何時期心理狀態(tài)的渴求都不能過度,不可一味因“尬文化”的流行而全然無視尬的原因,不分場合地上演尷尬事件。正確引導青年群體的自我意識覺醒,也是青年社會心態(tài)引導亟待解決的問題。
通過科學監(jiān)管和合理利用網絡媒介,緊抓當代青年群體特征,建立多平臺心理問題疏導模式,引導青年樹立起強烈的時代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網絡媒介特質和商業(yè)發(fā)展中資本的推動作用影響了青年群體社會心態(tài)的形成。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監(jiān)督和管理。加強對網絡媒介的監(jiān)管,不僅要加快建立并優(yōu)化專職隊伍,還要合理利用網絡媒介在社會輿論中的導向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相關部門除了對輿論進行正向引導外,對出現(xiàn)的一些負面輿論,也要做到及時有效地處理,正面疏導、有效控制、及時發(fā)表正確的觀點,避免影響青年群體的心理狀態(tài)。網絡媒介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聚焦生活,深入挖掘平凡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利用平臺優(yōu)勢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弘揚中國精神,用潤物無聲的方式啟迪青年、引導青年、鼓舞青年。
當代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具備更多自我意識也渴望被“看見”,因此青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社會高度關注和支持。一方面要建立社會心理問題疏導體系,建立網絡心理問題咨詢、心理疾病診治、心理危機干預平臺,避免青年群體因害怕面對面交談而延誤心理問題的治療;另一方面要加快高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兩種教育的教學效果,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遠大的目標和理想,促使青年健康成長成才。此外,還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整體水平和質量,提高心理健康隊伍的整體素質,確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學化、實效化。
在網絡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社會的發(fā)展對青年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青年應學會正確看待自己,不妄自菲薄,要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能管理自己的情緒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正確對待心理健康問題,學會調節(jié)情緒、自我減壓;要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競爭能力,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需要,肩負起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
(作者為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參考文獻】
①董扣艷:《“喪文化”現(xiàn)象與青年社會心態(tài)透視》,《中國青年研究》,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