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敏
乳腺癌患者隨訪的目的是讓醫(yī)生了解患者的生存狀況,評估疾病是否復發(fā)和轉移,以及患者對輔助治療的依從性和不良反應等,以便醫(yī)生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幫助患者更好地康復并改善預后。乳腺癌患者的康復包括生理功能的康復、心理狀態(tài)的調整及社會活動能力的恢復。
乳腺癌患者的隨訪頻率需要根據復發(fā)風險來決定:①術后2年內,每3個月隨訪1次;②術后3~5年,每6個月隨訪1次;③術后5年以上,每年隨訪1次,直至終身。如有異常情況,應當及時就診而不拘泥于固定時間。
乳腺癌患者應循序漸進地進行患側上肢功能鍛煉:①術后1~2天,練習握拳、伸指、屈腕;②術后3~4天,做前臂伸屈運動;③術后5~7天,患側的手摸對側肩、同側耳(可用健肢托患肢);④術后8~10天,練習肩關節(jié)抬高、伸直、屈曲至90°;⑤手術10天后,進行“爬墻”及器械鍛煉,一般應在1~2個月內使患側肩關節(jié)功能達到與術前或對側同樣的狀態(tài)。
需要提醒的是,乳腺癌患者術后7天內應限制肩關節(jié)外展。嚴重皮瓣壞死者,術后2周內避免大幅度運動。皮下積液或術后1周引流液超過50毫升者,應減少練習次數及肩關節(jié)活動幅度(限制外展)。植皮及行背闊肌皮瓣乳房重建術后患者,應推遲肩關節(jié)運動。
乳腺癌根治術往往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在切除腋窩淋巴結的同時,也切斷了淋巴管,阻斷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易造成患側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礙,導致患側上肢發(fā)生淋巴水腫。下列措施有助于減輕上肢淋巴水腫。
·預防感染保持患側皮膚清潔;不在患側手臂進行有創(chuàng)操作,如抽血、輸液等;洗滌時戴寬松手套,避免長時間接觸有刺激性的洗滌液;避免蚊蟲叮咬;衣著要寬松,佩戴的首飾或手表不宜過緊。
·避免高溫環(huán)境避免燙傷;患側手臂不要熱敷,沐浴時水溫不要過高;避免強光照射等高溫環(huán)境。
·避免負重術后2~4周內避免上肢負重,負重一般不超過500克;4周后,緩慢、逐漸增加肌肉及肌耐力的活動,避免提、拉、推過重的物品:避免從事重體力勞動或較劇烈的體育活動。
·避免上肢近端受壓避免穿緊身衣、測量血壓、患側臥位。
·注意睡姿,保證睡眠質量平臥位時,應將患側肢體墊高,手臂呈一直線,手掌高度要超過心臟平面;健側臥位時,患肢放于體側或用枕頭墊高,超過心臟水平。良好的睡眠能夠幫助患者放松心情,有助于預防并改善淋巴水腫。
·其他盡快恢復手臂功能,不要忽視手指、手背、上肢的輕微腫脹;乘坐飛機或長途旅行時,可戴彈力袖套;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避免過度疲勞。
存在心臟基礎疾病者,應避免使用心臟毒性藥物。治療期間及治療后隨訪期間,若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以及心肌酶譜、心臟超聲檢查異常,應及時停藥并復查。若上述指標持續(xù)存在異常,應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導致心臟損害的藥物,并邀請多學科專家共同參與診療。
定期檢測血脂,由醫(yī)生根據檢測結果、病史和危險因素決定是否開始調脂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干預有助于防治血脂異常。他汀類藥物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調脂藥物,與內分泌治療藥物間無相互作用。
所有絕經后及使用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的患者均應重視骨折的預防,并進行生活方式干預。骨折風險評估為中高危的患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相關藥物(鈣劑、維生素D、雙膦酸鹽制劑等)預防骨折,并密切監(jiān)測骨密度。
越來越多的循證醫(yī)學證據表明,乳腺癌患者的生活方式影響預后。乳腺癌患者不僅需要長期醫(yī)療和康復服務,還需要形成和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
乳腺癌患者應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選擇食物,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食物量;多吃水果、蔬菜、全谷類食物;適當攝入禽肉和魚;減少精制谷物、紅肉、加工肉、甜點、高脂奶類制品和油炸薯類食物攝入;盡量從飲食中獲取必要的營養(yǎng)素,經營養(yǎng)師評估無法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營養(yǎng)素者,可以考慮服用營養(yǎng)素補充劑;不吸煙,避免被動吸煙;不飲酒,避免飲用合酒精飲料。
乳腺癌患者應避免長時間靜坐,保持一定的日常體力活動。一般地說,18~64歲成年人,每周應堅持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每周5次,每次30分鐘),或75分鐘高強度有氧運動;力量性訓I練(大肌群抗阻運動)每周至少2次。65周歲以上老年人應盡量按照以上強度進行鍛煉,合并慢性疾病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調整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
乳腺癌患者在治療結束后,應盡量使體質指數(BMI)恢復到正常范圍,即BMI在18.5~23.9千克/米。超重或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應減肥。營養(yǎng)不良或體重過輕的患者應在??漆t(yī)生和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進行營養(yǎng)改善治療。
醫(yī)護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特點及心理狀態(tài)調整的過程,并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預?;颊邞敱M快使自己的生活恢復常態(tài)化,盡快擺脫患者角色,積極面對生活。存在明顯心理異常的患者應主動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接受包括藥物治療在內的跨學科綜合治療。乳腺癌患者的社會支持網絡涵蓋專業(yè)支持、家庭支持和同輩支持,完善的社會支持有助于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復社會功能。
乳腺癌患者進行健康及適度的性生活有利于身心康復,但應嚴格避孕。避孕方法宜采用物理屏障避孕法,避免使用激素類藥物避孕法。
雖然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生育會影響乳腺癌患者的預后,但患者在選擇是否生育及何時生育時,必須充分考慮疾病復發(fā)的風險和治療對后代的影響。
以下乳腺癌患者可考慮生育:①乳腺原位癌患者手術和放療結束后;②淋巴結陰性的乳腺浸潤性癌患者手術后2年。③淋巴結陽性的乳腺浸潤性癌患者手術后5年;④需要輔助內分泌治療的患者,在受孕前3個月停止內分泌治療,直至生育、哺乳結束后,再繼續(xù)內分泌治療。此外,對年輕患者而言,在全身治療前應考慮生育功能保留的問題。目前較常用的手段包括胚胎凍存、凍卵、低溫保存卵巢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