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玉 葉寶惠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醫(yī)院,漳州,363900)
術后疼痛和圍手術期睡眠質量不佳是外科手術治療中最為常見的問題,有效的緩解患者術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對于穩(wěn)定患者情緒和生命體征平穩(wěn)、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和取得預期的預后效果均具有重要意義[1]。本文旨在研究護理干預對患者睡眠質量和術后疼痛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醫(yī)院收治的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71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n=35)和觀察組(n=36)。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19~47歲,平均年齡(37.62±5.13)歲,病程1~9年,平均病程(4.72±1.94)年,膽囊結石20例,膽囊息肉15例;觀察組中男19例,女17例,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37.29±5.54)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85±2.08)年,膽囊結石14例,膽囊息肉22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原發(fā)疾病類型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即協(xié)助患者完成入院手續(xù)的辦理,給予患者常規(guī)術前心理輔導、健康教育,術后遵醫(yī)囑給予患者藥物干預和對癥護理。觀察組接受護理干預:1)成立理干預小組:科室內成立護理干預小組,為患者制定科學、可行、個性化的康復護理方案;2)術前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和自信心,讓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3)術中護理干預:手術過程中注意患者的保溫工作,輸液均提前預熱后再給予患者使用,靜脈補液量控制在1500 mL以內,使用短效麻藥,并盡可能降低使用劑量[3];4)術后護理干預:術后靜脈補液量控制在700 mL,切口部位局部應用布比卡因或鎮(zhèn)痛泵進行鎮(zhèn)痛,對于患者出現(xiàn)的癥狀及時處理,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4]。5)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表達對患者的關心,最大限度的贏得患者的信任,與患者建立伙伴式的關系,從而更好的了解患者抑郁的原因,鼓勵患者傾訴、發(fā)泄自身的不滿。6)行為護理干預:護理人員要主動了解患者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為患者安排適合的娛樂活動,患者家屬要多陪伴患者,這對患者的健康恢復也是很有幫助的[5]。7)優(yōu)質環(huán)境護理:要為抑郁癥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確保病房光線及溫濕度適宜良好,病房布置以暖色為主,擺放綠色花草植物,張貼鼓勵提示標語,通過打造溫馨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減少不良環(huán)境因素對患者產生的刺激影響[6]。
1.3 觀察指標 以2組患者睡眠質量、術后疼痛程度和護理滿意度作為評價指標。睡眠質量使用睡眠指數量表(PSQI)進行評價,得分0~21分,得分越高,說明睡眠質量越差,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視覺模擬可視量表(VAS)進行評價,得分0~10分,得分越高,說明疼痛越嚴重。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采用《護理滿意度評價表》進行評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人數×100%。護理質量評分標準,采用《護理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分,項目包括基礎護理、消毒護理、??谱o理和技能操作,滿分100分,分值和護理質量成正比。
2.1 手術前后睡眠質量比較 觀察組術前24 h、術后24 h和36 h的PSQI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2.2 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術后8 h、12 h、24 h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2。
表1 手術前后睡眠質量比較分)
表2 術后疼痛程度比較分)
2.3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率為97.22%,對照組為85.71%。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比較
注:Z=-2.813,P=0.005,P<0.05
隨著臨床模式的不斷深入,新型的護理模式也逐步應用于臨床疾病的治療中。其中外科護理干預理念是由丹麥醫(yī)師提出,其以循證依據為基礎,在傳統(tǒng)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的基礎上,將麻醉學、外科手術新技術和疼痛控制綜合起來,對患者給予科學的護理措施[7]。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睡眠質量和疼痛感,對于提高患者滿意率、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