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程廷祚與程晉芳學術交流考論

        2019-12-27 05:01:20
        皖西學院學報 2019年6期
        關鍵詞:經學

        楊 哲

        (安徽大學 徽學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一、同出新安,學各有源

        程廷祚,原名默,字啟生,號綿莊,晚年自號青溪居士。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卒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享年七十七歲。程廷祚祖上世居新安,屬于新安程氏槐塘一派的后裔。明代末年,程廷祚的曾祖父程虞卿從歙縣遷入金陵。爾后,程虞卿與其子任之往來于杭州、南京,任之也在此期間考取了錢塘縣諸生。明清鼎革后,任之便隱居不仕。程廷祚的父親程京萼是任之的次子,以書法聞名鄉(xiāng)里,他秉承任之志向絕意仕進,靠賣字教書為生,人稱之“真隱者也”。程京萼有兩個兒子,長子程廷祚,專攻經學;次子程嗣章,專攻史學。程廷祚的祖上以經商為生,他的曾祖遷往金陵,仍以經商為主。直到他的祖父考取錢塘諸生,程氏才“由賈入儒”,到了程廷祚、程嗣章這一世,也算三代書香門第了。

        程廷祚一生六次參加鄉(xiāng)試,兩次被薦舉入京參加博學鴻詞和經明行修的考試,都失敗而歸,以諸生終老。仕途的不順反而讓他能夠專心研究學問,他一生著述頗豐,于《易》《書》《詩》《禮》《春秋》《論語》皆有著述,所著主要有《易說辨正》《易通》《大易擇言》《彖爻求是說》《晚書訂疑》《春秋識小錄》《論語說》等。其中《大易擇言》與《春秋識小錄》收入《四庫全書》。程廷祚的經學研究吸收了考據學的方法。他作《晚書訂疑》辨梅氏《古文尚書》之偽,考證詳核,深得考據學家法,可與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惠棟《古文尚書考》二書相互發(fā)明。但他治經又不拘泥于章句訓詁,而是兼采漢宋,不專執(zhí)一家之言,探求經文原旨。張舜徽說他“識議精核,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意氣豪邁,于漢儒既多詆諆,而亦不同于宋儒之空說”[1](P123),胡適說“他的見解是創(chuàng)造的、建設的、哲學的而非經學的”[2](P107)。程廷祚的經學研究以通經致用為目的,他雖然在經學領域著述豐碩,但揭開經學的面紗,他實際上是想運用訓詁考據的方式探求六經中的圣人之道,構建一種新的理學思想,最終以實德實行經世致用。

        程廷祚雖然生于金陵,長于金陵,但他對故鄉(xiāng)新安仍心懷眷念。他不僅與同族親友時常書信往來,密切關注程氏修譜事宜,還于乾隆初年回故鄉(xiāng)拜訪、修葺祖墓。在一封《與家省徐書》的信中,他更清晰地表達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關切,他道:“方今人才寥落,故鄉(xiāng)尤甚。嘗獨居深念,思得一二篤誠明敏之士,以振先烈而維宗支,使天下不得以懋遷奇羸鄙我新安,吾愿足矣?!盵3](P242)這里的“一二篤誠明敏之士”,便包括之后他深交三十余年的同族孫輩程晉芳。

        程晉芳(1718—1784),先名志鑰,又名廷璜,字魚門,號蕺園。他祖籍新安,屬于新安程氏岑山渡一派。他的高祖程量入以經營鹽業(yè)起家,后由岑山渡遷到揚州。他的祖父程文階又由揚州遷到淮安,程晉芳遂生于淮安。程晉芳祖父和父親在淮安繼續(xù)經營鹽業(yè),積累了豐厚的家產。與程廷祚從小便篤志經學不同,程晉芳的治學道路更加精彩曲折,這大概也與他的家世和人生閱歷有關。

        程晉芳年幼時體弱多病,然而生性喜歡讀書,也喜歡收藏圖書。他家中有一處名為“桂宦”的房子,藏書多達三萬卷。青年時期的程晉芳在詩文、經學方面都有所涉獵,然而獨好詩文,以詩名為重,優(yōu)渥的生活環(huán)境也為他提供了宴請賓客、舉辦詩文雅集的條件。他常自評:“晉芳詩第一,古文第二,經解在外”[4](P831),后來他的好朋友袁枚亦稱他“平生絕學都參遍,第一詩功海樣深”[5](P357)。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數(shù)千首詩歌,現(xiàn)存《蕺園詩集》十卷、《蕺園近詩》兩卷、《勉行堂詩集》二十五卷。程晉芳散文創(chuàng)作與桐城派淵源頗深,劉聲木在《桐城文學淵源考》中稱他“師事劉大櫆,受古文法,其為文以歸、方為宗,醇清遒簡,有法度”[4](P853)。程晉芳現(xiàn)存文集僅《勉行堂文集》六卷。2012年黃山書社點校出版的《勉行堂詩文集》,幾乎收錄了程晉芳現(xiàn)存的所有詩文。

        乾隆二十七年,高宗南巡,程晉芳應召試名列第一,授官內閣中書,他便舉家遷居到了北京。乾隆三十六年,程晉芳五十四歲,高中進士,授官吏部主事。乾隆三十八年,清廷開始編纂《四庫全書》,程晉芳也參與其中,并因為功績卓著,改授翰林院編修。是時程晉芳與袁枚、翁方綱、戴震等詩文唱和,研討學問,名噪一時。無論在生時抑或后世,程晉芳皆以詩文聞名遐邇。然縱觀程晉芳的一生,他的學術道路實際經歷了由詩文向經學轉變的過程。他于五經皆有著述,據魏世民點校的《勉行堂詩文集》考證,他所著經學著作主要有:《周易知旨編》三十卷、《尚書今文釋義》四十卷、《尚書古文解略》六卷、《詩毛鄭異同考》十卷、《讀詩疏箋鈔》、《禮記集釋》二十卷、《春秋左傳翼疏》三十二卷等?,F(xiàn)存只有三部,分別是《詩毛鄭異同考》、《讀詩疏箋鈔》和《春秋左傳翼疏》。這個轉變與他跟程廷祚的結識息息相關,程廷祚的文集中保存了寫給程晉芳的二十二封書信,其中有十七封與經學有關。從程晉芳的回信及其他資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對程廷祚的禮敬與推崇遠超他人,可以說程廷祚是程晉芳的經學導師了。

        二、一見如故,勖勉相交

        乾隆元年,程廷祚四十六歲,應召博學鴻詞科赴京考試,北上南下兩經淮陰時,與十九歲的程晉芳結識,兩人一見如故。他們相識的這一年,不僅對程晉芳此后的學術道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是程廷祚治學生涯中的關鍵時段。程廷祚此前曾六次參加鄉(xiāng)試皆落敗而歸,這次應薦參加博學鴻詞科來到北京,又不幸落榜。此后他便了斷了仕進之心,專注治學。自乾隆元年至乾隆三十二年程廷祚去世,這三十多年中,他與程晉芳書信往來頻繁,時時會晤交流,在學問上予以悉心指導,并將其引入經學大門,為其答疑解惑,在治經方式與目的上對其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一)程廷祚對程晉芳的經學引導

        程晉芳青年時期雅好詩文,沉酣六義,詩名尤盛。程廷祚對其期望不止于此,他多番致信晉芳勸其用心于經學,并力闡經學之重甚于詩文。他在早期給程晉芳的信《與家魚門書》中寫道:“足下春秋鼎盛,亦負過人之才,高世之志,而好獨在詩,將來何患不至李、杜?即至李、杜,而天下謂足下以詩掩,足下固弗恤,而愚獨為足下惜之。非謂詩至李、杜猶有所未足也,以天所以生足下者,未競于此也。伏愿以太白之浮云富貴,子美之許身稷契者,而大肆力于古人之學?!盵3](P228-229)他一面肯定程晉芳的詩歌成就已高,一面引導其進入經學研究,繼續(xù)為他闡述六經可以使人“內圣外王”的重要意義,他道:“六經者,日月之光,山海之藏,窺之不能盡,用之不能竭,千古之德業(yè),未有不基于是者也?;谑莿t內可以圣,外可以王,其取效也宏,其收名也遠,視斗酒百篇與捻斷數(shù)莖,其所造之大小輕重,當必有能辨之者?!盵3](P229)

        在稍晚一些的另一封《與家魚門書》信中,程廷祚繼續(xù)為晉芳辨別經、史、辭章之學的輕重,并直言只有經學才是學術根本,他道:“儒者之業(yè)以希圣希賢為本,欲求進于是,惟窮經近之。此經學所以為眾學之本也。史者,致用之器也;經于用無不備,而必繼之以史者,欲究古今之事變,以補經所未逮也。下此,則記誦詞章之學,末矣?!盵3](P220)當時程晉芳大概已到中年,程廷祚對他的期待似乎更加迫切了,他繼續(xù)勸導:“中年所急,惟在經學。經學者,學者所歸宿之地也。其事不離乎章句,不在乎章句。所貴融會通貫,淵淵乎有心得,故不能望之弱冠之前,而必待神志堅凝、世務涉歷之后方可與言;而人之能與乎此者,亦必于斯時決之矣。足下負超世之姿,方今可與議千秋之盛業(yè)者,舍君誰歸?屢舉不利,退而厭薄,天之所用,未可知也?!盵3](P220)程廷祚在上面兩封書信中流露出的惜才之心令人動容,他對程晉芳寄予的殷切希望最終有了回復。后來,程晉芳漸漸走上了經學研究的道路,并時常與程廷祚討論經學的問題。從兩人現(xiàn)存的來往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具體探討了禮學、易學、古文創(chuàng)作,以及顏李與朱陸之學的辨正問題。

        (二)治經方式與目的上的交流傳承

        程廷祚在給程晉芳的書信中談到最多的便是治經方法,他主張采用漢學家的治經方式,由訓詁章句入手,但不拘泥于訓詁章句,他在《寄家魚門書》中教導他道:“學莫先于經學,經學中有章句焉,有性命焉。騖于章句者,世俗之儒也。然求圣人之道于六經,其勢不能舍章句,所講在此而所求在彼,雖圣人之教人不過如是也?!盵3](P229)

        程晉芳苦于經學紛雜,聚訟繁多,程廷祚又教他隨時札記,以待考訂,等待時間的沉淀自能積累成編。程晉芳的治經方式便是沿著這個方法實踐,他治《尚書》耗費十四年,四易其稿,“平心審擇二千年來講說之善者,遐採旁搜”[4](P715),最終撰成《尚書今文釋義》四十卷。他在編撰《禮記集釋》時,考證諸家異同,詮注典章文物,儼然是漢學家的治經方式。

        程廷祚的另一個治經方式是漢宋兼采,不主一家。程晉芳雖然篤信程朱,但在治經道路上依然沿著程廷祚的方式,持論較為平允。例如他治《毛詩》,取毛傳、鄭箋條其同異,雜取諸家辨正,不專執(zhí)一家,最終撰成《毛鄭異同考》十卷。

        程廷祚治經以致用為目的,他在給晉芳的信中反復強調:“夫學以經學為貴,然窮經所以致用,使措諸身世而不效,則章句訓詁之末而已。”[3](P353)這與程廷祚以實學為依歸的治學路徑一致,程晉芳也以“有用之學”為宗旨。他治《易》學便道:“學者得其一節(jié)以行之,修己治人,恢乎裕矣?!盵4](P714)他在《正學論》中多次提及儒者當內治其心,外治其事,以躬行實踐為本。總之,程晉芳在經學方面得益于程廷祚的引導與鼓勵頗多,他的治經路徑與通經致用的觀點也與程廷祚一脈相承。

        (三)程晉芳對程廷祚的推崇延譽

        程晉芳的治經之路在程廷祚的引導下漸行漸遠,他對程廷祚的尊崇也遠超他人。程廷祚生時,程晉芳以師事之,亦時而引以為知己,頻繁致書請教問學,為其訪求書籍、刊刻著作。他去世后,程晉芳撰寫了一篇情誼綿長的墓志銘,將對程廷祚深厚感情寄諸筆墨,也對程廷祚的學術成就作了高度評價。在《綿莊先生墓志銘》中,程晉芳將程廷祚推為繼黃宗羲、顧炎武后的第一大儒,稱他“以博文約禮為進德修業(yè)之功,以克己治人為格物致知之要,天文、輿地、食貨、河渠、兵農、禮樂之事,靡不窮委探源,旁及六通、四辟之書,得其所與吾儒異者而詳辨之”[4](P811)。

        程晉芳對程廷祚的《易》學、《書》學尤其推崇。程晉芳治《易》采納了程廷祚的方法,以義理為主,對象數(shù)圖書之說一概不信。他認為程廷祚治《易》三書:《易通》《大易擇言》《彖爻求是說》發(fā)揮義理之功,可與王弼、李光地并駕;掃除宋儒圖書易學之功,可與黃宗羲、黃宗炎、胡渭等觀。程廷祚治《書》著《古文尚書冤冤詞》《晚書訂疑》,主旨在于辨證《古文尚書》之偽。清初辨證《古文尚書》為偽書的代表作是閻若璩的《古文尚書疏證》和惠棟的《古文尚書考》,程晉芳為《晚書訂疑》作后序,稱《晚書訂疑》可與前二書相輔佐。

        程晉芳在給好友袁枚的書信中多次提到程廷祚,并贊他的“經學終以《易》為第一,二千年來無及之者,猶在安溪之上也”[4](P831)。又道:“戴東原一病而殂,誠為可痛?!私酝破錇榻说谝?,以弟平心論之,其成就仍在綿翁下耳?!盵4](P833)程晉芳將程廷祚推為“近人第一”是否確切暫且不論,但他對程廷祚的禮敬之心當屬毫無疑問。

        三、學風漸變,同途殊歸

        程廷祚與程晉芳生活在清朝國力最強的康乾時代,這時期學術思潮的主流是理學漸漸衰退,清初的經世實學消弭殆盡,而漢學考據學日益興盛。與程廷祚同時的惠棟和與程晉芳同時的戴震,分別成為“乾嘉考據學”中吳派、皖派的領軍人物??紦W發(fā)展到乾隆時期,已經蔚為大觀。時代學風的轉變,也對程廷祚、程晉芳的學術取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程晉芳治經學秉承程廷祚的教誨,他的“有用之學”與程廷祚的“通經致用”觀不謀而合。此外他對程廷祚也禮敬有加,推崇備至,這一切看起來都相當和諧美好。然而我們若揭開經學的面紗,便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術取向上的分歧相當之大,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他們對顏李學派與程朱之學的態(tài)度迥異。

        (一)崇顏李與非顏李

        程廷祚青年時期受顏李學陶冶,一度醉心于顏李實學,甚至致書李塨表達自己的仰慕之情,上文已經詳述。他在給程晉芳的書信中說自己所著《論語說》與李塨的《論語傳注》可以相互發(fā)明,還道:“顏、李師弟立言過于峻激,致生驚駭,而非其人亦孰與救學術之弊耶?”[3](P391)程晉芳對此有過回應,他在給程廷祚的信中道:“顏李之學主于切實,指近于日用事物之間,如眉之著目,而于存誠盡性之旨亦直截無糾蔓,信可以補程朱所不及。愚所疑者,其自視太高,視程朱太卑,若己之說行而程朱之說可以盡廢,斯則近于好爭取勝,而忘先儒功力之大矣。非謂程朱無一可議,而顏李卒無可取也。”[4](P754)表面上看,他們對于顏李學派的討論似乎取得了折中的看法,其實不然。

        程晉芳始終篤守程朱之學,他作七篇《正學論》辨正程朱之學為孔孟真?zhèn)?,表達自己治學“守程朱,不攻陸王,亦不指駁佛老”的主張。對于顏李學派,他則同意方苞的說法,他道:“我朝顏習齋目擊闖獻之亂,求其故而不得,乃歸咎于講學,以為程朱之學非孔孟之學,學者但當從事于實際,不得高言性命,徒付空談。而其門人李塨剛主力闡其傳,別注《四書》,自謂直接孔孟。望溪方氏為剛主作志鉻,固已詳論其弊矣。”[4](P690-691)方苞在《李剛主墓志銘》提到了信仰顏李學派的另一個人王源,王源字昆繩,因結識李塨聞得顏元的學問,心存欽慕,之后以五十六歲高齡向顏元執(zhí)弟子禮,從此成為顏李的信徒。方苞在墓志銘中說王源和李塨都被他說服,幡然悔改,不再那么篤信顏李,也不再激烈地批判程朱了。方苞說:“習齋之學,其本在忍嗜欲,苦筋力,以勤家而養(yǎng)親,而以其余習六藝,講世務,以備天下國家之用,以是為孔子之學,而自別于程、朱,其徒皆篤信之。余嘗謂剛主:‘程、朱之學,未嘗不有事于此,但凡此乃道之法跡耳;使不由敬精以探其根源,則于性命之理知之不真,而發(fā)于身心施于天下國家者,不能曲得其次序?!瘎傊魃?,為默然者久之?!彼f這段話的目的在于表明李塨聽了他針砭習齋之學的話后,其篤信顏李的立場已經開始動搖了。他又說之后在他的輪番“教誨”下,李塨終于“立起自責,取不滿程、朱語載經說中已鐫版者,削之過半”[6](P248)。程晉芳認同方苞,就表明他始終站在程朱理學的立場上反對顏李。

        (二)反宋儒與尊宋儒

        程廷祚卻是顏李學的信奉者,胡適曾作長文《顏李學派的程廷祚》,論證程廷祚是顏李學派的繼承人,是“顏李學的大師”,“還是一個反對宋儒的學者”。以《易》學為例,他曾與晉芳多次探討《易》學,并在《與家魚門論宋人說〈易〉之誤書》中坦言宋人說《易》不僅僅是解經失誤,更是“學術之誤”。在給晉芳的另一封《與家魚門論學書》中,他進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場,他道:“宋儒之學,根本既與三代有異,而復好為高論。與魏、晉習尚似異而實同。然在魏、晉,出于莊、老本不自諱;而宋人之于佛氏,則陷于不知?!盵3](P391)程晉芳不知是沒有真正理解程廷祚對宋儒的態(tài)度,還是故作糊涂,他給程廷祚的回信中道:“愚所謂程朱不可輕議者,非以其解經論學為無可是正也。其操心也純,其制行也嚴,其措諸事也明而有倫,因是以其身爵百世師,而人亦以是知二帝、三王之道之可貴而可從,雖其解經論學,或合或離,欲不以道統(tǒng)歸之,而誰歸乎?”[4](P754)

        程晉芳始終只認同宋儒解經之失,而他認為這一點并不影響程朱為孔孟真?zhèn)?、道統(tǒng)所歸。程廷祚與程晉芳在顏李學和程朱學上的分歧,是二而一的問題。程晉芳與方苞一樣,受到朝廷功令的影響,篤信程朱為道統(tǒng)所系,自然不滿批駁程朱理學的顏李學派;程廷祚身處學術空氣較為自由的江南,且早期受到顏李思想的熏陶,也始終堅持批判程朱理學。這是他們掩藏在經學表象下的沖突,是關于理學的沖突,也是他們學術上最根本的分歧。乾隆三十二年程廷祚逝世,程晉芳作《綿莊先生墓志銘》竟無一語提及顏李學派,更加證實了他們在治學道路上終歸殊途了。

        (三)“探求原旨”與“究心訓詁”

        程廷祚的經學研究吸收了漢學家的考據方法,從章句訓詁入手,但卻是不執(zhí)一家之言、漢宋兼采的路徑,他最根本的愿望是恢復圣經本意,探求圣人原旨。程晉芳在他的影響下也漸漸走上治經之路,但卻在時代風氣影響下越走越遠,最終歸于“究心訓詁”。

        乾隆三十八年,清廷開四庫全書館纂修《四庫全書》,紀昀、朱筠、邵晉涵、戴震等著名學者會聚京城。圍繞著修書,對全國進呈的圖書進行???、辨?zhèn)?、輯佚、考據、編纂目錄的活動也相繼展開。程晉芳也參與了《四庫全書》的編纂,他不可能不受到這股學術風氣的影響。程晉芳與朱筠、戴震等人的交往,也增強了他的訓詁考據功底。四庫館的工作,更為他提供了閱覽古今注疏的便利,他重要的詁經著作大多完成于這一時期。

        他在《禮記集釋序》中寫道:“余之編《集釋》也,于諸家同異遍列之,因以考證其得失。于典物,巨細必有詮注,使人知《禮記》之卓然為經,非盡取材于《周官》、《儀禮》也。于漢唐以及本朝注釋諸家,茍有可存,必錄焉。而泛言義理,不待多方以釋者,則置而弗道,蓋欲于制義而外,別存古人淹雅一門,使三代以上文物、聲名可稽諸簡冊。”[4](P720)這篇序文扼要地表明他考求典物的興趣日益濃厚,對義理則選擇避而不談,也不再提及經世致用了。

        程晉芳在經學考據上走得越來越遠,江藩更是直接將他歸到漢學家的陣營,并在《國朝漢學師承記》中稱:“君(程晉芳)始為文詞,及官京師,與笥河師、戴君東原游,乃治經,究心訓詁。”[7](P109-110)《四庫全書》的編纂工作從乾隆三十八年持續(xù)到乾隆四十九年,是年程晉芳病逝,那時候的考據學風已然傾覆天下。

        四、結語

        從康熙三十年程廷祚出生到乾隆四十九年程晉芳去世,他們的人生軌跡連在一起持續(xù)了近一個世紀,這是清朝國力最鼎盛的時代,也是清代學風劇變的時代。程廷祚與程晉芳在經學考據興起的時代潮流中,順流而動,各自成就了自己的經學研究,成果豐碩。然而他們掩蓋在經學皮相下的分歧一旦被揭開,我們便發(fā)現(xiàn):第一,程晉芳在程廷祚的引導下開始了經學研究,但他到北京后,在時代學風的感染下逐漸“究心訓詁”,在經學考據的路上越走越遠;第二,程廷祚不滿宋儒以己意解經的方法,他用訓詁考據探求經書本旨,希望建設一個新的理學,程晉芳則選擇站在以方苞為代表的官方理學立場上,堅決擁護程朱的道統(tǒng)地位;第三,程晉芳繼承了程廷祚通經致用的觀念,倡導“有用之學”,但在考據學風盛行的清代中期,程晉芳也不再提及經世致用了,經世實學只能以一股暗流潛伏在經學的皮相下。

        猜你喜歡
        經學
        康熙朝文廟從祀爭論中的經學邏輯與理學邏輯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8:48
        皇侃論“學”與南朝玄學的經學化理路
        原道(2022年2期)2022-02-17 00:57:26
        元代朱子后學經學著述整理之特色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7:02
        日本經學史著分期分派說述評
        漢魏經學的“人才進退”問題
        漢宋調和與“中體西用”論的生成——兼論曾國藩、張之洞的經學史定位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58
        經學還是子學?——對政治儒學復興之路的一些思考
        哲學評論(2018年2期)2019-01-08 02:11:42
        經學素養(yǎng)對劉楨生平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近三十年來的漢代經學研究述評
        一部研究朱子經學的力作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乱码窝窝久久国产无人精品| 久久影院午夜理论片无码|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538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费|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亚洲第一女人天堂av| 精品粉嫩av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全黄裸体|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大地资源中文第三页|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百度|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中文乱码| 免费黄网站永久地址进入|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av一区二区制服丝袜美腿| 亚洲综合色无码|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老熟妇女|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丰满熟女人妻| 日本女优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道精品一区三区| 女人被狂躁高潮啊的视频在线看 | 狠狠躁狠狠躁东京热无码专区| 免费人人av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色|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中文| 在线观看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久久自然熟的香蕉图片| 国产av电影区二区三区曰曰骚网| 五月天综合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