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靖怡
對外文化傳播是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以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為契機,以對外文化傳播為重要途徑,塑造我國國家形象已逐漸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次的高度,成為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文化和傳播存在著相生相伴、相輔相成的關系,在當前世界文化思潮日漸復雜的情況下,若要真正彰顯我國的綜合實力,就應該用好文化傳播手段,展現出我國文化真正的風采,塑造和諧、包容、典雅、獨具中華特色的國家形象。
“文化傳播又稱文化傳通或文化傳揚,是指一定的主體通過言語或姿勢、表情、圖像、文字等符號系統,傳遞或交流知識、意見、情感、愿望等信息,并影響一定的受眾得到影響的過程?!盵1]對外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有著必然的聯系。從增強文化軟實力層次來說,一個主權國家自覺進行對外文化傳播,根本途徑便是通過文化傳播實現其他國家對本民族文化、本國文化的認同和追隨[2],有效地進行對外文化傳播能夠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提升國家綜合實力,讓世界各國更加正面、樂觀、積極地了解中國、認同中國。
由于社會發(fā)展模式、歷史文化傳統等方面存在差異,中外文化在交流過程中存在種種碰撞甚至沖突,不僅給對外文化傳播帶來了諸多困難,也使國家形象的塑造產生了各種問題。
首先,對自身文化的挖掘不夠充分。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是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根基,更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卻仍能自強不息拼搏進取的內在動力,但是,近代以來,由于歷史等原因,我們缺失了文化自信力,對自身的優(yōu)秀文化繼承不夠合理,轉化不夠成熟,對自身文化挖掘和開發(fā)也不夠充分。其次,對國家形象的認識不夠深刻。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縮影,也是一個國家在各種國際活動中的名片。近代以來,我國國家形象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目前我國國家形象仍存在著嚴重的“他塑”問題[3]。這既有我們自身的原因,也和部分與我國崛起有嚴重利益沖突的國家不遺余力制造負面影響因素有很大關系。最后,對外文化傳播能力不足。長期以來,我國在對外文化傳播方面對國家形象的塑造一直比較單一,國家形象趨于固化、官方,不夠貼近生活。傳播方式方面以單向灌輸為主,宣傳形式比較死板生硬;傳播手段仍以傳統媒體為主,新媒體的應用不夠廣泛,沒有把握好和利用好在青少年受眾中占主導地位的新媒體。
物質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都是物質文化的表象。物質文化傳播主要是利用物象的展示和對物質生活的體驗,將中國國家的形象、國家文化風格展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拿飲食文化來說,我國向來尊崇“美味、綠色、健康、高雅”的飲食文化[4]。無論是美食還是餐桌禮儀,都映襯著我國注重“和諧”“包容”,追求“幸?!薄鞍部怠钡奈幕瘍群T偃?,拿服飾文化來說,“中國有章服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服飾是一個國家禮儀、制度的載體,是一個階層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個社會風貌、生活方式的展現,更是一個人精神氣質、審美能力的外化體現。我國歷史當中,不同朝代、不同階層的服飾都各有特色、各有美感。通過“華服”的復興和傳統服飾文化的對外宣傳,可以生動地將我國注重禮節(jié)、優(yōu)雅大方等諸多特點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樣可以激起外國友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促進他們從生活化、審美化的視角入手,了解我國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特點,進而更客觀更深刻地了解我國的歷史和文化。
精神文化觀念的構成包括思想、規(guī)范、知識等各個層面的內容。作為文化的靈魂所在,精神文化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并影響著文化對外傳播的價值取向。為了傳播我國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觀念,可以積極通過旅游、文體、教育等多種形式與外國進行友好交流,科學合理地開展文化傳播工作[5]。第一,深入挖掘旅游業(yè)中的文化內涵,讓游客在品嘗美食、欣賞美景的基礎上,感知與解讀中國文化,將中華文化中“和諧、包容、發(fā)展、以人為本”思想價值觀念展現給全世界。第二,體育賽事是世界各個國家文化交流與交互的重要平臺,更是傳播我國文化的重要契機之一。通過體育健兒的優(yōu)異表現,將我國“自強不息、以人為本、關愛人性、益智養(yǎng)身、強身健體”等良好思想價值觀念展現出來。第三,教育事業(yè)是立國之本,開展來華留學教育更是傳播我國先進文化,全面、立體塑造國家形象的重要方式。開展系統、科學的來華留學教育,在語言學習、專業(yè)學習的基礎上,做好留學生的文化教育工作,使留學生自覺地成為“知華”“友華”“愛華”的“宣傳大使”,通過留學生之口,講好中國故事。
在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fā)展、世界文化格局不斷變化的當下,必須要展現出我國文化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塑造我國和平崛起大國的國際形象。在這一過程中,應該真切認識到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性,通過物質文化傳播和精神文化傳播兩種途徑最大限度發(fā)揮對外文化傳播的實際效果,展現出我國對外的文化態(tài)度,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