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鋮,郭貞琳,覃佳,楊易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 人文與管理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隨著建設(shè)“新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的提出,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形象、國際地位、國際競爭力及影響力的提升,以及我國社會設(shè)施的發(fā)展和包容性的社會文化,我國吸引了越來越多留學生,其中巴基斯坦留學生人數(shù)和比例快速增長,到2013年,我國的巴基斯坦留學生人數(shù)突破10 000 人,位居留學生人數(shù)榜第十位?!拔幕菘恕笔强缥幕浑H中的普遍現(xiàn)象,對巴基斯坦留學生適應中國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巴基斯坦留學生的“文化休克”提出具體的應對方案成為必然需求。
美國人類學家奧伯格(Kalvero Oberg)在1960年首次提出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文化休克指個體初次進入陌生文化環(huán)境后出現(xiàn)的各種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應。文化休克由四個不同階段組成,依次為蜜月期—敵意/僵持期—恢復/調(diào)整期—適應/掌握期。文化休克在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中不可避免,文化休克不只是形成對跨文化交際者的負面障礙,同時它對跨文化交際者提出了積極地挑戰(zhàn),是交際者跨文化交際能力發(fā)展和個體內(nèi)在成長的助推劑,并且具有非凡意義。
留學生對目的文化的不熟悉、文化定式和文化中心主義是造成“文化休克”的三大主要原因。而目的文化與祖文化的差別往往會造成以上情況的出現(xiàn),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巴基斯坦95%以上民眾為穆斯林,伊斯蘭教規(guī)定不可食死動物(包括因打、摔、觸、勒、電等原因而自死的動物)、流出的血、豬肉及非誦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以及酒。(1)巴基斯坦人民早餐以奶茶和點心為主,主食是以馕為主的面食加咖喱烹飪的菜品,菜品以咖喱、洋蔥及特殊香料為主要風味。而我國中東部地區(qū)基本無巴基斯坦風味餐廳,多為中式餐廳。(2)巴基斯坦人民吃飯時一般用右手抓取食物,一般用手撕開面餅包裹菜品一起食用。正規(guī)宴請則使用刀和叉。(3)巴基斯坦人民吃飯時喜歡盤坐在一起吃。站立時不吃東西。
(1)巴基斯坦智能手機應用較少,手機多用于通話。生活中手機地位較低。(2)巴基斯坦交通多以摩托車為主。(3)巴基斯坦處于工業(yè)化初級階段,物價相對中國便宜很多。(4)巴基斯坦全年氣候炎熱,降雨分布不均,呈燥熱氣候。我國中東部全年溫暖濕潤,冬季較寒冷。(5)巴基斯坦婦女在公共場合不可以暴露大腿、小腿,而我國人們在的公共場合常看到美麗的中國姑娘們穿著熱褲,超短裙。(6)巴基斯坦每天有五次清真寺禮拜喇叭聲。
(1)巴基斯坦國語為烏爾都語。(2)漢語和巴基斯坦的國語烏爾都語分屬于不同的語系, 特別是在語音方面,差別很大。(3)中國的留學生課程多使用英語教學。我國中部地區(qū)招收的留學生主要來自東南亞國家,英語是這些國家的官方語言,所以我國留學生課堂教學語言基本為英語。(4)巴基斯坦學生在漢語語音學習上有些難點:聲母、韻母、聲調(diào)等方面學生容易產(chǎn)生的偏誤。(5)文字的認和寫成為漢語學習難點。(6)我國中部地區(qū)市民對英語停留在“Thank you”和“Bye-bye”階段,與不會中文的留學生溝通相對困難。(7)巴基斯坦的英語口音給交流帶來了困難。
巴基斯坦留學生在來中國之前往往從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等渠道提前了解過中國的文化,但由于信息碎片化和錯誤理解,造成留學生在來中國之前就形成錯誤的文化定式。來到中國后對比對中國文化的原有理解和現(xiàn)在的理解,產(chǎn)生的差距往往會造成對事物和事情的困惑。
3.1.1 建立留學生點對點幫扶
(1) 中國朋友和家人親戚朋友是緩解來華留學生社會文化適應問題的重要社會支持。學校和留學生管理部門可通過主動給留學生結(jié)交一位朋友來提升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必要的時刻也可通過幫扶者來對留學生的“文化休克”發(fā)展方向進行正確引導。(2)舉辦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合作的相關(guān)活動與活動組織。校園活動是留學生在校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它在豐富留學生課余生活,拓寬人際交往、促進文化交流方面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留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對當?shù)匚幕J識和學習的過程, 通過建設(shè)多元文化學生社團組織、建立以同鄉(xiāng)會為形式的來華留學生組織增強學生社團支持。通過留學生對活動的參與和合作,可提升留學生的跨文化處事能力。
3.1.2 構(gòu)建留學生語言學習使用體系,提高留學生對中文的興趣
留學生對中文和中國文化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增加可促進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主動增加留學生使用中文的機會,提升中文使用的頻率,構(gòu)建中文使用體系,通過課堂知識與實踐相結(jié)合,提升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動機,提升留學生使用漢語的興趣。
了解異國文化,是克服文化休克的有效途徑。因為通過對目的語文化的積累就可以更好的區(qū)別文化差異, 有效避免交際中的文化干擾, 提高留學交往能力。通過課堂教育與課外結(jié)合的方式,提升留學生對目的文化的積累。使認識并認同中國社會文化價值觀。
缺乏文化自覺容易導致文化中心論現(xiàn)象。為更好地從事留學生教育教學,學校及留學生教育部門需了解留學生祖文化,從而對比巴基斯坦文化和中國文化對留學生進行教育,從而更好地提升留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提升留學生處事能力,提升留學生文化包容性,從而更好地應對“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適應目文化必須經(jīng)過的環(huán)節(jié)。在巴基斯坦留學生的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應該找到留學生“文化休克”心理畸形發(fā)展的原因,找出合理對策,對留學生的“文化休克”心理加以正確引導;在留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培養(yǎng)目的文化相關(guān)知識,增加留學生目的文化知識積累、組織相關(guān)活動訓練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比教育留學生祖文化和留學地文化區(qū)別,從而幫助留學生快速、正確地度過“文化休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