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香娟
【摘要】在我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群文閱讀模式在不斷應用與發(fā)展過程中慢慢被人們所認知,將這種教育模式應用到課堂和課外閱讀中去,使教育教學工作不是過去簡單的課堂灌輸,加上僵化的課堂模式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帶來消極負擔的厭學情緒助長,最終也達不到語文教學的學科目的。本文將從漫畫《父與子》出發(fā),對群文閱讀模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探索,期望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帶來良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群文閱讀? 《父與子》? 漫畫? 自主學習
【課題項目】課題名稱: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漫畫類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究, 課題批準號:XDJ2018045。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092-02
一、漫畫《父與子》的介紹以及其閱讀的意義
漫畫《父與子》是一部由德國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所創(chuàng)作的,且由157個故事組成的連環(huán)漫畫集。它用生動溫暖的故事講述著一對父子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面臨一個個問題,又共同將問題一個個進行解決的過程,來展示這對父子的深厚感情。與此同時,作為一部漫畫集,也很好的表達出漫畫家自己對于美學的一系列構想[1],其中的對于美學的價值方面也不容忽視。
漫畫《父與子》是很好的閱讀素材,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領悟能力,在一系列的漫畫故事閱讀里,不知不覺間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較大改善。通過閱讀漫畫故事,調動積極性,從而細心觀察生活的方方面面,體會生活中的各種樂趣,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為寫作積累更多的相關素材。漫畫閱讀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如果課堂上能進行相應的引導,更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豐富的漫畫內容,在經過教師的有效整合以后,會讓學生深入理解課堂教學的要求,完成語文教學的目標。
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作用
群文閱讀模式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達能力。如果學生能夠對生活引以關注[2],從生活實際進行多方面細心地觀察,將閱讀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甚至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寫作靈感。通過漫畫閱讀拓寬知識面,不是只知道教材的知識,更應該熟知教材以外的生活實際知識。以大量的閱讀來突破限制,多文本的集中式的閱讀,使得學生能夠就一個問題,通過課堂踴躍討論和課后積極思考,加深記憶,達到語文閱讀的教學效果,也培養(yǎng)了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三、從漫畫閱讀探討如何進行群文閱讀模式的開展
漫畫不是簡單的文字描寫,而是配上大量的圖畫,生動地塑造著作者想要表達的現實生活,特別是其趣味性,更使得小學生能夠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進行有代入性地思考自己學習與生活方面的行為[3]。學生通過閱讀漫畫也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動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閱讀學習的自主能力。
群文閱讀是把多組的文章通過一些方式進行組合,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使學生可以在閱讀文章時能有自己的見解,從而實現學生在閱讀能力和思考問題能力進步的教學目的。群文閱讀,是一個教師和學生針對一個大的內容進行多次閱讀,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探討。選取親子關系這個主題,通過《父與子》開展群文閱讀,感受這對父子的相處模式;接著教師對漫畫類型進行整合,啟發(fā)學生對父子之間對某一問題的做法進行探討。
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選擇適宜學習的閱讀書籍。小學生因為缺乏對是非善惡的準確認識,有時候不能分辨書籍所傳播的價值觀是否正確,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并且能以大量推薦的形式,讓學生在眾多書籍中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性學習,也有利于發(fā)現學生閱讀的興趣點,使得教師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更進一步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群文閱讀模式的大量閱讀,也更有利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因為興趣或教師的推薦,大量閱讀系列作品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漫畫作為一種生動的圖畫,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漫畫《父與子》的閱讀探討中,能夠進一步體會閱讀樂趣,挖掘群文閱讀的深層次內涵,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完成語文教學內容,實現小學生在寫作方面夯實基礎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忠瓊.童心解漫畫,下筆妙趣生——漫畫《父與子》在小學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知識,2016(16):47-49.
[2]馬曉玖.《父與子》的美學觀相[J].昌吉學院學報,2016(8):1-5.
[3]仇莉丹.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J].中學課程資源,20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