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岳虎
(江西省核工業(yè)地質局二六七大隊,江西 九江332000)
城門山銅礦具有多成因、多期次、多階段的成礦特點。礦床賦存在碳酸鹽巖、碎屑巖與巖漿巖的內、外接觸帶中,形成矽卡巖型、塊狀硫化物型和斑巖型“三位一體”的復合礦床。
城門山礦區(qū)位于九瑞礦田的南東端。該礦田北界長江,南至烏石街,西臨封山洞,東瀕賽湖,面積約550平方公里。大地構造位置位于揚子陸塊(Ⅰ級)的下?lián)P子地塊(Ⅱ級)西部,Ⅲ級構造單元為長江中下游坳陷帶,Ⅳ級構造單元為九江坳陷??v觀區(qū)域構造,工作區(qū)面臨四條深大斷裂:北東、北西分別為鄂州~九江斷裂和麻城~幕阜山斷裂,東為贛江斷裂,南為修水~德安斷裂,它們交織為菱形網狀,共同控制形成了工作區(qū)內部的網狀斷裂格局,沿網格結點有一串燕山期深源淺成中酸性巖漿侵入活動,構成了與區(qū)內銅礦床形成有其內在聯(lián)系的區(qū)域地質背景(如圖1)。
圖1 城門山銅礦區(qū)域大地構造位置圖
城門山銅礦為一以銅為主,共伴生硫、鉬、鋅、金、銀及稀散元素錸、鎘、銦、鎵、鍺、硒、碲、鉈等的大型綜合性礦床,具有多成因、多期次、多階段的成礦特點[1]。礦床賦存在碳酸鹽巖、碎屑巖與巖漿巖的內、外接觸帶中,形成矽卡巖型、塊狀硫化物型和斑巖型“三位一體”的復合礦床。全區(qū)共有工業(yè)及低品位銅礦體108個。
(1)礦石結構構造。城門山礦區(qū)的礦體結構種類繁多,按照其形成方式大致分為五種類型,并分為16種礦體結構。其中以晶狀顆粒結構和交代溶解結構為主,假晶、次生和蠕蟲狀結構少見。
(2)礦石礦物成分。礦區(qū)內礦石性質復雜,類型繁多,主要金屬礦物有黃鐵礦、黃銅礦、輝銅礦、藍銅礦、斑銅礦、銅藍、硫砷銅礦、砷黝銅礦、閃鋅礦、方鉛礦、輝鉬礦、毒砂、孔雀石、磁鐵礦、赤鐵礦、自然銅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石榴石、方解石、長石和高嶺石。
(3)礦石化學成分。主要成礦元素有Cu、S、Mo、Zn、Fe;伴生有益組份有Au、Ag和稀散元素Se、Te、Ga、Ge、In、Cd、Tl、Re等;主要有害雜質為As、MgO、F等。As含量很低,一般為0.0046%~0.065%之間,僅個別樣達到0.11%~0.14%;MgO在0.09%~1.41%之間;F在0.022%~0.069%之間;A12O3在一般銅礦石中含量小于4%,只在含銅、鉬斑巖及含銅角礫巖中較高(11.4%~16.94%);SiO2在 銅、鉬斑巖中高達65.24%~71.7%,其它礦石在7%~37.08%之間;K2O在銅、鉬斑巖中較高,達2.6%~5.7%;W、Bi在個別樣中達0.04%~0.05%。
銅礦石按CuO含量分析結果,可分為氧化礦石(氧化率≥30%)、混合礦石(氧化率10%~30%)、原生礦石(氧化率<10%)等三種自然類型。銅礦石按礦物成分可分為塊狀硫化物含銅黃鐵礦礦石、含銅矽卡巖礦石、含銅斑巖礦石等三種主要工業(yè)類型。
城門山礦區(qū)銅礦大量資料研究成果,礦區(qū)三種主要銅礦石類型(塊狀硫化物型銅礦、矽卡巖型銅礦、斑巖型銅礦)并無本質上差別,而是在成因上有密切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體;主要成礦物質來源于中酸性巖漿侵入作用有關的含礦熱液。
本區(qū)礦床具有多期、多成因、多階段特點,大致可分為內生成礦作用與外生成礦作用兩個階段。
①內生成礦作用。內生成礦的主要作為一般分為早晚兩期。早期的為成礦期,因此矽卡巖銅礦與二長花崗斑巖和花崗閃長斑巖的入侵作用相關,并形成銅、鋅、硫,其局部銀、鉛富集的矽卡巖型、塊狀硫化物型、斑巖型“三位一體”礦床。晚期稱為斑巖型鉬(銅)礦成礦期,與石英斑巖侵入有關,主要由鉬形成。②外生成礦作用。外生礦主要作用為表生成礦作用,成礦時期在晚期,并是的在礦化斑巖的成礦基礎上,形成次生富集的10好席狀礦體。本區(qū)銅、銀、鉛、鋅、硫主要屬矽卡巖銅礦成礦期硫化物階段,主要結晶溫度為260℃~270℃,屬巖漿期后中溫熱液礦床。
鐵路坎礦床屬城門山礦區(qū)礦床東部延伸部分,故其屬于同一成礦系列,成礦作用過程一致。
早期的晚階段:酸鈣堿系列巖漿受到地區(qū)北西深斷裂、巖漿庫的入侵從外殼到一定深度優(yōu)先分化花崗閃長巖熱液,由于局部結構控制礦區(qū),巖漿上升侵位淺和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碳酸鹽巖石(主要是二疊紀)接觸,產生接觸交代作用;巖漿期后熱液成礦作用開始:首先形成無水矽卡巖;其次為弱熱液成礦作用,形成含水矽卡巖、磁鐵礦和弱銅銀鉛鋅礦化。該成礦系列是在不同成礦部位和圍巖介質條件影響下,同源巖漿熱液演化的結果。
晚期的早階段:由于其礦體構造具有繼乘性的特點,在花崗閃長斑巖體中不兩側產生了破裂,石英斑巖熱液上升多次爆破,并將大量的鉬、硫、和少量的銅、石英斑巖的結晶,形成典型的斑巖表面蝕變類型分區(qū)和鉀、硅化帶中形成大的細脈浸染型鉬、強烈疊加銅礦、轉換,沿著原始結構裂縫系統(tǒng)激活轉移,成礦形成前后兩個時期為一個有機整體,并具有成礦特征。因此,該礦床為雙復合“三位一體”成礦作用的礦床,成礦流體與成礦雜巖體同礦源。
城門山銅礦床為兩期疊合成巖成礦,接觸帶交代型、似層狀型、斑巖型銅礦床與斑巖型銅鉬礦床“四位一體”復型礦床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