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蒙( 九江市柴桑區(qū)人民醫(yī)院外二科 , 江西 九江 332100 )
C3型脛骨平臺骨折多數(shù)由意外事故等損傷所造成的,患者的損傷程度較大,患者的后遺癥概率大大的增加[1]。同時,C3型脛骨平臺骨折為完全關節(jié)內骨折或者是粉碎骨折,可以劃分為3類,即外側加內側粉碎骨折、外側粉碎骨折、內側粉碎骨折等[2]。因此,需要對C3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及時治療,促使患者恢復到正常水平。本文旨在分析C3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施以鎖定鋼板治療方式,及其臨床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C3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共計58例,以此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根據(jù)患者的固定治療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對照組(n=29)和觀察組(n=29),對照組男性患者為15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介于22-68歲,平均年齡(41. 3 ± 4. 8)歲,受傷時間為2-115小時,平均受傷時間(73. 5 ± 3. 4)小時,觀察組男性患者為1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介于23-70歲,平均年齡(42. 6 ± 4.6)歲,受傷時間為3-120小時,平均受傷時間(71. 5 ± 3. 4)小時,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受傷時間等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體位取仰臥位,可以實現(xiàn)對開放性損傷徹底清創(chuàng)治療。對照組患者施以普通鋼板治療方式,從前內或者前外行切口入路,向下延伸至需手術位置,對損傷處的肌群進行分離,將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對患者骨折區(qū)域進行復位處理,待復位程度達到固定需求時,運用克氏針進行固定,且放置位置以不影響鋼板位置為宜,選擇合適核實的鋼板進行固定,而針對后柱骨折,一般于后內側行倒直角切口,充分暴露骨折處,進行脛骨踝后部復位支撐,隨后采用鋼板固定,完成后續(xù)操作,縫合切口。觀察組患者施以鎖定鋼板治療方式,前期骨折復位方法與對照組患者復位方式相同。但固定方式為:取與患者骨折部位相應長度的鋼板,進行鎖定鋼板治療,近端直接使用鎖釘進行,且對于患者外踝復位處不予以加壓,為外側鎖釘預留足夠的空間,選取1枚皮質骨螺釘鎖定在脛骨外側骨折,并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加以調整;對患者患處頂端鎖釘進行固定,選擇1枚松質骨拉力鎖釘和適當墊圈對患者關節(jié)面骨折處進行加壓固定;再選用3枚鎖釘對患者骨折處遠端進行固定,保證患者的復位效果良好,留置引流裝置,再進行切口縫合。
3 觀察指標: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膝關節(jié)活動度情況、骨折愈合以及拆線后負重時間。治療效果評定:顯效:患者膝關節(jié)伸屈無障礙,且活動幅度超過120°,并且行走穩(wěn)定;有效:患者膝關節(jié)伸屈活動受限,且活動幅度超過90°,行走超過30分鐘后不穩(wěn),同時出現(xiàn)疼痛現(xiàn)象;一般:患者膝關節(jié)伸屈活動受限超過8°,且活動幅度超過60°,行走超過10分鐘后出現(xiàn)嚴重的疼痛感;較差:患者膝關節(jié)伸屈活動受限超過10°,且進行活動時,膝關節(jié)不穩(wěn),無法正常行走。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一般。
5 結果
5.1 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n=29)
5.2 2組患者膝關節(jié)活動度、愈合時間以及負重時間比較:觀察組膝關節(jié)活動度幅度較之對照組患者活動幅度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拆線后負重時間較之對照組患者短,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2組患者膝關節(jié)活動度、愈合時間以及負重時間比較
C3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膝關節(jié)均有不同程度的腫脹、畸形,且具有明顯的疼痛感、無法行走。C3型脛骨平臺骨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3-4]。因此,針對C3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采用科學合理的治療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且治療原則上主要以恢復患者脛骨結構和力線為主,對患者的平臺進行恢復,但是在實際的復位固定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骨折部位和軟組織的損傷程度難以掌握,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5]。本文針對C3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實施鎖定鋼板治療方式,可以提升患者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的愈合時間和負重時間,促使患者的膝關節(jié)可以更加靈活的活動。
綜上所述,鎖定鋼板治療C3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十分的明顯,有較大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