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會超 徐斌 趙剛 申順發(fā)(中國民航大學體育工作部 天津 300300)
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yè)面臨著重大的機遇與挑戰(zhàn),急需大量的優(yōu)秀人才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大學畢業(yè)生是國家的需要和時代的召喚。據(jù)《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2018年中國大學生在校人數(shù)達到3700萬。面對如此巨大的學生群體,各高校在提升專業(yè)建設水平的同時,對在校大學生的健康管理也應引起充分重視,能否做好此項工作關系到能否保障我國高等教育平穩(wěn)、高質量發(fā)展。健康管理是指一種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管理的過程。對于在校大學生的健康管理主要針對于生理和心理兩大部分。近年來,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指標均呈嚴重下滑狀態(tài),已不容忽視。體質健康水平方面,通過入學新生體測達標數(shù)據(jù)對比,BMI指數(shù)超標率不斷上升,引體向上合格率不足15%,長跑及格率不足60%,立定跳遠平均成績較比5年前下降10cm,并且隨年齡的增長,下降趨勢更加明顯。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是中小學階段缺乏體育鍛煉與玩耍,加之獨生子女一代,家長對于運動與玩耍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過于擔憂,造成普遍缺乏鍛煉的現(xiàn)狀。心理方面,由于自幼較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缺乏危機感,當今一代大學生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理解存在偏差,在校園生活中表現(xiàn)為不思進取、焦慮、輕度抑郁等現(xiàn)象,究其原因,既有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因素,又有剛剛成年,家庭、學校引導不足的原因,如不及時有針對性地疏導,聽之任之,則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甚至引發(fā)極端行為的可能??梢哉f,大學生健康管理是目前擺在高校管理者面前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在提倡大力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的新時代背景下,體育教學作為公共必修課,面臨著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管理的新任務,應從更高的高度重新審視體育教學的定位和作用,積極投身改革,全面健康引導,提升到教學質量的同時,完成培養(yǎng)新時代合格建設者的重大歷史使命。
我國十三五之后提出“大健康”建設,把提高全民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國家戰(zhàn)略高度,在校大學生的健康管理工作必須作為重中之重,只有理想信念、身體、心理全面達標的大學畢業(yè)生才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主力軍。而高校體育教學因其特點在完成公共體育教學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為此,高校領導者和體育教學從業(yè)者均應走出過去對體育課的較淺認識,重新審視高校體育教學的定位。
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不是簡單的完成教學任務,應針對當今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制定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規(guī)劃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目前部分大學生在高考完成后進入大學校園對自身身份身份的忽然轉變不能很好地適應,從早出晚歸的高中生活馬上進入相對放松的大學生活,感覺壓力驟減,無所適從。有的學生對自身要求過于放松,學習不努力,采取熬夜、沉迷游戲、手機依賴、甚至不按時吃飯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大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所受體育教育質量不高,課余鍛煉的機會很少,基本不清楚體育運動的意義,不了解體育鍛煉的基本方法。在全社會努力提倡建設人才強國的今天,高校體育教學應該重新定位,通過課堂教學和延伸,切實地幫助學生擺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嶄新的面貌度過校園生活,反之,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學生大面積體質下降,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低下,直接影響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體育教學的重要意義不僅在于傳授運動知識和技能,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同樣具有重要的影響,這一點往往是我們廣大體育教學從業(yè)者近幾十年來忽視的一方面。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是每個人都必需的重要生活組成部分,積極與消極可以使一個人的思維與行動向不同方向發(fā)展,特別是18-22歲的在校大學生,影響更為明顯。合理有效的體育課程可以在督促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讓學生在運動中過程中體會參與有體育運動的樂趣,在運動中放飛自我,減緩壓力,舒暢心情。同時,體育教學可以使學生建立形成完美的人格,發(fā)展個性,如對抗類項目可以提升抗挫折能力、表演類項目可以增強信心,游戲類項目可以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微笑面對生活和學習,可以說,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影響絲毫不亞于身體鍛煉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高校體育課教學同樣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在教學過程中使體育與思政形成協(xié)同效應,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型人才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因教學的特殊性,體育教學本身具備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勇敢頑強品質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應該更深層次地思考如何發(fā)掘體育教學的潛力,發(fā)揮體育運動展示國力、國威的功能,通過豐富教學方法手段,弘揚愛國主義、培養(yǎng)集體主義和民族自豪感,并內化為自身生活和學習的動力。必須豐富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改革,如理論教學時,講述新中國體育從建國初期的落后地位奮起直追,到北京奧運會金牌榜問鼎世界的光輝歷程、網絡教學平臺上宣傳我國運動員為國爭光奮勇拼搏的精彩片段、發(fā)揚“女排”精神等內容,以及許海峰、李寧、姚明、劉翔、佟文、孫楊、蘇炳添等優(yōu)秀運動員的感人事跡都可以作為很好的教學內容,通過上述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發(fā)學生樹立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生活方向,自覺成長為祖國新時代的合格建設者。
(1)體育選項班的優(yōu)劣研究。
選項課是以各體育專項的基礎教學為主進行編班,以一學期或一學年為周期授課的上課方式,是在基礎素質教學上發(fā)展而成的。優(yōu)勢是以學生的興趣為主,學生根據(jù)意愿選擇自己喜愛的項目進行體育教學,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參與度較高,有利于運動技能的掌握。與此同時,目前各高校均采取學生通過教務選課系統(tǒng)進行選擇,由于選課學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教師人數(shù)和教學班開設數(shù)目有限等限制,造成很多選課不成功的學生被安排到其他的選項班,非但上不了喜歡的課,而且造成大面積的被動選課,教學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如大批女生被分配到足球課,男生被分配到瑜伽課等現(xiàn)象,由于缺乏和興趣和基礎,往往給教師教學帶來困難,造成教學質量差,運動負荷達不到要求,對普遍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水平沒有明顯效果。建議每個項目在大二年級開設初級和高級選項班,開課初期先選拔調整再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有意愿深造的學生切實提高。
(2)綜合素質班的研究。
通過觀察目前學生的運動能力,體育教學回歸田徑為基礎的教學理念是非常必要的,開設基礎綜合素質班是以田徑技能練習為內容的教學方式,來源于前蘇聯(lián)模式,在原有教學內容上有所創(chuàng)新,增加新的內容。由于目前的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接受的體育教育較之前存在很大欠缺,身體素質差,在大一年級統(tǒng)一進行綜合素質班是十分必要的。教學內容包括耐力、力量、速度、靈敏、柔韌、協(xié)調等各項素質,用一年的時間使學生綜合發(fā)展,具備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教學方法手段豐富多樣,例如:學習田徑基本專項練習,如小步跑、后踢跑、后蹬跑,高抬腿跑、跨步跳等內容、采用跳箱發(fā)展跳躍能力、,肋木,單雙杠等器械進行練習發(fā)展上肢力量、跳繩發(fā)展協(xié)調性和靈敏素質、標志桿之間蛇形跑發(fā)展靈敏素質等。通過兩學期的基礎練習,可以真正達到發(fā)展體育運動能力,增強體質的目的,使學生在大一年級強健身體,樹立信心,完成好身份的轉變,以飽滿的精神和身體狀態(tài)迎接生活和學習。
(3)開設特殊班的研究。
由于學生群體龐大,曾患有重大疾病、傷愈期、運動能力先天不足、過分肥胖的學生的人數(shù)也不斷增大,此類學生參與體育課時無論是綜合班和選項班均存在困難。在正常開設體育課的同時,我們同樣不能忽視這樣的學生群體,應有計劃地開設特殊教學班。以康復、減肥、培養(yǎng)運動能力為目標,以降低難度,正確引導,參與為主,量力而行,逐步提高為教學原則。在特殊班教學組織上,應由有專門教師負責教學,科學制定教學內容,以有氧運動和康復為主,采取步行、慢跑、小力量訓練、基礎瑜伽、基礎普拉提等手段,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基本運動能力,同時使其避免失落感,促進其身體和心理的共同健康發(fā)展。
(4)大力提倡課內外一體化研究。
體育社團作為體育教學的延伸,是體育運動愛好者的第二課堂,是校園生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做好社團工作,是高校體育課教學實現(xiàn)課內外一體化的重要工作。有舉辦的課余比賽,課余訓練,知識講座等豐富內容。體育教學的改革還應重視體育社團工作,鼓勵學生參與課外鍛煉。通過舉行社團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促進大學生課余自覺練習的同時,還可以增強組織能力,增加交流溝通,疏解壓力,增進團結,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各高校體育運動委員會應委派專職教師做好社團的指導工作,使活動正規(guī)化,多樣化,使體育文化盛行于校園,深入學生的心中,實現(xiàn)“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這一學校體育的本質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高等教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jié)摿Φ闹匾獦酥?。體育教學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樣擔負著建設人才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高校體育工作者必須腳踏實地,深入研究,認真思考總書記提出的“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問題,為大學生的健康管理做好工作,構建有效的高校體質健康管理體系,踐行”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