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道波(江蘇宿遷學院 江蘇 宿遷 223800)
身為新時期教書育人的高等院校, 如何將高校人才培育充分和社會銜接,如何使學生在校園時期提高道德、勞動、智力、藝術以及體能等基本素養(yǎng),哪些手段可有效推動學生們實踐能力,這些問題均是高校增加招生數量后產生的挑戰(zhàn)和機遇。高校體育社團作為想要落實社員們的共同意愿以及滿足其個性化要求, 自發(fā)構成的依據相應章程實施活動的群體性學生組織。社團作為國家校園文化創(chuàng)建的主要載體,每年諸多社團通過多樣性、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以及知識性的內部生活吸引諸多學生主動參加其中。因為參加的廣泛性, 有效補充學生對于思政教育內容課堂學習不足的弊端,為大學生個體素養(yǎng)、優(yōu)質習慣養(yǎng)成以及思政教育知識的傳播供應有效平臺。在確保思政教育質量的基礎上,高??蓽蚀_指導與實施體育社團相關活動, 并使其在校園文化形成與發(fā)展中發(fā)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體育社團作為于高校環(huán)境內大學生自發(fā)建設與主動參加的團體,是將體育活動作為核心的學生組織。因其由學生們自發(fā)且自主參與, 致使學生們對社團組織活的參加程度存在較大的隨意性與任意性,最終導致社團內部相應規(guī)章制度難以約束社團內部成員。而在社團內部增加思政教育, 不僅可切實提高體育社團成員在思想層面的感悟,使其具備較好的紀律性,指導社團成員自覺融入體育社團生活與互動當中, 還能夠在體育社團活動當中潛移默化的提高其團隊精神,進而強化體育社團內部凝聚力,推動高校體育社團相應活動的有序進行。
高校體育社團區(qū)別于學校內部其他文化社團, 其一般情況下以特定體育項目作為載體組織社團活動。但是在組織社團活動過程中,常常在活動形式層面脫離正確方向,致使社團活動最終產生消極影響。然而滲透思政教育,不僅可為高校體育社團在組織活動時供應思想層面保障, 也能夠對隱含在體育社團內部的消極思想實施及時改正,最終推動社團邁向穩(wěn)定與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高校體育社團當中, 不存在實質意義層面的所屬關系與師生關系,社團當中的成員在較大程度上是互相平等的關系,而這也為體育社團提高自身建設供應現實根據。但是,在體育社團建設當中依然會發(fā)生制度尚未完善, 針對社團日后發(fā)展方向與定位缺乏明確認知等問題。比如,體育社團在和其他社團共同組織街舞活動過程中,由于活動結束后廣受好評,并超過體育社團自身單獨組織活動時產生的效果,使得體育社團組織人員存在轉型想法,以期推動自身邁向另一方向進步與發(fā)展,卻并非針對自身情況充分考慮,對于社團日后發(fā)展不具備精準定位, 最終導致體育社團漸漸趨向發(fā)展緩慢的困境。但是,在體育社團中滲透思政教育內容,并基于社員個體發(fā)展、職業(yè)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等諸多層面,針對內部成員實施思政教育,可有效推進社團自身建設邁向準確方向,而這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理論內容應用到實踐中的重要措施。
體育社團的多數活動在于組織與體育有關的多樣化活動,而這也是強化社團內部凝聚力的有效措施。因此,不論是體育社團,還是其他文化類社團均十分注重社團活動的組織與進行, 并且社團組織者多會根據社團成員的愛好與興趣設計活動內容, 雖然社團活動進行過程十分熱鬧,但卻未獲得較高的好評率。產生此現象主要的因素在于社團組織者與成員們均過于注重活動過程與形式, 欠缺融合思政教育內容的思想, 在此背景下的活動多浮于形式,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導致難以借助體育社團相應活動針對參加人員實施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功能也無法彰顯。
高校體育社團多數成員關注的內容多呈現在社團發(fā)展層面,一般情況下管理者均在持續(xù)健全社團管理機制, 并要求社團成員定期制定自身社團日后發(fā)展規(guī)劃, 卻并未在強化組織教育層面呈現思政教育工作在體育社團中的指導作用。由于缺失思政教育在體育社團中的指導作用, 導致社團難以從理性視角為成員發(fā)展與社團日后規(guī)劃供應思想引導, 也使得體育社團對自身缺乏科學定位。
現階段,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及體育社團組織者,雖意識到思政教育滲透到社團內部生活的重要性, 在社團活動中也會適當進行思政教育相關活動,如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社團文化節(jié)以及組織拓展性訓練等多樣性活動, 但這些內容卻并不存在實質性的思政教育內容, 且僅存在于形式層面。而過于形式化的思政教育活動, 對于體育社團發(fā)展以及社團成員們的思政教育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反向影響。
思政教育內容不應局限在教材知識與課堂教育的講授, 應借助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社團活動等形式展開宣傳, 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化宣傳方式擴大思政教育功能在校園范圍內的影響力。社團是新生邁進校園后首先接觸的自發(fā)性活動, 各個社團在納新時應適當增加思政教育元素, 使新生在入學初期便了解思政教育是社團的核心內容。另外,社團在設計與組織活動時也應增加核心價值觀理念的宣傳。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獲得高校社團信息十分容易, 但卻鮮有發(fā)現高校體育社團在宣傳自身社團時增加思政教育內容?;诖?,社團組織者應自覺借助微博、微信以及校園官網等媒體平臺,在宣傳自身社團優(yōu)勢的同時,增強對于思政教育功能的傳播,進而對未入團以及社團內部成員產生積極影響。
大學生活動中,參與學生自發(fā)組織社團活動的學生占據多數。而伴隨社團規(guī)模的持續(xù)壯大,社團管理和運營制度也趨向規(guī)范化。目前,體育社團服務和教育功能日漸彰顯,管理和運營制度在推動和諧校園建設的過程中其作用漸漸明顯。社團管理相應部門應增加對社團內部機制的完善, 助力社團培育具備核心價值觀的組織者與管理者。同時,健全體育社團各項制度,提升社團自身育人和思政教育功能, 促使體育社團漸漸作為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體育社團是人和組織的高度統(tǒng)一,其健康發(fā)展與社會組織支持密切相關。因此,高校應助力社團與社會的交流,吸引更多社會機構幫扶體育社團,為使思政教育融通與社團活動中,高校應在體育社團管理人員到基層社團展開同步教育, 教育內容應融入所有社團活動甚至社團內部工作的整個過程, 從而為學生群體對于思政教育內容應用到實踐打下基礎。
強化學生管理自主權作為有效施展思政教育在社團中教育功能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與關鍵步驟, 這一方式可使學生個體能力在參與社團活動時得到真正鍛煉,將自身作為榜樣展開體育社團宣傳。相關部門針對體育社團的實際管理應將學生群體發(fā)展以及教育為基礎,為體育社團供應宏觀引導,以此保證思政教育第二課堂有效展開。同時,高校還應聯合學校團委、社團聯合會以及學生會等組織形成優(yōu)勢互補關系,切實發(fā)揮各組織優(yōu)勢,有效指引體育社團在學校第二課堂當中施展教育教學功能。另外,高校應切實加強學生個體對體育社團內部的自治能力,使更多學生自覺參加社團活動,使更多學生在社團的培育中走出去,通過榜樣力量熏染周圍學生,進而強化思政教育功能。
在建設高校體育社團當中, 應創(chuàng)新以往社團活動將娛樂作為主要、 教育功能作為輔助的思想, 落實活動育人與放松為輔的觀念, 呼吁體育社團積極創(chuàng)新, 引進諸多需社員運用自身技能的活動,使得社團活動趨向社會化,激勵學生們積極參加活動,以此培育更多優(yōu)質的應用型人才。在高校體育社團的發(fā)展觀念當中,高校應注重創(chuàng)建精品社團項目,經過建設品牌項目,增加本校及體育社團的影響力以及關注度。另外,在學生干部的配備層面,有關教師應嚴格選取,并且不可放松后備力量的培育,應緊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形勢,為新時期是思政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基礎。唯有社團不斷發(fā)展并成熟,才可切實傳播高校思政教學內容,切實進行思政教育第二課堂工作。
建設品牌化與特色化體育社團, 將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fā)展的元素引進社團活動當中。社團活動內容實現健心健身的全方位影響,可助力大學生群體健全自我心理健康。同時,社團管理者應適當減少影響不足以及參加度較低的社團活動, 組織契合社員們實際生活,且具備一定意義的活動。例如,健身健美社團組織體質雙能比賽、乒乓球社團組織乒乓球比賽,以及體育舞蹈社團組織假面舞會等具備特色文化的社團活動, 并在賽前訓練及比賽當中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強化學生間有效溝通,推動體育文化在校園內的傳播,實現思政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
綜上所述, 體育社團作為高等院校建設校園內部文化的載體之一,是高校發(fā)揮思政教育功能的重要載體,也是其他教育作用施展的主要平臺,是院校第二課堂的帶領者。為促使體育社團邁進健康、和諧的方向發(fā)展,學校應增加對社團活動的重視,切實掌握社團活動內容。經過在體育社團中引入思政教育,可有效構建思政教育課堂及課下知識學習與運用的共同體, 對體育社團自身發(fā)展以及成員發(fā)展均可產生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