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順杰(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許多國際知名人士都以自己的觀點表明了這一點,對南非解除種族歧視政策起決定性作用的前南非總統(tǒng)曼德拉一句“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令體育界中人沉思良久,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認為“在世界的五種通用語言——金錢、政治、藝術、性愛和體育中,體育尤其引人入勝”不知道感染了多少體育人。在我我們祖國在各個領域都有長足進步的今天,體育更是站在了“潮頭”,我國對體育的重視越來越高,作為體育人的我們,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時刻,我們要做的就是,做一個體育文化人,做一個有民族精神的體育文化人。
把體育當作一種文化來看待,是為了更全面地認識體育的價值。中國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如武術和氣功,是最能體現(xiàn)體育的文化價值的。武術分門派,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倫理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練氣功需要寧靜淡泊,涵養(yǎng)性情。這些都有濃郁的倫理道德色彩和教育作用。武術可以打擂臺,有競技比賽的作用。武術和氣功可以健身,可以娛樂,可以治病,可以表演,甚至還可以成為職業(yè)。從這些意義上說,武術和氣功在體育文化中是處于領先地位的,所以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1)確立了人的主體地位。
人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強調以人為本的思想,使人的全面素質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得到提高。其中以人為本就是強調人重于物、強調對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強調一切為了人,徹底打破把體育人才當作運動機器甚至是政治工具的觀念,強調了人的主體性,注重政治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全面和諧的發(fā)展,不僅使體育人才能夠勝任體育教學工作,而且還能從事其他社會工作,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使我國教育目的不僅體現(xiàn)社會的期望,而且更強調和體現(xiàn)了體育文化人的主體地位和最終目標內容。
(2)強調了人的全面發(fā)展。
“以人為本”在體育教育中有凸顯的作用,在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既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組織性、紀律性、主動性、團結友愛、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的意志品質和穩(wěn)定心理素質,又可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并可在不同的體育練習中和體育欣賞中,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評價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從而使體育人才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成為既全面發(fā)展、又有獨立個性的社會有用之才。
那么,什么是體育人的文化?體育人的文化決不是“體育+文化”的簡單復合體,而是將學習體育專業(yè)技能與德育、智育、美育等各方面優(yōu)秀文化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體育人成為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既能全面發(fā)展,又有獨立個性的社會有用之才。
(1)體育文化人與德育體育人的文化蘊涵著巨大的道德力量。
忠勇愛國、吃苦耐勞、勇往直前、不斷超越、不斷創(chuàng)新。有一種“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南西北風”的執(zhí)著與堅韌。在這樣的道德力量的感染、熏陶下,就會形成陽剛的、蓬勃向上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素養(yǎng)一旦形成,在事業(yè)中就會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氣概,一個民族如果形成了這樣的力量,就會無往而不勝。
(2)體育人的文化是知識與素養(yǎng)的有機結合。
體育知識技能、歷史、哲學、文學、語文能力以及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都應該屬于體育人的文化范疇。人文素養(yǎng)也是相當重要的部分,一個具有人文知識的人,不見得就有人文素養(yǎng)。知識是外在于人的東西,是通過獲取得到的,可以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而素養(yǎng)是通過人涉獵了文、史、哲知識之后形成的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是深入人骨髓的思想和行為方式,是人在涉獵了文、史、哲知識之后形成的對人的終極關懷,體現(xiàn)在人的舉手投足間。知識的獲取是容易的,素養(yǎng)的形成卻需要時間。
(3)體育人的文化是優(yōu)美和諧的文化。
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無論是綠茵場上的拼搶,紅地毯上的翻騰,抑或是碧水中的劈波斬浪都是動與靜、剛與柔、力與美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既充滿活力,又不失規(guī)范;既充滿競爭,又不失禮儀。體育凝聚人心、強健體魄、振奮精神、愉悅身心、解手足,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構建和諧文化的重要途徑。
民族情感是愛國主義情感的基礎,是民族團結和民族友好的紐帶。民族氣節(jié)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民族自豪感或自卑感的產生,與整個民族的地位、成就、命運有關,也與一個人對本民族的態(tài)度和認識有關。而做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廣泛的理解就是通過體育運動來教育和培養(yǎng)人,使人成長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行為方式、身體健康、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對民族進步有推波助瀾作用的人。
“體育文化人”是一個人才培養(yǎng)理念、一種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形象表達方法,具體地說“體育文化人”是人文素質、科學素質、運動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體育專門人才。肩負著名族體育事業(yè)進步與發(fā)展的使命,要將民族情感銘刻于心,這不僅僅是個人榮辱,我們身后站著的是整個民族的體育事業(yè),這需要我們所有體育人的共同努力。
“做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在我們過去常提的體育人要“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的基礎上進行了繼承和創(chuàng)新,提出了“豐富其知識”的要求。我國的體育教育以前是體、教分離,現(xiàn)在“做體育文化人”的提出,正好可以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xiàn)狀?!白鲶w育文化人”的號召將使我們體育人在精神文化,物質文化,還有我們的運動技術文化、民族體育文化、國際體育文化等方面得到加強。
體育科學學院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形成這樣一個理念,設計這樣一個目標,來約束和凝聚大家,這對教育學生,提高教育質量很重要。把“做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嵌在醒目的位置,時時刻刻提醒大家,這樣能夠時刻鞭策、激勵師生!讓我們在體育這一領域越走越遠,從個人的角度出發(fā)把這種理念上升到民族高度,作為新時代的體育人,我們應該肩負這樣的使命。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體育發(fā)展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城市的發(fā)展文明程度。所以,作為中華民族新時代的體育人,我們當仁不讓更應該做一個體育文化人,一個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
“做體育文化人”本身很有哲理,因為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文化的概念包括了體育,但是現(xiàn)在現(xiàn)實往往又把體育和文化分開了,好像搞體育的人就沒有文化,文化人沒有體育,這種觀念由來已久,所以做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既反映了客觀規(guī)律,又是對我們現(xiàn)實的一種引導。這對搞體育的人來講,至關重要!同時強調了文化,有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毛澤東同志早在1917年發(fā)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中,就大聲疾呼:“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茍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蹦敲窗堰@兩句話理解到現(xiàn)在的體育當中翻譯就是“厚澤博學”。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我們學體育的人,本身就要做一個體育文化人,而不是大眾所認為的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整個標簽不應該打在我們體育人身上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撕掉這個“落后”的標簽,而給體育人重新定義,那么就是“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社會上部分人對我們搞體育的人有偏見,這是比較偏激的,因為從我們體育院校的課程設置來看,我們涉及的范圍非常的廣,多學科交叉,不僅縱向發(fā)展,涉及學科之多,而且也向橫向展開,多學科知識交叉教學,其中主要的有運動醫(yī)學、體育社會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經濟學、體育管理學,還有體育美學、體育人類學等等。體育本身就是文化,體育不能沒有文化,如果說體育沒有文化就沒有意義了,如果沒有文化,體育是一種野蠻的東西。所以說“做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是個非常好的理念,可以提高體育的檔次,提高體育功能。也可以讓我們的學術研究方向邁入新的高度,讓我們的國家民族從體育強國邁向體育大國。
“做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這種理念首當其沖針對的是體育大學生的培養(yǎng)。從大學的功能的來講,第一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有文化的人才,大學里傳授的是文化知識,然后學生用學到的文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這一點來講,“做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是從體育專業(yè)特殊性的角度強調了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因為體育專業(yè)的教育機制和學科建設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以競技體育為中心,對文化知識重視程度堪憂,學生缺少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所以在體育這個領域里,體育人對知識學得比較弱化。而“做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則需要我們既重視專業(yè)技能的發(fā)展,也要兼顧文化知識的學習,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補短板,補文化知識這塊短板,這樣我們才能為國家民族的體育建設添磚加瓦。
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體育文化人,首先必須堂堂正正地做人,也就是要做一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新時代的社會主義體育人。對體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講,始終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絕不可自由散漫、放任自流,更不可凌強欺弱、橫行霸道。
所謂文化人則要體現(xiàn)在知識豐富和舉止文明上,故要求我們必須博覽群書,努力提高自身的學養(yǎng)。要做一名優(yōu)秀的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應該盡可能的吸收多學科的知識,除了精通專業(yè)技能外,還要全面的提高自己文化素養(yǎng),在實踐中積極開發(fā)自己內在的潛能,把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技能以外的知識結合起來,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為推動體育事業(yè)的騰飛做一分體育文化人應做的義務。最重要的還是要用我們的體育文化來感染社會,來影響社會。
培養(yǎng)新世紀的有民族精神的體育文化人是時代的需要,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徹底打破腦、體分離的必然趨勢,有民族情感的體育文化人是兼有體育工作者與文化人的雙重身份,他既是體育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也是體育文化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