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玲 夏志誠
三周前,深圳跨界最多的警察張欣之從南山分局調(diào)任福田分局政委,開啟一個深圳市公安局交辦的試水任務。張欣之將這個著力為派出所做基本警力測算的工作,稱之為“退潮計劃”。如果成功,試水將呈現(xiàn)出深圳警界的警力分配真問題。
11月19日,下午5點32分,福田分局八樓。
又一家國內(nèi)知名的人力資源企業(yè)的人來了?!白甙桑h室”,張欣之端起茶杯,拿上筆記本,坐到人力公司所派的來者對面。
開場后,張欣之迅速切入正題:我給你們兩個派出所做樣本,你們要做出一個“崗位勝任力模型”,讓我們在以后的管理中有一個抓手。
張欣之熟練地將人力管理術語,切進警界現(xiàn)在頭疼的問題——基層派出所工作量非常大,但工作具體對應到個人時,往往忙閑不均,很少對崗位工作進行量化和細化。對于偵破能力強的稀缺“警力”和承擔基礎工作人員,也缺乏一種科學的篩選機制。
從警25年的張欣之,被深圳媒體稱為“跨界最多的警察”,從1994進入龍崗新生派出所之后,張欣之破案拼命,屢獲嘉獎,去海地參加國際維和部隊,參與北京奧運、深圳大運安保,輾轉龍崗、南山和福田三區(qū)分局,他對警察系統(tǒng)極為了解。
張欣之接下這個任務。多年以來,對企業(yè)管理的研究興趣,讓他很清楚要怎么去做。他連續(xù)六年給《深圳警察》雜志撰寫專欄,分享經(jīng)驗,也在博客陸續(xù)發(fā)表了700多篇管理類文章,抽選匯集成書《向警察學管理》,這或許是他被市局點將的理由之一。
這次,張欣之要把企業(yè)管理嫁接進公眾相對陌生的警察隊伍,第一步要先把警界真實的情況測算出來?!坝靡稽c心。很簡單,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要讓專業(yè)的人去做專業(yè)的事”,剛剛來到新崗位,張欣之開始與人力資源公司輪番見面,掰開揉碎給他們講,到底需要干什么。
張欣之說的“退潮計劃”,在人力資源公司的文本中。稱為“派出所工作人力資源優(yōu)化業(yè)務”項目。
張欣之給出了三個明確的需求:測算派出所有多少個崗位劃分,測算每個崗位需要多少人,梳理崗位職責及工作流程,撰寫崗位說明書。這樣以后有新人進來,拿到崗位說明書都可以開展工作,不用再花大量時間自己摸索。
讓人力資源公司的人去盯警察,而且是跟蹤盯住,來溝通的每個公司代表都有一堆顧慮:就怕警察太厲害,團隊盯不到真實情況,調(diào)研團隊反而被觀察。再說派出所工作特殊,也怕我們非專業(yè)人員,報告和結果有偏差。
張欣之清楚,表演的肯定會有,但他勸人力資源公司的代表不用太擔心,“你們之前可能是抽樣調(diào)查,但這次要求是跟班作業(yè),必須全面記錄,基層的工作就那些,哪怕作假,只要你們跟蹤調(diào)研得夠久夠細心,肯定也能發(fā)現(xiàn)”。
確定了調(diào)研團隊后,張欣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試點的兩個派出所做動員,要和基層民警講清楚,這次調(diào)研不是針對個人,而是針對崗位。
張欣之也期望,“退潮計劃”能觸動基層派出所延續(xù)了15年的值班規(guī)定,深圳治安比15年前大有改觀,但民警4天輪一個24小時通宵的規(guī)定卻一直未變。“如果能把4天輪一次的值班變成5天輪一次,將極大地提高基層民警的幸福感。從而更好地促進工作效率”。
25年積累的對警察隊伍的熟知,讓張欣之對調(diào)研有信心,“唬不到哪里去”。
張欣之
深圳市福田公安分局政委,從警25年,被稱為“身份最多的警察”
張欣之迷上企業(yè)管理,是從2006年開始的。
那時他剛剛從海地執(zhí)行維和任務回來,剛剛拿了一等功勛章,有了一段在深圳市公安局信訪辦短暫過渡的經(jīng)歷,并開始對警務溝通感興趣,逐漸深入到對企業(yè)管理的研究。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當時英國首相撤切爾夫人就把企業(yè)管理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引入了行政管理。與深圳一河之隔的對岸。香港警隊也在90年代引入了企業(yè)管理的理念,大大增加了行政效率。
“我們警察天天喊著為人民服務,但是當時給老百姓普遍的印象卻很差”,張欣之從警察聯(lián)想到保險公司的推銷員,那時百姓可能不買,但卻不排斥推銷,他覺得保險公司定有獨特的溝通技巧。
為此,張欣之專門跑去一家知名保險公司,聽講座學經(jīng)驗,想看看他們怎么培訓推銷員,還跟著上過幾堂課。
今年8月,張欣之的新書《向警察學管理:傳奇民警的心路歷程》出版。17萬字書中,收錄過去10年的66篇文章,糅合了刑偵、法學、管理學、心理學、博弈論等多種學科。但張欣之說,“書里是對過去的總結,現(xiàn)在,我們面臨了新的管理挑戰(zhàn)”。
尤其2010年調(diào)任深圳金融發(fā)展重地南山區(qū)的公安分局擔任副局長后,張欣之對變化的感知更為直接。
《向警察學管理:傳奇民警的心路歷程》
作者:張欣之
版本:海天出版社
2019年8月
迫在眉睫的問題在于:深圳街頭治安向好,他1994年初來時忙活的那些大案命案,現(xiàn)在已是零星罕見,相反涉及金融類報警增多,傳統(tǒng)的警力分布面臨挑戰(zhàn),刑偵警力多有空余,而經(jīng)偵警力卻尚未順勢跟上。
這對警察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前,警察需要的是“背對背”的技能,也就是說偵查破案,但未來,需要提高的是“面對面”的技能,取決于警察對突發(fā)事件的現(xiàn)場指揮。
張欣之判斷。深圳公安工作的重心,將在全國率先從刑偵向經(jīng)偵轉變,對經(jīng)濟案件的偵辦要求會越來越高。近兩年,在南山公安分局,他參與處理了多起涉眾金融平臺案件。對警察“面對面”技能的提升深有體會。
每個P2P公司案件的消息背后,都有二三百名受害者涌來報案。張欣之多次一個人面對數(shù)百情緒激動的投資人,進行現(xiàn)場溝通。
“我的第一直覺反應是不能怯場,一味回避只能讓受害者認為警方在隱瞞。越坦蕩地溝通,越能讓對方放心?!睖贤〞希瑥埿乐_口就會讓投資人思考,你通過平臺掙錢時納過稅嗎?當年你的親朋好友,有沒有勸說過投資平臺風險高,你聽了嗎?
他的開場往往能讓激憤的投資人略微冷靜下來,安靜地進行后續(xù)溝通,“我們警方在處理善后賠償,都是按照這家公司后臺的實際數(shù)據(jù)。跟你來不來現(xiàn)場沒有關系,即使你遠在異地,到時候該賠多少還是多少,我們是用數(shù)據(jù)說話,不是看你鬧得大不大”。
幾輪溝通過后。大部分的受害者都能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社會運轉中,警民溝通始終是重磅話題,張欣之期待這種溝通從群眾的真實需求出發(fā),他比《人民的名義》里達康書記整治信訪辦窗口高度,走得更遠一步。
“派出所之前老講,對服務群眾要溫馨,但沒有一個去問,群眾到底要什么?”張欣之換位考慮,如果我是群眾,你給提供的是鐵凳子還是皮沙發(fā),根本不重要,我關注的是能不能一次性把事辦完。如果一件10分鐘能解決的事,你給我拖了2個小時,那就算給我倒8杯水,老百姓還是會罵啊。
這一次,張欣之希望借助人力資源公司的專業(yè)調(diào)研,弄清楚警隊真實的崗位需求和要求,不光調(diào)研民警,也要調(diào)研一向沒有什么發(fā)言權的輔警,分清工作到底是誰完成的。
“盯著前臺,看看他的工作內(nèi)容有多少項”,細致到群眾親臨派出所和電話報警的比例,細致到群眾來了派出所,多少是來報警立案,多少人只是來求助或丟東西想查視頻錄像的。
傍晚的溝通討論過后,張欣之用自己最喜歡那句話收尾,“只有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退潮計劃”或許將為后續(xù)的警力配置甚至警務改革,提供一手數(shù)據(jù),為與深圳伴行的警隊,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