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德輝(甘肅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 甘肅 天水 741000)
高校體育教育評價,主要核心要素是對體育教學質量進行衡量。教學評價是建立在體育教學目標之上的,憑借不同類型評價模式,對體育教學活動實施正確的考量操作和評價操作,對測量具體結果實施優(yōu)質分析和對比,在此基礎上獲取最終反饋信息,隨之應用在后續(xù)的教學工作中,達成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合理調控。新教學理念之下,對高校體育教學要求甚是嚴苛,體育教學評價是彰顯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核心指標。因此,教師需要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實施體育教學評價過程中一定要全面了解,處理其中的諸多問題和不足之處,從而更好更優(yōu)的開展高質量、高水平的高校體育教學,此為促進學生體育素養(yǎng)強化和推動體育事業(yè)長效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現(xiàn)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因為受到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相關影響,很多學生不愛學習體育,對體育鍛煉的興趣有所下降,大量課余時間都用在打游戲和網(wǎng)絡聊天上,如此便會對學生學習造成很大影響,同時,也會侵害學生們的身體素質。學生長期缺乏體育鍛煉,體育鍛煉積極性會持續(xù)下滑,久而久之,惰性便會植根于學生內(nèi)心,對體育課程的學習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和興趣低下,當前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正處在一個下滑局面。
老舊式教育觀念之下,學生單純?yōu)閼扼w育考試而進行體育學習,很多學生思想上存在很大偏差。錯誤體育觀念的形成,對于高校體育教學事業(yè)發(fā)展而言是尤為不利,長期下去必定影響高校體育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學生綜合素質養(yǎng)成也會變得舉步維艱。
因長期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和限制,學生對待體育學習,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雙向降低,一味依靠教師教學指導,機械式的學習,對體育技能鞏固也只能是墨守成規(guī),體育學習成效自然不高。學生一方進行體育學習,被動態(tài)勢日漸明顯。因此,這也會對最終課堂教學和教師教學評價造成不良影響,阻礙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對學生體育成績考核和身體素質情況來說,影響都是十分巨大的。
體育傳統(tǒng)教學觀念影響到各個方面,很多體育教師實施體育評價過程中,仍然以單一評價模式為主,最終體育學習評價效果工作備受影響,同時,也會對高校整體體育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積極性造成嚴重阻礙。
(1)立足于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高校需要對學生心理素質和生理素質進行強化,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所以,高校要遵循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和訴求,嘗試性的從學生行為習慣角度和認知水平角度以及情感趨向等方面展開多層面的評價活動,從而反映學生運動習慣和基礎性學識水平以及健康意識,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的推動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強化學生本體社會適應能力;
(2)以人為本教學原則最為重要,只有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和效能,方可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和有效性,在教師合理且科學引領之下,不斷強化體育運動技能和各項能力。所以,不論是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都要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人,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體育能力,激發(fā)和挖掘學生本體內(nèi)在潛力,促進高校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給予其充裕的發(fā)展空間和表現(xiàn)機會,履行健康第一、學生為重的嶄新教學方針政策;
(3)為助力學生達成高度的自覺鍛煉,樹立終身體育的良好意識與行為,高校一方,應該從實際角度出發(fā),積極創(chuàng)建新型高校體育教學結構體系。具體而言,應該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順勢增加體育課程和體育運動的實效性,使得健康性要素和趣味性要素以及娛樂性要素融入其中,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和主動性,形成完美的健康體格,提升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讓學生一方可以自覺樹立較為樂觀且積極的體育鍛煉思想,形成優(yōu)良鍛煉習慣,從而深度彰顯體育教學評價核心效能。
對體育教學評價模式予以科學調整和優(yōu)化顯得十分重要,高校體育教師要結合當前體育教學目標和素質教育原則,在全面性要求和個體性要求以及主體性要求上下足功夫,對當前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機制和評價內(nèi)容以及指標機制等實施全面優(yōu)化,之后在此基礎上提升體育教學評價機制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高校一方要做到及時轉變思想、實事求是,要高度重視教學效果,改變傳統(tǒng)評價理念,對教學過程實施合理評價,將傳統(tǒng)單一化的評價模式轉變?yōu)榫C合評價操作機制。最為常見的就是在教學評價中,如在羽毛球教學階段增加羽毛球發(fā)球隨堂練習機制和羽毛球運動團體練習機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訓練成績信息和活動表現(xiàn)結果等加以評定和記錄,以此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能力,提升學生羽毛球運動技能質量和水平,助力學生形成良好的參與意識和鍛煉身體的思想等。
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而不是高校體育教師,學生還是教學評價的主體。所以,身為高校體育教師,要對學生主體作用有一個高度認知,這是最終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和強化教師教學手段的關鍵點所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彰顯體育教學評價積極性。體育教學評價機制的建立好處頗多,要將傳統(tǒng)被動教學模式轉變?yōu)楫斍暗纳倔w育課堂,達成教學評價主體多樣性,形成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行評價的聯(lián)動體育評價機制,憑借多層次評價機制透徹彰顯教學評價效能。典型案例為,教師進行羽毛球成績測試評定階段,可在原有教師評定基礎上,適當增加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形式,如此便可彰顯學生群體在高校體育教學評價中的主體效能,達成真正意義上的體育教學評價主體性和體育教學評價完整性。
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就是使得學生樹立體育鍛煉長效思想和觀念,提升學生體育水平和學習質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提升正確對待體育的看法和本體體能,對學生日后發(fā)展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與作用。因此,高校進行體育教學階段,需要做到體育和生活實際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以此強化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重視力度。作為高校體育教師,要和學生本體身體素質現(xiàn)狀結合起來,實施多樣化的體育教學。較為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可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多類課程開設,比如羽毛球、乒乓球和網(wǎng)球等,讓學生可以多樣化選擇,不斷豐富體育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可培養(yǎng)本體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提升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意愿。由于體育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對教學內(nèi)容有著最為直觀的感受,學生自我評價操作,可提升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使得學生對本體狀況有一個全面了解和認知,方便查缺補漏且提升本體水平。對于高校體育教師來說,體育教學評價機制方面需要作出一定的完善和優(yōu)化,這樣才能對教師教學價值作出最為精準的判別和分析。
為實施高效且科學的體育教學評價操作,體育教師需要將終結性評價操作和過程性評價操作結合在一起,通過匯總后提升整體教學成效。需要注意的是,終結性評價核心點在于對學生成績加以評定,教師一方使用終結性評價可以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現(xiàn)狀且做好檢查工作,使得學生可以知道本體不足,隨之針對性的加以改變。終結性評價在實踐操作中存在弊端,無法有效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所以,要改善此類現(xiàn)象,將過程性評價操作和終結性評價操作合二為一,結合學生學習實情,做好學習信息反饋工作,讓學生慢慢的進步,提升大學生體育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操作勢在必行,以此提升體育評價質量。定量評價操作彰顯了客觀性,這是體育教學評價中的重中之重,由于體育教學中多樣性特點明顯,使用單一化的定量評價不能對學生本體愛好和本體興趣加以合理評價,造成體育學習評價局限性狀況出現(xiàn),因此,應該將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有機整合起來,如此來彰顯出體育教學本質。基于上述,教師可應用相對評價機制對整體體育教學加以評價,此種評價模式可對一段時間內(nèi)學生體育學習成果加以檢驗,將最初成績和最終成績來完成比對,之后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學習效果實施全面性總結。高校體育教師可結合相對評價標準,對學生本體學習狀況進行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差在哪,自己較之前相比進步在哪,這樣一來,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信心才會不斷得到強化。
在新教學理念要求之下,高校體育教學要做到順勢而為,需要滿足基礎性教學訴求,達成素質教育預期目標,借助多樣化、有效化的教學評價,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升其主觀觀能動性,從根本上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評價質量的提升,推動學生綜合素質邁向嶄新臺階,未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