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芳
(新疆奇臺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奇臺 831800)
目前,人類的平均壽命有所延長,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已呈逐年增長的趨勢[1]。臨床上主要采取PCI 術進行治療,需采取綜合護理,加強護理效果[2-3]。本研究對1010 例患者分別采取基礎護理、綜合護理,旨在探究綜合護理對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搜集整理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醫(yī)院心內科收治的90 例急診患者、920 例平診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研究分析,依據(jù)入院的先后順序分成兩組。505 例患者為對照組,接受基礎護理,包括385 例男、120 例女;年齡45~82 歲,平均(63.12±0.52)歲;包括40 例急診、465 例平診。另外505 例患者為研究組,接受綜合護理,包括390 例男、115 例女;年齡45~82 歲,平均(63.18±0.54)歲;包括50 例急診、455 例平診。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兩組老年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相關檢查、術前準備,并擇期開展介入手術治療,設立專門的干預小組,由護士長負責安排相應的護理工作,小組成員均接受專業(yè)培訓審核通過后進行專科護理工作。對照組僅接受基礎護理,研究組在以上基礎行綜合護理,具體如下:(1)認知干預:??谱o士積極與患者傾心交談,耐心介紹疾病相關知識、PCI 流程及療效,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與PCI 的認知,協(xié)助配合完成相應的治療與護理工作。(2)心理護理: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予以患者足夠的尊重與支持,讓患者在心理上獲取足夠的安全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配合完成PCI 手術[4]。(3)家庭支持:詳細記錄患者的家庭資料,建立家庭支持系統(tǒng),向患者家屬說明家庭支持對病情康復的重要意義,讓家屬多給患者精神支持[5]。(4)環(huán)境護理:維持病房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的狀態(tài),控制探視次數(shù),保持病區(qū)、病房安靜,防止家屬、醫(yī)護人員聲音過大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6]。(5)健康教育與后期隨訪:讓患者了解臨床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多種危險因素,積極控制危險因素,如抽煙、酗酒、高血脂、肥胖等多種因素,指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
比較兩組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及并發(fā)癥情況。
將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納入SPSS 21.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的焦慮、抑郁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研究組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明顯比對照組少,P<0.05,見表1。
表1 焦慮、抑郁評分對比(,分)
表1 焦慮、抑郁評分對比(,分)
研究組患者術后的神經(jīng)反射、心律失常、血管綜合征并發(fā)癥情況比對照組少,P<0.05,見表2。
表2 并發(fā)癥情況對比[n(%)]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侵襲所致的完全閉塞血栓形成、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的一種綜合征[7-8]。但PCI 存在侵入性、費用高、風險大的特點,極易誘發(fā)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其術后康復效果,故在其治療過程中需加強護理干預[9-10]。
研究結果顯示,PCI 護理后,研究組的焦慮評分、抑郁評分明顯比對照組少;研究組患者術后的神經(jīng)反射、心律失常、血管綜合征并發(fā)癥情況比對照組少。提示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優(yōu)于基礎護理,綜合護理通過認知干預、心理護理、家庭支持、環(huán)境護理、健康教育與后期隨訪,更主動關注患者的心理感受,根據(jù)其需求全面實施護理措施,予以患者更為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在進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過程中應用綜合護理,既可促進手術順利完成,又可減少并發(fā)癥出現(xiàn),顯著提升臨床護理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