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文
(重慶市云陽鳳鳴中學校,重慶 云陽 404500)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diào),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應該從文本知識內(nèi)容和學生認知感悟能力出發(fā),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閱讀教學就是要從文本素材、理解過程、表達運用等方面予以拓展延伸,幫助學生在深入理解語篇表達主旨意圖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實踐運用能力。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習英語也是如此。光靠讀課本中有限的幾篇課文,是很難達到大綱要求的,必須增加閱讀量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其閱讀能力。英語文章讀得多了,就能夠把自己的語感培養(yǎng)起來,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鞏固已學過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通過對不同題材的廣泛閱讀,還能夠接受更多的信息,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及歷史地理、知名人物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對于擴展視野,促進其它學科的學習都是很有益處的。因此,必須把閱讀當成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步驟,不求每次閱讀時間和文章篇幅的長短,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讀下去,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一些生詞。在一般情況下,不必見到生詞就查詞典,這樣可以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不致于影響閱讀的速度和對文章的整體理解。那么,碰到生詞該怎么辦呢?可以采用下列三種辦法來處理:1.如果是專有名詞,一般可以根據(jù)上下文來判斷它是人名還是地名,或是其它組織的名稱。對于這些詞不認識關系不大,只要知道它代表什么就行了。2.通過構詞法來分析判斷。如有些詞的詞干是學過并且掌握了的,只不過是加了前綴或后綴轉換了一下詞性或詞義而已;又如有的是兩個單詞合在一起的合成詞,等等。對于這些詞只要有些構詞法的知識,就能夠猜測判斷出它們的詞性或詞義了。
英語中詞語的唯一性現(xiàn)象是很少見的。英語詞匯基本上是多義或多類詞。所以,對英語詞匯的理解就必須基于具體的語境,脫離了語境,詞匯的含義往往是不確定的。因此,教師在上閱讀課時,要經(jīng)常培養(yǎng)學生對多義多類詞在文章中的確切含義的理解與判斷能力。具體做法可以是提供給學生含有某個多義多類詞的多個句子,然后要求學生判斷該詞的何種含義與文章中的含義吻合。對詞匯在具體語境中語意的準確判斷,與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的關鍵。英語教師必須重視。
詞匯是影響閱讀的第一要素,離開了詞匯,閱讀就等于紙上談兵。然而英語單詞浩如煙海,多如牛毛。短時間內(nèi)掌握大量詞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一方面要向學生講清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勤記,多記單詞;另一方面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單詞記憶法幫助學生。記單詞有很多種,在中學階段常用以下幾種:利用構詞法記憶單詞英語中有詞根加前或后綴構成的派生詞;利用歸納法記憶單詞,把同一方面的知識歸納在一起記;利用音標記憶單詞,利用上下文猜詞義等。
英語語法是一種比較系統(tǒng),嚴密的知識體系,在閱讀中起著不可估量的輔助作用。凡是好的文章無不是在靈活運用該體系所規(guī)定的各中規(guī)則下完成的。因此只有掌握扎實的語法知識,學生才能在閱讀時準確捕捉作者意圖,理解文章信息。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靈活運用英語教法,引導他們,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他們的潛力和能動性去理解運用語法,而不是死記條條框框,抹殺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英語的興趣。
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常見的不良閱讀習慣有心讀、慢讀、復讀、指讀、朗讀和濫用詞典,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幫助學生克服這些不良的習慣,引導他們養(yǎng)成以意群或詞組為單位的閱讀習慣,并學會正確使用工具書,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閱讀課是一門技能課,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閱讀策略和技巧的指導。教師可以通過略讀、尋讀、尋找主題句、判斷推理和詞義猜測等策略的訓練,指導學生尋找關鍵詞和主題句以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大多數(shù)的英語文章,尤其是說明文往往重要的部分存在于某一段,而大多數(shù)段落都有關鍵句topic sentences。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覺地調(diào)整閱讀速度和閱讀方法的能力。如在理解文章中的語義,情節(jié),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跳讀法來閱讀。而推斷題應采用細讀法,通過對關鍵句地分析和對過渡詞語的判斷,可以略讀無關緊要的句子和段落,了解文章的主題。
總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其實就是學生對語言素材的整體理解和綜合運用,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自覺性和主動探究能力。這樣的優(yōu)化,能夠更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語言文化知識,提高語言運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