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才 朱犇 余鵬
(武警警官學院,四川 成都 610213)
首先,推進宋詞具體分類研究。目前對宋詞的研究多是整體式、系統(tǒng)式、高空俯瞰式的分析,多從詠史懷古、典故、以詩為詞、主題流變等寬泛性角度入手探析宋詞,這樣容易造成籠統(tǒng)、概括的研究傾向。而宋詞中的“三國人物”研究對詠史懷古類、典故類的宋詞研究做更為精細的劃分,有助于我們細化、深入了解宋詞。其次,通過對宋詞中“三國人物”的分析,可以梳理出宋人在詠史懷古這一主題上的流變趨勢。近幾年對宋詞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一位詞人的詞作上,這樣容易割裂文學觀念的傳遞、詞人之間的交流影響,無法窺探到宋詞的全貌。最后,深層次挖掘宋人獨特的文化和審美標準。宋人在對三國人物的選擇上和唐人有不同的側重點,就宋朝而言,因為靖康之難的沖擊,兩宋在同一個三國人物上,也展現了不同的時代風貌,有助于我們更全面了解宋人在不同時期的文化價值和時代烙印。
宋詞中的三國人物主要有劉備、曹操、孫權、周瑜、諸葛亮、嵇康、陳登等,這些人物出現的頻率不一,多則六七十首,少則一兩首,其中周瑜出現的次數最多,共72首,諸葛亮次之,有60首,女性形象則有二喬的14首和蔡文姬的7首。根據三國人物在詞作數量上所占比重及形象的豐富性,主要選取以下三種形象進行論述。
三國時期的君王形象,本文重點研究劉備、曹操、孫權三人。作為魏、蜀、吳三國的統(tǒng)帥,孫權和劉備都稱帝,曹操雖然生時沒有稱帝,但可以稱為是一個沒有稱帝的君王。宋詞中涉及到曹操、孫權、劉備的詞作有61首,大約有80%寫于南宋。
1.劉備形象
劉備歷來都被塑造成得民心,胸懷一統(tǒng)天下之志,有仁君之譽的賢明君主形象,“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彼谒卧~中也屢次被提及,“一任劉玄德,相對臥臥高樓”(蘇軾《水調歌頭》),“雄心元德,歲月依劉”(陳人杰《沁園春·次韻林南金愁賦》)都是寫劉備雖然依附劉表,但胸懷建功立業(yè)之志和報國之心?!扒筇飭柹幔聭咭?,劉郎才氣?!保ㄐ翖壖病端堃鳌さ墙蒂p心亭》)用劉備唾棄求田問舍的許汜的故事,一方面體現了劉備的胸懷氣魄、志向追求,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不愿做買田置地,不理國家大事的庸碌無為之輩。
2.曹操形象
對曹操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在《三國志》里曹操重視人才,唯才是舉,用人重謀,有高超的軍事才能,比如:討伐董卓、平定袁術、擒拿呂布、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陳壽評之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保ā度龂尽の簳の涞奂o第一》)而裴松之的注注凸顯了曹操奸詐殘忍的一面。到了唐代,文人把關注點放在曹操晚年荒淫的生活,詠銅雀臺、銅雀伎的作品增多。到了宋代,因為北宋、南宋不同的正統(tǒng)觀,對曹操的評價也出現了分歧。
從稱謂上看略帶褒義字眼的有10首,如“風流前輩漸無多,好在魏公門下客。”(毛滂《玉樓春·贈孫守素》)贊曹操熱愛文學,廣納人才?!皣@孟德周郎,英雄安在,武昌夏口,山水相繆?!保▌O《沁園春》)以英雄稱曹操,慨嘆其歷史功績?!爸边€他、溫公德量,魏公風力?!保ㄍ踹~《賀新郎·壽右史》)贊其豪爽豁達,“一吊周郎羽扇,尚想曹公橫槊?!保◤埿⑾椤端{歌頭》)曹操面對茫茫大江,橫槊賦詩,意氣風發(fā),盡顯文采風流。“良醞儻分焦革,早禾休浸曹公?!保ㄖ鼙卮蟆冻写搿罚┯昧送分箍实牡涔?,說友人胡季懷送來的酒是酸的,就像是用梅子泡過的酸酒。略帶不敬稱謂的有10首,如“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保ㄌK軾《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這首詞雖然用了“曹公”的稱呼,但卻是曹操、黃祖殺禰衡事?!爸芾赡晟?,氣吞區(qū)宇。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卷長波、一鼓困曹瞞,今如許。”(戴復古《滿江紅·赤壁懷古》)追憶赤壁之戰(zhàn),火攻曹軍,大敗曹操之事?!翱床懿m事業(yè),雀臺夜月,建封氣概,燕子春風?!保惾私堋肚邎@春·贈人》)寫曹操在銅雀臺享聲色之歡。“絕笑渠儂,平生奸偽,死未忘情履與香?!保▌⒖饲f《沁園春》)諷刺曹操平生奸詐虛偽,臨死前不忘將余剩之香分給諸夫人。“嘆息曹瞞老驥詩,伏櫪如公者?!保ㄐ翖壖病恫匪阕印罚└袊@曹操暮年仍懷壯志。
3.孫權形象
孫權是三國時期叱咤風云的一代英主,他善用人才、運籌帷幄,西征黃祖、堅持抗曹、贏得赤壁之戰(zhàn)和彝陵之戰(zhàn)的勝利,在宋詞里,孫權同樣備受稱贊,“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保ㄌK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昔日孫權射虎的英勇風姿,今日太守獵虎的意氣風發(fā),共譜一段酣暢淋漓的英雄豪情。
宋代文雅之士經常齊聚歌樓酒館識音聽曲,因此精通音律的周郎自然備受他們喜愛,所以在宋詞里經常用“周郎”代指友人或自己。而彈琴唱歌的多為歌妓,隨之“周郎”成了情郎的象征,用來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戀思慕之情,因為彼此間有共同的興趣愛好,進而志趣相投,“周郎”也就成了知己的代名詞,表達知音間的深切情誼。
諸葛亮在宋朝詞人們的心中是一位致力于北伐大業(yè)、為國事鞠躬盡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從晉朝開始,就有大量篇章歌頌諸葛亮,但諸葛亮進入詞人筆下的時間很晚,基本上是在南宋。當時朝廷茍且偷安,不思北伐收復國土,遂使愛國詞人常常念及這位歷史上的北伐英雄“更想隆中,臥龍千尺,高吟才罷?!保ㄐ翖壖病端堃鳌罚┰~中才開始有諸葛亮的身影。
漢末三國是一個需要英雄、造就英雄而又英雄輩出的時代,風云變幻的政局除了造就出如曹操、孫權、劉備類功勛卓越的英雄人物,也造就了其他形形色色的三國人物。三國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后來文士的目光,也衍生出大量吟詠三國歷史、三國人物的詩文,到了宋代以三國人物作為素材的詞作也不在少數,宋代詞人對三國人物的吟詠,帶有宋代社會的時代性和宋代詞人的主體性,詞人也通過三國人物形象來抒發(fā)自己心中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