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軼男
(遼寧省營口市西市區(qū)實驗小學,遼寧 營口 115000)
語文寫作是體現(xiàn)學生良好的邏輯表達能力、體現(xiàn)文學功底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而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教學,一定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在閱讀與作文中加深學生對于社會的理解和思考,這樣才能夠更好的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緊密地聯(lián)系到一起,而課外閱讀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還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社會的了解,更好的適應學生作文學習的進步與發(fā)展。
筆者認為,不論是命題作文,還是給材料作文,教師在提出寫作要求后,盡管反復提示、啟發(fā)、引導,學生還是不知從何處下筆,常有“無話可寫”之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寫作必須擁有與作文相關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積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動中通過觀察所獲得的材料?!边@就要求學生在寫作前必須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觀察,獲取寫作素材。由于學生平時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對客觀事物和社會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亂的,面對作文題目自然也就難以下筆成文,而多媒體網(wǎng)絡中,浩如煙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讓學生汲取豐富的知識,可以去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探索未知領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開闊學習者的視野。那么,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為學生的作文引來了活水,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媒體,能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與學之間架起科學的橋梁,發(fā)揮語言教學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夠形成的,也不是憑空就能夠得到提升的。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升應該以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基礎,在學生的實際生活的基礎上,教師要找到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和素質(zhì)提升的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在以前的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大量的背誦。而現(xiàn)代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則會更加關注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舉個例子來講,在傳統(tǒng)的作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學生背誦大量的古詩、名言名句和有名的、高質(zhì)量的文章,并且要求學生以這樣的文章作為模版進行寫作。其實這是畫地為牢,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被限制在這些內(nèi)容中。而現(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則更多的讓學生去理解和感受。對于一些高質(zhì)量的文章,教師會鼓勵學生去理解,感受其中蘊藏的深意。同時,教師還會積極的將這些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教師會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內(nèi)容。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生活。因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師不可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的百分百的重復學生的生活。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去體驗生活。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生活進行仔細的觀察,詳細的記錄下自己一天的所思所想,記錄下自己的奇思妙想。這些都為學生日后的寫作積累下了寶貴的素材。
筆者教學實踐證明,小學生的語文教育中,主要是從識字、斷句以及文字理解開始一步一步地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隨著學生開始進入到寫作的階段時,學生已經(jīng)對基礎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掌握,而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生進行閱讀方面的培養(yǎng),所以要對學生課外閱讀進行引導性教學。學生只有進行豐富的課外閱讀,才能夠更好的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技巧,漸漸的就會讓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同時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性教學過程中,通過深層次的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分析,讓學生可以根據(jù)文章的特定情景與人物的思想變化來更好的理解文章,完成對閱讀整體內(nèi)容的掌握與記憶。另外通過豐富的課外閱讀,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考與判斷能力,讓學生的寫作技巧得到一定的提高。這樣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如果遇到相似的寫作環(huán)境,學生就可以根據(jù)閱讀中的場景進行對文章的完善處理使文章內(nèi)容更具體,文章也變得更加的完美。
小學語文課傳授的是古往今來的漢語知識,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在傳授這種多樣性的知識時,可以設計一些閱讀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將學習的主動權更多的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不是一味地聽老師灌輸?shù)闹R,而是親身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讓語文課堂從以老師為中心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比如說在學習朱自清的散文《春》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們更好的體會到課文內(nèi)容的優(yōu)美,利用這種戶外親身體驗的形式,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程度。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愛,有助于學生樹立一個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就好比在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游玩的形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在這樣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身經(jīng)歷而累積素材,在寫作時更有情感和意象去表達。這樣靈活的教學手段,正是豐富寫作課程的途徑之一,也是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有效手段。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具體的新課標標準,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特征,運用積極有效的方式增強其創(chuàng)新性,使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效率得到提升,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綜合文學素養(yǎng),為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充分的條件基礎。另外,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寫作也需要不斷的積累和訓練。而在積累方面,就需要閱讀來支撐。大量的閱讀,讓學生進一步認知,什么是好的文章,什么樣的描寫可以打動人心,只有在不斷的累積當中,學生才能夠發(fā)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相融之處,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閱讀的素材去豐富自己的寫作,實現(xiàn)自身寫作又好又快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