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海娟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7300)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教師逐漸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初中語文教學更加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提問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的有效方法。精心設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奧秘,更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設計課堂提問,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呢?
初中生由于年齡特點,大多喜歡新奇刺激的事物,而對于枯燥的說教較為反感。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也應緊緊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精心設計一些能夠調動學生情緒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當前的語文教材很多內容都是融趣味性和文學性于一體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抓住學生感興趣的點進行提問,將這些富有情趣的內容傳達給學生。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綠色蟈蟈》一課時,上課前我先精心挑選了一些蟈蟈在不同生長時期的圖片,在課堂上我一拿出這些圖片學生都感覺很好奇,在學生興致盎然的時候我趁機提出問題:大家認識這種動物嗎?我們這個地方把這種動物叫做什么?誰能說出這種動物的生活習性?一系列富有生活色彩的問題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家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講述自己對蟈蟈這種動物的認識。在這種熱烈的氣氛下,學生很容易就進入學習狀態(tài),產(chǎn)生對課文內容的強烈好奇心,帶著興趣進入課堂學習。由此可見,富有趣味性的提問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課堂提問應該服務于課堂教學,而不是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該圍繞教學目標和關鍵內容,確保問題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xiàn)教學目標,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啟迪學生的心靈。一方面問題設計應該圍繞教學內容,體現(xiàn)重點、難點,讓學生在探索問題答案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在易混淆等關鍵處設計提問,讓學生加深理解,提升課堂效果。例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一課時,學習課文對人物內心的刻畫和描寫,體會課文蘊涵的情感力量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我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哪些描寫人的情感的詞語?同學們紛紛說出自己的答案。接著,我又問同學們文中的主人公遭遇了什么樣的不幸?文中有哪些體現(xiàn)?母親是怎樣幫助他走出絕望?在這一系列的問題中,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他們帶著疑問去品讀課文,帶著情感去理解那些詞句,學習效率自然也大大提高了。因此,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既要考慮課文內容的安排,又要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從而不斷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根據(jù)已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激活課堂、擴展思維的效果。
在設計課堂問題時,還應該綜合考慮班級內學生的不同學習基礎,分層提問、“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綜合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之上,結合提問對象分別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注意問題的難度和深度,體現(xiàn)層次化,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比如,針對“尖子生”,教師就應該注重拓展他們的知識范圍,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思維能力,向他們提問一些具有難度的問題,針對“中等生”,教師提問的內容應注重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斷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習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設計層次化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語文課堂中,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更為融洽、和諧,課堂效率也將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
課堂提問是當前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師生互動方式,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師應該重視這一過程中的師生情感溝通,通過積極評價學生的問題結果,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贊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體驗到和諧愉快的課堂經(jīng)歷。一方面,教師應做到在提問時保持親切、和藹的表情,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回答提問,另一方面在學生給出問題答案時,不管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通過形體語言,如一個手勢、一個眼神,流露出對學生的關愛,如果答對了,絕不吝嗇對學生的贊美之詞。這樣,通過師生間的積極互動,課堂提問就能變成學生自我展示的良好舞臺,不斷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使他們在課堂發(fā)言時自在踴躍,形成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
實踐證明,課堂提問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作為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為學生設計出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問題,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