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起
(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花貢鎮(zhèn)竹塘小學,貴州 晴隆 561402)
時代在不斷進步,我國的基礎教育質量想要早日達到新高度,就必須要重新調(diào)整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可以獲得更多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小學語文教育者要積極開拓創(chuàng)新,一改往日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發(fā)、調(diào)動、強化、保留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學習語文課程所帶來的諸多樂趣。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中,一直都是由教育者在講臺中扮演“獨角戲”,學生只能全盤接受老師的教學任務安排,很少會有表達個人意愿的機會。這種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越來越習慣于被動式學習,久而久之會將學習看作是討好老師、應付家長、取得高分的“工具”,學習積極性持續(xù)下降。為了能夠盡快改進這一教學現(xiàn)狀,教育者要重新調(diào)整課堂結構,讓學生的創(chuàng)新式思維得到全面培養(yǎng),真正融入到語文教學活動中。
例如在教授《看菊花》這一課程時,教育者可以讓學生先自行閱讀文章內(nèi)容,而后讓他們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表達出來。當學生對文章大意有了初步了解后,教育者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一下自己曾經(jīng)的賞花經(jīng)歷,以此來激發(fā)出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此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且還能夠進一步強化他們的觀察能力,為終身學習習慣的形成打好基礎。
好的教學方法并不是為學生盡可能多的安排學習內(nèi)容,而是將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出來,從而在不受外力的影響下去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一直以來,師生之間的隔閡與距離感都是影響教學效率的一大因素,教育者在日后的語文課堂中可以嘗試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以朋友的角度出發(fā)來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以此來將學生的正向情緒調(diào)動起來,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和諧。
例如在教授《找春天》這一課程時,教育者可以向學生播放一段《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并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展示春季中的大自然美景。當學生的腦海中對春天有了初步印象后,教育者可以展開更進一步的啟發(fā),讓學生列舉出幾個在欣賞自然風光時需要注意的要點,讓他們可以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促進師生與生生之間的情感互動。
對于小學生而言,平淡無奇的常規(guī)教學方法,很難讓他們時刻保持高漲的學習積極性,教育者應當以小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營造出良好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對語文課程產(chǎn)生更多的期待。例如在教授《黃河的主人》這一課程時,根據(jù)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教育者可以借此機會來開展想象力訓練,將學生帶入到真實的場景中: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此時你就坐著木筏,順流而下,是否會產(chǎn)生害怕或緊張的感覺呢?此時的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呢?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學生紛紛展開聯(lián)想,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描繪出來。當課堂氛圍被調(diào)動起來后,教育者可以借機舉辦一次小型的隨堂練筆訓練,讓學生將自己的想象場景記錄下來,并以小組單位來進行評選。通過此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充分的鍛煉到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另一方面則可以進一步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參與者。
在當前的信息時代背景中,多媒體技術是小學語文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合理化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打造集語言、圖片、文字、視頻于一體的多元化教學課堂,而且還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重新調(diào)整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認知,進一步擴大語文課程的教學深度。
例如在教授《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程時,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向學生播放一段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時期,曾經(jīng)如同耀眼明珠一般的圓明園,被大火無情焚毀的視頻片段,讓學生直觀的看到,無數(shù)無價珍寶被燒成灰燼,人們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財富付之一炬,以此來激發(fā)出他們的榮辱心。而后,教育者可以將課前準備好的圖片和文字信息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更加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到這段屈辱歷史整個過程,認識到如今的太平盛世、如今在世界中占據(jù)不可撼動地位的強大中國,同樣也經(jīng)歷過這樣一段令人扼腕痛惜的悲慘時期。當學生的情感共鳴被成功調(diào)動起來以后,教育者要進一步展開“少年強則中國強”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了解到學習知識絕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要在學校中不斷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繼而為日后的社會發(fā)展、國家建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信所有人多難以忘記,在小學時期,來自于老師的一句表揚、一朵小紅花、一個小獎品,都深深的烙印在我們的腦海中。教育者一定要認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是懂得尊重老師、敬畏老師的,因此相比較那些批評式的語言,應當善于運用恰當?shù)募罘绞?,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一門課程”,從而對學習語文產(chǎn)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物質刺激應當注意如下三個方面:首先,獎勵的次數(shù)和頻率不能太高。教育者要把握好獎勵的度,不要學生有一點好的表現(xiàn)就拿出獎勵,這回導致獎品本身被“貶值”,而是要當學生有了明顯的進步,才應在班級同學面前將獎品給他,并要給予其適當?shù)目陬^夸獎;其次,教育者一定要將獎勵的原因表達清楚。獎勵的目的是要放大學生的優(yōu)秀行為,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優(yōu)秀帶來的喜悅感和幸福感,因此教育者要著重說清楚物質獎勵的原因,讓學生可以再接再厲的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起學習榜樣;最后,獎勵的方式和內(nèi)容應當經(jīng)常調(diào)整,并根據(jù)學生的喜好來進行選擇,讓學生產(chǎn)生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