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爽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高中生物知識,與農業(yè)、醫(yī)藥等行業(yè)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在新高考制度不斷普及全國的今天,學好高中生物,對喜歡與其相關的知識領域的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及引領者的教師,更應在此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從而使其與新的教育體制實現高度統(tǒng)一,保證現代化教學的有效開展。
雖然在繼浙滬之后,我國的一些其他省市也陸續(xù)開展了高考體制的改革,但無論哪一地區(qū),其在生物教學方面都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一,缺乏課堂探究,無論是在課前、課中或課后,課堂知識的探究,都過于淺顯,且留給學生互動、自我探究的時間少之又少;其二,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營造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這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有助于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又成為學生專心學習的有效保障;其三,缺乏教學反思,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無法轉變根深蒂固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只注重課堂的知識灌輸,忽略了對于課堂教學問題的探索,以至于一些如“交頭接耳”、“不參與互動”,甚至“睡覺”等現象的持續(xù)發(fā)生。故而,高中生物課堂須在這幾點教學上繼續(xù)加強改進。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這句話全面地詮釋了學習的過程,而在強調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于學生的今天,高中生物教師只有在這句話的基礎上,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并努力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回顧課改之前的傳統(tǒng)生物教學,其只注重于課堂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對知識思考的過程,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大多數在面對問題時,都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則有效的轉變了這一點,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結合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能夠從實際生活中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使得學生從間接經驗向直接經驗過渡,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
趣味性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方式,然而,在高中的生物教學階段,由于學生自我意識的逐漸形成,因此,教師很難把控學生的心理,從而使得趣味性教學的開展出現問題。那么,如何把握學生的心理,發(fā)覺學生的興趣點,就成為了當前教師所必須思考的問題,如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等,從中尋求這一階段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并結合課本知識,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進行知識的講解。
例如在講細胞分化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先播放一部分《我不是藥神》電影內容,如老奶奶說道:“我求求你別再追查印度藥了行嗎?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由此引入課堂教學內容,簡單介紹白血病的產生是由于白細胞增殖失控導致,并將學生帶入細胞分化的主題中,這便是一種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讓學生由好奇轉變到求學,進而實現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1.課前反思
課前反思,主要可以歸為三點,其一是分析對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等存在著不同,因此,教師在課前必須先對學生群體有深層次的認識,才能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廣度;其二是分析教材,對于教材中所涉知識,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其三是調整課堂內容,課堂內容必須是以書本知識為基礎的,教師要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內容的調整,包括所用語言、例子等,以營造一種自然的課堂環(huán)境。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考驗的是一種隨機應變能力,在不斷的講授與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及時尋找本節(jié)課中,學生的反應,以及回答問題時的信息反饋,從而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再決定是否對知識點進行深度的擴展。
3.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即是對之前講課的一種總結與改進,正所謂“吾日三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發(fā)現自己在教學時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正。因此,課后反思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雖然現階段,我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筆者相信,在一代代教師的不斷努力下,在一次次的教學創(chuàng)新下,未來,困擾高中生物教學的諸多問題,必然迎刃而解,并成為實現構建教育現代化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