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在中職院校開設學前教育專業(yè)是為了學生能夠掌握必要的學前教育理論,同時能夠具備一定的藝術知識,掌握對于幼兒教育相關的內容,并且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實踐能力。為了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幼兒教師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在中職學前教育開展美術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競爭日益激烈,職業(yè)學校辦學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出更多實用型和技能型的人才。但是目前很多學前教育的美術課程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嚴重的偏離,過分強調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具有著一定的特殊性,這些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在學習上面缺少一定的自主性,認識水平較低,這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中容易表現(xiàn)出過度的不自信,當學習上面一旦遇到困難就會退縮或者逃避,而這也影響到了美術教學的開展。
很多中職學校中,我們進行美術教學的方式還是教師在前面繪畫,然后讓學生模仿,這樣的教學模式無疑是學生被動學習,完全沒有經歷一個自我認知和感悟的過程,不利于學生美術能力的培養(yǎng)。
藝術都是來源于生活的,那么在美術教學時,應該將教學內容同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的結合,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大部分都來自農村,見過很多的風景,因此相比于城市的學生其實他們有著比較多的生活閱歷。為此教師就需要結合中職生的這一特點,為學生的美術學習融入更多生活中的元素,通過生活元素和美術內容的結合,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體驗。在生活化的美術課堂中,教師需要打破以往學生被動學習,教師在講臺前一味說教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和學生打成一片,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多思考、多表達自己的想法。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面對于同一事物自然有著不同的看法,為此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相對自由的學習空間。
在美術課堂中教師應該努力為學生尋求一些新鮮的元素,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的繪畫表現(xiàn)方式更加多樣化,讓學生能夠體驗到不同的繪畫創(chuàng)作和經歷。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對某項事物形成自我的感知,加強對于某個事物逐漸的建立起多聽、多看、多觀察和多思考的意識與能力,通過觀察與思考,能夠不斷地豐富積累,開拓視野,這樣對于為繪畫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作素材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還能夠有效地讓學生體驗到美術課堂的趣味性。
傳統(tǒng)形式下的美術教學,教師往往是站在講臺前講,學生在坐在臺下聽,這種形式的教學氛圍相對壓抑。為了能夠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輕松地學習氛圍,我們可以適當改變座位的擺放,讓學生圍坐在教師的四周,然后大家一起就某些事物或者某個美術知識點開展討論,學生有問題可以主動提出,由其他的學生或者是教師來解答。另外我們給學生要創(chuàng)造一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學生要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在引導中要及時糾正學生的問題,這樣一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美術教學除了要借助于教材外,教師應該從生活中積累教學的素材,讓學生認識到美術這種藝術和我們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感悟藝術的存在,進而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最后我們的教師需要意識到美術教學絕對不是單純的欣賞課,它更重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訓練,為此在美術教學中我們需要多引導學生進行動手繪畫。
為了能夠為社會輸出更多優(yōu)秀的幼兒美術教師,我們需要及時調整中職學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的策略,通過正確的教學方式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美術能力,從而在今后步入到工作崗位中奠定扎實的基礎。關于中職美術教學的課題研究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