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亞
(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榕山鎮(zhèn)中心小學校,四川 瀘州 646200)
但從目前來看,不少教師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缺乏基本的認知,加之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和語文知識本身的枯燥性,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進而造成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本文首先對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應對辦法和措施。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方面的教學時,一般都會帶領學生朗讀所要學習的課文,可有的教師只是將這種朗讀訓練作為日常教學的一種最為常規(guī)的方式,因此給學生進行朗讀的時間相當有限。這種現(xiàn)象就充分說明了當代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朗讀教學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沒有意識到朗讀教學對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乃至邏輯分析能力所起到的作用,這嚴重阻礙的朗讀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通常教師只是一味的帶領學生朗讀課文,甚至部分教師只是將課文朗讀作為課后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而省略掉了課堂朗讀環(huán)節(jié),使課堂朗讀教學成為了擺設,久而久之,再缺少教師正確指導和督促的情況下,學生幾乎沒有沒辦法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致使學生出現(xiàn)很多朗讀問題。
一般來說,絕大多數教師在進行課堂朗讀教學時,只是單純帶領著學生一遍一遍的朗讀課文,這種教學模式顯然是單一乏味的,很難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朗讀積極性。這樣一來,學生興趣低下,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朗讀教學效果勢必得不到好的結果,在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下,對學生在朗讀,甚至語文方面的進步是相當不利的。
想要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循序漸進,不能將所有課文內容一下子全都硬塞給學生。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決注重教學方法的科學化、合理化,教師在給學生安排朗讀任務時,應該將朗讀內容分成由少到多幾個部分,利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逐漸適應朗讀教學的節(jié)奏,這能夠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學習《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可以將課文分成幾個不同的部分,由淺入深,依照數量和難易程度的不同,讓學生分別進行朗讀,并在朗讀結束后,要總結每一部分內容的主旨和中心思想,教師可以適當進行隨堂提問,這樣的朗讀教學方法不光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從根本上加強朗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合作學習,也是可以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分角色朗讀”等方法進行課文的朗讀。這種方法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課文的代入感,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學習《為人民服務》一課時,想要加強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完全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實現(xiàn)。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和同桌或者前后桌同學合作,并將課文按每個小組的人數分成若干個部分,讓學生分別去朗讀,最后評選出讀的最好的那位同學。這樣一來,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緊張感,有助于同學關系的拉近,實現(xiàn)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各種各樣體裁的課文幾乎都有,比如詩歌、說明文、敘述文、童話等等,每種不同體裁課文的朗讀方法就是有所區(qū)別的,所以,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以課文體裁為出發(fā)點,結合學習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想要真正提升教學質量,就不能墨守成規(guī),必須要選用最合適的教學模式來面對課文體裁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最契合自己的朗讀方法,從而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學習《一件小事》一課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要讓學生按照敘事文的朗讀方法去聲情并茂的朗讀,但面對《女媧補天》這篇課文,教師要應該要求學生按照童話類課文的朗讀方式去朗讀。依據體裁的不同,選用最合適的朗讀方式和教學方法,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朗讀技巧一定會有明顯提高,對于教師而言,教學質量的提升只是時間問題。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是極為關鍵的。但想要真正使朗讀教學的質量有所提高,教師應該掙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推陳出新,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從而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另外,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朗讀習慣,使其對課文有更深、更好的理解,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閱讀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