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慧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縣第一小學,河北 廊坊 065500)
繪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注釋文字的書籍。繪本閱讀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故事情節(jié),學到自然、人文和社會歷史知識,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真、善、美,幫助學生建構精神品格,拓展視野。由于小學生處于感性認知階段,故此,繪本是最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圖書。繪本不僅是講故事,學知識,而且可以全面幫助學生建構精神,培養(yǎng)多元智能。它的介入,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言知識,能夠提供給學生學習語文的真實生活情境和豐富的詞匯,能協(xié)助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而其中很多優(yōu)質的繪本來自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通過閱讀繪本感受到中文語言的原味。優(yōu)秀的繪本讀物不僅繪畫精美,意境深遠,而且在構圖和色彩的過渡上也自然天成,不但能使學生在視覺上產生愉悅感,而且能夠激發(fā)他們的真情實感。每張圖畫都有豐富的內涵,圖與圖之間呈現(xiàn)連貫的敘事關系。繪本閱讀,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以繪本閱讀為載體,學生喜聞樂見,愛不釋手,就像看動畫片一樣,興趣盎然,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通過繪本閱讀不但能讓學生拓展視野,了解故事的歷史背景、美學價值,感受人物的形象與性格,還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寫作能力等,使學生在語言基本功、思想道德品質、審美鑒賞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一般的課文插圖只是大篇幅文字內容的一個點綴或提示而已,而繪本讀物則不同,它是以圖畫為主體,以文字為注釋的一種讀物,就像很久之前一度盛行的“小人書”一樣。喜歡讀這種書的人群多為不識字或識字量少的少年兒童。讀這種書的時候,他們往往是幾個人一起讀,首先關注的就是書中的圖畫,對圖畫內容品頭論足,各抒己見,只有在意見不一致而爭論不休時,才會去讀文字。而讀不懂文字時,才會去請教其他識字的人。在課堂上,在指導學生閱讀繪本讀物時,教師先讓學生看圖說話:看一看這幅圖畫上的內容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有一些什么人?圖畫中的人物(或人格化了的小動物)有什么特點?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他們正在干什么?等等。在學生很好地完成第一張圖畫的“看圖說話”后,再讓學生連續(xù)地將多幅圖畫看下去,通過連續(xù)地觀察圖片內容來猜測故事內容。通過看圖說話,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測、推測,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要允許學生之間相互爭論,糾正對方的錯誤看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引導,不但要耐心、委婉地糾正學生的錯誤判斷,說明理由,還要耐心細致地糾正學生語言表達過程中存在的語病,補充學生不完整的語句,對于說話完整準確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表揚。通過這樣一個過程,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實現(xiàn)了從“學習說話”到“說出一兩句甚至幾句連貫而正確完整的話”的飛躍。
在閱讀前的猜測結束之后,就可以正式進入閱讀文字的程序了。閱讀文字不僅僅是為了要了解故事內容,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繪本文字的生動、精準,以及簡潔、優(yōu)美。繪本的文字是濃縮的,語言表述生動、形象、有趣,是語言中的精華。通過閱讀,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口頭語言與繪本文字表述的巨大差距,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偉大而神圣的魅力所在,在喜愛圖畫的基礎上更加喜愛語言文字及其高超美妙的表達技巧。
每閱讀一本繪本讀物,學生就經歷了一次美妙的心靈之旅、科學之旅、歷史之旅或人文之旅。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心靈之旅中,他們必然會有所認識、有所感動、有所領悟?;虮豢茖W家們英勇無比的探險活動所震撼,或被生動曲折的歷史故事所感染。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對故事中的人物、事件進行評價,以學習和發(fā)揚故事中主人公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蛘咛岢鲆恍┡c繪本故事密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或者給出一定的標題讓學生來寫話。比如,讓學生回答:“孟子的母親為什么要一次次地搬家?”或者讓學生寫一段有關“我也有一個小小的飛天夢想”的文字。經過相互之間的討論與辯論,學生不但明白了事理,增強了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而且大大加強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由讀到寫是一個不太容易的過程,學生的寫話能力首先要從對繪本語言的模仿開始。繪本的語言非常精練,但是卻非常生動、形象、優(yōu)美,概括力很強,是學生進行仿寫的好材料。通過不斷的仿寫,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必然會得到提高。
總之,經過“閱讀前的猜測,閱讀中的聯(lián)想,閱讀后的發(fā)揮”這樣三個階段,不僅能夠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地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提升他們的分析判斷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以最終促使他們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