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
(重慶市豐都縣龍孔鎮(zhèn)初級中學校,重慶 豐都 408200)
引言:英語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在國際上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結合當下的全球化的發(fā)展形式,學好英語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開口難”、“滿堂灌”的問題。然而,隨著近幾年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和普及,我們更多地注意到英語教教育的實用性和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升,近年提出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成為新型的英語教育的目標。
在第19次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年會上,國家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研究會理事長龔亞夫先生提出“多元目標英語課程”的三個目標:社會文化目標、語言交流目標和思維認知目標,就與核心素養(yǎng)有共通之處。另外魯子問教授也強調:“要遠離無目的的教學”,可見目標對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應適當借鑒國際素養(yǎng)理論探索的經(jīng)驗教訓,確立合理的目標。
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是構成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素。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和對所學語言的理解運用能力;思維品質是指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具備符合所學語言特質的思維能力,能結合實際生活正確理解其內涵及外延并積極實踐;文化意識則是指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時,也包括在學習時樹立起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跨國文化交流過程中保持這種觀念;學習能力則是指對學生全面、高效、主動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現(xiàn)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對培養(yǎng),這就需要對傳統(tǒng)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因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該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分組的方式,實現(xiàn)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和優(yōu)勢互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不僅體現(xiàn)在其靈活生動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增強了英語學習的體驗感和互動性,還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加強并建立起和諧平等的實施關系,同時,學生可以在與組員的相處中學會如何接受和正確評價他人并被他人評價,樹立良好的人際交往觀念和心理品質。
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呢?首先,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根據(jù)學生能力進行小組劃分,在劃分時注意各小組間的平衡和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適當采納學生的意見,進行自主劃分,教師再酌情調整。確立小組之后,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任務和目標,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基本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搜集和理解基礎信息,對材料進行初步的解碼和建構,即自主性的課前預習,也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置,這部分要結合實際生活,兼顧知識和技能,注意互動性和靈活性,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材料引入、小組話劇拍練等,讓學生在愉悅自主地完成課堂活動的同時使基礎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并且使學習的層次更加豐富多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另外,還應豐富課堂活動的評價模式,提高時效性,并加入一些獎勵機制,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教師注意引導,推動小組合作的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但是,這并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放手不管,相反,小組合作教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其實更高。當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密切觀察,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處理合作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如成員之間有分歧、意見不合等,教師就要積極介入,合理處理分歧,進而推動小組合作的順利進行。第四,積極拓展和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提高課外活動的實踐性,并與課堂教學形成有效鏈接,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外延,增加英語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比如:定期開展英語閱讀、外國風俗體驗活動,舉辦一些文化交流類的表演,參與一些國際社會性的活動等,在實踐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明確自己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p>
綜上所述,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具有深遠意義的教學工程,在學生形成自我意識的時期尤其關鍵,那么如何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需要我們不斷進行探究,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和豐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出更有效、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使之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