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然
前幾日,我們一家去了烏鎮(zhèn)東柵?!皷拧弊质呛我??后來了解到是用竹木、鐵條等做成的阻攔物。
烏鎮(zhèn)分了“四柵”。東、南、西、北,其中南北兩柵皆是只住人的。生活氣息濃的地方,總不會讓人感到太壓抑。
這天太陽好得很,熱而灼人。江南,沒有煙雨,兩旁挨擠的屋子為巷里的行人遮了陰。
進了烏鎮(zhèn)就能見到一條窄長的河,一側高大的老樹總能長向對岸。河里的烏篷船上滿載游人,搖櫓人一手搖櫓,一手扶繩。來來往往,清碧的水花兒也跑個不停。沿著河,不會迷路。
經(jīng)過朝宗門,路變得細而長,也像河一樣穿行在家前屋后。進的第一個展館,讓人心中驚贊。
江南百床館,一看,知道是展覽床鋪的。清代一張拔步千工床是鎮(zhèn)館之寶,其里外共分三進,大致像一間帶屋檐的小房,兩邊又像安了幾扇窗,使床前出現(xiàn)一條短窄的走廊。雕花最為繁復、精致。僅外層,便可見藤蔓一樣繞纏著的條框。正面上兩角雕刻著群花,看樣子有點像未放的菊,花瓣修得圓圓發(fā)亮,甚至花朵的脈絡都由深入淺,極其清晰。四周是許多的花鳥人物,不能盡數(shù)枚舉。據(jù)說“千工床”之“千工”在于它歷時三年,集千余工匠之力造成,故得此名。在沒有刻度尺、圓規(guī),更沒有3D打印技術的百年之前,這項工程對于工匠,在記憶、經(jīng)驗,乃至自信方面,都是艱巨的考驗。
館內另有馬蹄足大筆管式架子床、小姐床等,無不是雕刻精美。
其實百床館中的床僅數(shù)十張,何以讓烏鎮(zhèn)人有立“百床”之名的底氣?我想是它極致的華美與包羅萬象,讓任何人服氣。
臨近中午,家家戶戶都開始吃午飯了。碗筷碰撞的聲音和各種菜品的香味兒,透過小木樓的窗戶,更令人挪不開眼,邁不動腿。但漸漸地,我不再著眼于窗內的菜肴,而注意起那樣多的小窗。窗格子的線條當然不一樣,它不像拔步千工床那樣奢華,個個是簡單而素雅的。有刻蘭花的,有刻梅的,至簡的風格有時候只需布局有致的條框而已。它們是哪位匠人所刻?或許他們不出名,也未曾在歷史上留下什么驚天動地的杰作,然而他們同樣醉心于木刻。要不,匠人們怎會將花刻得前后錯落,會將草葉雕得舒皺不一,會將簡簡單單的格線,磨到光滑細潤?走在萬家窗前,感受到那是多少匠人的情懷呀!
在烏鎮(zhèn),精致何止木刻。你也許會見到這樣的景象:隨意的一家小店里,一位中年的漢子坐在滿地刨花之間,小心翼翼,制作一塊只巴掌大的小梳子。也許你也見過,小伙子在如此炎熱的夏天,手持火器,為一件銀飾的造型,忙到汗流浹背。又可能在那圍在一團的人群中,你發(fā)現(xiàn)坐在中間的竟是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戴著老花眼鏡,用鋼絲一樣的細小物件,挑起顏料,緩緩描繪著一個夢一樣迷離的江南……
有時候,人們的付出,已經(jīng)不僅僅停留在表象上的精致,停留在某種技藝,而成了骨子里生成的、血液里流淌的一種態(tài)度、一種精神。
(指導老師:朱榮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