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華
(新疆省阿拉爾市十二團中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1)
真實的課堂才是最理想的課堂,有錯誤的課堂,發(fā)現(xiàn)錯誤的課堂,及時糾正錯誤的課堂才是好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當學生在課堂上做題發(fā)生錯誤,或者回答問題有錯誤時,老師要不要急于給學生糾正,而是引導學生對錯誤進行判斷,找出為什么會出錯。
比如,在學習“比一個數(shù)多(少)多少”的時候,有一道題是這樣的:小梅有糖12 塊,小明有8 塊,小梅比小明多多少塊?學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2-8=4,我趁機又讓學生理解這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各代表了什么,表示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學生算式中的8 就是小明的8 塊糖,我知道,學生之所以這樣回答,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意識錯誤,但我沒有急于否定他們的回答,而是又故意放慢速度讓學生再想一想,這里的8 到底代表了什么。學生學是認為就是小明的8 塊糖,于是,我從其中一個男同學的文具盒子拿出來8 支鉛筆又送給另一個女同學,這個男同學有點急了,問為什么要送給她。我趁機告訴同學們,大家知道為什么男同學這8 支鉛筆不愿意送給女同學嗎?同學們終于明白了:因為這8 支鉛筆本就不是女生的,而是男生的,所以,我們又回到了算式中,說明8 不是小明的糖,而是從小梅的12 塊糖中去掉了和小明同樣多的8 塊糖,只有這樣才能算出小梅比小明多4 塊糖。在這個錯誤的糾正上,我沒有說多少話,而是拿了拿,就讓學生們明白了他們的錯誤在哪里,并且明白了為什么用減法的原因了。
小學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認知水平的限制,會在數(shù)學學習中經常出現(xiàn)一些錯誤。但是,老師要從學生的錯誤入手,改正他們的錯誤,完善學生,讓他們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去斥責、挖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沒有壓力,學習起來也會情緒飽滿,思維也非常活躍
比如,在學習“找規(guī)律”的知識時,有這樣一道題目:前三個并排的盤子里已經按照規(guī)律順序分別放置了1、2、4 個球,要求給后面的三個盤子里規(guī)律放上球。我叫了第一個學生,他在第二組的三個盤子里分別放了7、11、16 個球,學生并說明了自己這樣放的原因是:前后兩個盤子球的數(shù)量之差依次是1、2、3……是逐個增加的。我又叫了第二個學生,他在后面三個盤子里分別放了8、16、32 個球,他解釋說:前一個盤子球數(shù)重復相加即為后一個盤子里的球的數(shù)量。我對這兩位同學的答案非常滿意,既然已經有了答案了,我正準備下一個內容的教學,沒想到又一個學生舉手要回答這個問題,盡管想結束這個內容的教學,但是我還是想給他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他來到黑板上又寫出一組答案:1、2、4,答案一出,全班同學都笑了,顯然這位同學被大家笑得不知所措,弱弱地看著我,我思考了良久,然后又平靜地看著大家,大家被我的表情止住了笑聲,我很肯定地告訴大家,這個答案是正確的,然后請這位同學講一講為什么這么做。他說“只是重復一次而已”。下面不用我解釋,大家已經明白了。在這個案例中,這個第三位同學“犯了一個錯”但這對大家是一個很好地教訓,這個錯誤本來就是正確的,所以,大家以后要養(yǎng)成多思考,從多方面看問題的好習慣。
數(shù)學的價值就是在學習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不斷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去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經驗,也就是說,數(shù)學的學習不僅僅是復制別人的知識,而是在學習中去構建自己的數(shù)學。也就是說,在學習中學到了知識要會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數(shù)學,靈活地運用數(shù)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所以,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要在教學中不僅自己創(chuàng)新,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不是只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行了。所以,在課堂中出現(xiàn)錯誤時,老師不要急于給學生糾正,而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把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看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這樣,當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不至于再犯錯誤。
比如,有這樣一道生活性很強的應用題:把一條鋼筋截成6 段,每截一段用5 分鐘,求多少分鐘才能完成?有些學生一看題就隨口給出了答案:“30 分鐘”。些時,我沒有馬上糾正學生的錯誤,否則學生可能還是學不好,于是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試一試。于是我提出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真的是30 分鐘嗎?再想一想!于是大家開始想,有的用筆畫,有的同學還拿出一張紙條當作鋼筋一斷一斷地截,很快,他們又給出了新的答案。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發(fā)生“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老師要正確看待學生的這些錯誤,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善用這些錯誤,把錯誤當成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來教育學生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而不是整天為學生的出錯而苦惱,老師要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冷靜地分析錯誤原由,有效地挖掘錯誤中蘊含的創(chuàng)新因素,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引領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真正從錯誤中走向正確,最終獲得成功。